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六百一十四章唐恪的建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一十四章唐恪的建议(1 / 2)

正文


作为前枢密院老大,李纲一直以来都和军督府推行着军政改制。


对大宋的经济基本没有插过手,也很少有僭越。


但是,自从去了辽东,治理辽东后,对经济深有感触。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受到了辽东本地环境的影响。


相对中原以及南方,辽东的局势不稳定,经济基础薄弱,更喜欢官府强力控制。


人嘛,都容易被周身的环境所影响。


所以,李纲才迫切提出了,朝廷当收紧民间经济,归属皇家商社。


而虞允文之所以想要这样做,与他入主政事堂的大背景有关。


当初,郑氏案发,徐处仁被牵连,在朝廷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帝国首相被罢免,民间商人嚣张跋扈、僭越之举触动了皇帝敏感的神经。


在这种情况下,虞允文上位,他接下来的决定必然是受到大环境影响的。


更何况,接下来就发生了广州陈家案和福建官商勾结案。


这更加坚定了虞允文推行朝廷加大商业管制和扩大皇家商社规模的决心。


朝堂上有人看见了这样的局面,便有一部分人选择了站在虞允文这一边,与此同时,虞允文开始在中枢提拔新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朝廷形成了新旧两派。


这里的新旧两派,并非是改革的新旧派,而是朝廷对大宋经济模式的政见派。


随着辽东、广南东路,以及河套路的局面趋向稳定,大宋的铁骑已经进入西域,对外的矛盾点突然缓和下来。


突然增多的广袤疆域,急需要经济的发展。


从中原、南方、西北延伸出去的大宋商人们则在新疆域获得了空前的舞台。


民间商社必然会扩大规模。


在这样的环境下,新旧两派的矛盾点在这一年开始变得尖锐起来。


一方觉得,民间商社规模不宜太快。


一方觉得,要迅速使这个地方稳定,增加中央朝廷的财务收入,加速交子的推行,就必须借助民间商社的力量。


无论哪一方,都觉得自己有道理。


赵桓坐在中间,看着大臣们的争论。


目前来说,朝堂上的争论是非常健康的。


大家各自秉承着各自的政见而争论,并非为了反对而反对。


从神宗朝遗留下来的党派之争,经过了前朝,又被赵桓血洗,基本已经不存在了。


广南新府知府何永志上前道:“启禀陛下,臣有话要说。”


“何卿,你但说无妨。”


“经历叛贼作乱后,广府百废待兴,便说衣和食,明年广府要开设200家布行,酒楼和餐馆要达到2000家,粮铺要有50家,纺织厂要有十二家。”


何永志偷瞄了一眼虞允文,既然自己的老大都觉得当放归民间了,自己当然要按照老大的意思来说了。


他原本准备了另一套说辞,意思就是若要重兴广府,必须由官府全力主导。


但看虞允文都表态了,自己当然不能按照之前准备的说了。


何永志语气缓慢,他今年也不过才二十六岁,是实打实的年轻派。


站在朝堂上,丝毫不显慌乱,语气中透露出稳沉,这也是虞允文派他广南新府的原因。


“只有完成这样的目标,才能减轻广南新府的民生压力。”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