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五百九十八章吐蕃之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九十八章吐蕃之策(2 / 2)

在风中,他的声音有极强的穿透力。


即便现在已经四十六,但吴玠依然气息洪如大钟。


卢云便将所有记录在案的手册呈递给吴玠,吴玠翻看了一遍,眉头紧紧锁起来。


接到调兵函,吴玠便知道陇右有变,所以十万火急赶回来,没想到如此之快,若是再晚一步,后果不堪设想。


数日之后,东京的赵桓收到密报:顺义郡王与各部首领密谋谋反,被当场抓获,正押往京师途中。


青唐、湟州两座陇右重镇皆已有重兵把守。


这一日,翰林学士石洵来延福宫。


“陛下,青唐与湟州已各有小学和中学五所,共能容纳学生一万人,能够满足青唐和湟州所需。”


“只是,许多人,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


“为何?”


“因为他们认为,在家里种地和去草地牧羊,比去读书,更有用。”


赵桓心中了然,人的行为都是根据自认为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来发展。


读书确实好,但读书是长期投资,回报在将来。


许多人家里吃饭困难,是不会考虑长期投资的。


而且陇右因为地处边境,高原地带,要发展工业其实很难。


那里的就业环境非常原始,条件最好的青唐城土地肥美,适合农业。


人们自然会思考,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种田需要读书吗?


显然不需要,他们种田只要有好的体力就可以了。


放羊呢?


也不需要,小孩子都能放羊。


做官?


吐蕃人不会认为朝廷会让吐蕃人做官。


朝廷的确推出了六年义务教育的法规,三年小学、三年中学,是必须上的,有违反者,当判刑入狱。


但这只是法规,大宋那么大,近两亿人口,不守法的多了去了。


难道皇帝还要从最底层开始抓?


这显然不现实。


又或者派人强迫去执行?


“石卿有何妙策?”


“回陛下,第一、强迫执行;第二、吐蕃对茶叶需求非常大,目前民间商社远不能满足吐蕃对茶的需求,朝廷可在青唐、湟州设立茶司,茶司差办,可从吐蕃人读过中学的人中选择录取。”


“现在可有中学卒业的?”


“陛下,目前那里都有读过中学的,不过人数极少,大多数还是汉人,但只要有人便可。”


“好!如此便去办。”


“是!”


“对了,歌剧院、书坊、马球场等游玩设施,要全部配套齐全。”


“遵命!”


“还有佛教,在吐蕃大力扶持佛教,选择一个愿意听从我们的,朕册封他为喇嘛。”


石洵有些疑惑:“陛下,臣愚钝,何为喇嘛?”


喇嘛是清朝册封的,在吐蕃语中是大师的意思,这个年代的人自然是不知道有这么个称号。


但吐蕃人会明白的。


“喇嘛在吐蕃语中是大师的意思,就如同大相国寺的智清长老。”


“陛下学识渊博,臣万分不及,臣这就去办。”


石洵走后,赵桓又将虞允文叫来。


“近日吴玠对吐蕃用兵,待朝廷平定吐蕃之乱,对吐蕃的茶叶全部降价,朕要让吐蕃大多数人都喝得起茶,让交子在吐蕃中通行。”


“是!”


虞允文也不多问,显然皇帝是要对那里施行经济战,茶叶倾销。


这些词语,虞允文也是在皇帝的《经济论》里学来的。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