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7章(1 / 2)

烛火明明暗暗, 众将神色各异。


哪怕李夜城多了天山牧场, 但牧场里的战马早被北狄糟蹋得不像样子,夏军真正得到的、能投入战场上使用的战马并不多。


这些体质优良的战马,长公主大多分派给李夜城的部下使用, 李夜城是精锐之师,更是千里奔袭之军, 不能没有好的战马。


李夜城虽是如此,并不代表其他战将也是如此。


与北狄作战, 多为骑兵,骑兵若是没有好战马, 便天然处于劣势, 哪怕他们打了胜仗, 可北狄马快,一旦发觉事态不好, 便掉头就走,根本伤及不到北狄主力。


这也是他们与北狄作战多年, 夏军阵亡颇多, 每年都需要从九州各地征召新兵的缘故。


而北狄得益于马快,能够保存实力,故而每年来袭,扰得边境不得安宁。


这些年来,长公主试了无数个办法, 想要尽歼北狄主力, 永保边境太平, 可许多年过去了,北狄主力依旧在城下叫战,嚣张如旧,长公主实在没了办法,才会同意宋副将的计策,用自己当诱饵,希望能一举消灭北狄大军。


这个计策若能成功,那是最好不过,可若是失败,不仅长公主折了进去,就连作为奇兵的李夜城,甚至接应的李承瑛,都有性命危险。


大夏栋梁之才,就此一朝覆灭,此计实在太险,众将委实不敢应下。


书房内一时无话,只剩下蜡烛斑驳的声音。


不知道过了多久,李夜城终于开口,道:“殿下,若如此行事,请将我麾下士兵分你一半。”


他部下将士的装备是六军之中装备最好的,战斗力也是最高的,纵然遇到北狄主力,也有一战之力。


哪怕北狄人多势众,他们也能在万军之中保住长公主的性命。


只是如此一来,他的处境会艰难许多——在沙漠之中寻找北狄的老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何况,以北狄的谨慎多疑,绝不会将所有兵力全部带了出来,他们必会防备夏军绕行千里偷袭他们的老巢。


他若只带一半的兵力千里奔袭,只怕他的处境会比做诱饵的长公主更加危险。


但哪怕危险,他也要这样行事。


长公主是大夏擎天柱,六军将士个个悍勇,桀骜不驯,若没有长公主的威慑,无需旁人里间挑拨,他们便会各自为战,乱成一团。


他不敢让长公主去冒这个风险。


李夜城碧色眸光沉了沉,正色道:“若是不然,请恕夜城难以从命。”


长公主凤目微眯,斜睥着面前的李夜城。


李夜城的模样,像极了死了数年的镇远侯,棱角分明,目似朗星,不同的是,镇远侯更加锋芒毕露,而李夜城因为幼时的磨难,性格更为谨慎寡言。


另一点的不同,便是眼中的那一抹星光,是碧色的,似乎在无声提示着,这是一个胡姬生下来的孩子。


长公主收回了目光。


李夜城继承的,不仅是镇远侯的模样,更有镇远侯的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魄。


无论何时,他都是让人最为安心的存在。


这也是,为何追随他的人不计其数,哪怕他战死多年,军中将士依旧依镇远侯为尊,甚至在唤李夜城的时候,也并非唤做侯爷,而是少将军。


她或许应该对眼前的男子多些信任。


他毕竟是镇远侯的儿子,身上流着镇远侯的血,这个世界上,没有镇远侯做不到的事情,也没有李夜城做不到的事情。


他们是天生的将才。


长公主揉了揉眉心,道:“那便依你之言。”


上天终究待她不薄。


数年前镇远侯身埋沙场,数年后,李夜城横空出世,又挑起边关重担。


长公主笑了笑,道:“我老了。”


“以后的大夏,便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


李承瑛笑道:“姑姑又在说笑,姑姑这般年轻,还能再战数十年。”


李承瑾莞尔,道:“哪里会再战数十年?”


“我只盼着,此计之后,北狄精锐尽失,再不能为祸边关,姑姑也好过几年安生日子。”


众将纷纷附和。


将令自书房一条条下发。


李承瑛带一万士兵出城迎战,为李夜城的奇兵开路,李夜城带领麾下两万骑兵,紧跟李承瑛出城,李承瑛的jūn_duì 冲散北狄阵营后,长公主率领本部战将冲出,引北狄主力去往陨星山,在陨星山留住北狄主力。


而李夜城,则趁两军交战混乱之际,疾行千里,奔赴北狄老巢。


大本营若是有失,北狄必然方寸大乱,无暇再与长公主决战,李承瑛原本作为接应的jūn_duì 在这个时候转守为攻,与长公主合围北狄主力军。


北狄马快,又擅长逃跑,合围只能留住北狄一部分的兵力,李夜城奇袭归来,再在半道上截杀北狄。


经此一役,北狄必然元气大伤,数年不能再骚扰大夏边境。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然而就在这时,困守在雍州城下的北狄主力军,抓到一个夏人,将他带至营帐。


营帐中烛火明明暗暗,映在崔元锐胡子邋遢的脸上。


北狄将领查看万崔元锐的户籍牌,跳了跳,用蹩脚的夏语说道:“清河崔家的崔元锐?”


“我听过你的名字,可惜呀,你们的皇帝昏聩无能,竟然为一点小事将你发配边关。”


北狄对大夏用兵多年,对大夏的三公九卿多有研究,崔元锐作为九卿之中最为重要的光禄勋,自然颇受北狄的重视。


在北狄人的认知里,崔元锐是崔家这一代最为出色的儿郎,郎官入仕,官拜光禄勋,掌管皇城禁卫,可谓是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这样的一个人,却被家族所连累,崔莘海逼宫失败后,崔元锐便被大夏天子所不喜,逐渐被大夏天子架空,最后在被大夏天子胡乱寻了个借口,将他罢官发配。


年少成名,难免心高气傲,遇此磨难,必然心中不平。


这样的人,从来是北狄拉拢的重点——崔元锐在光禄勋的位置上做了多年,知晓无数大夏机密,若能将他策反,北狄久围不下的雍州城,便向北狄打开了大门。


北狄将领笑着上前,亲手解开帮着崔元锐的缰绳,又斥责斥候,给足了崔元锐面子。


一连数日,北狄将领日夜宴请崔元锐,与崔元锐称兄道弟。


北狄将领的夏话说得不大流利,但崔元锐出身世家,通晓许多周边小国的语言,二人用北狄话交流,倒也颇为顺畅。


又一日,二人饮完酒,回到营帐说话。


崔元锐剑眉微动,看了看案上被北狄将领收起来的羊皮地图。


北方的天气远不比华京城的温暖湿润,到了夜晚,呼啸而来的寒风如同刀子一般,将营帐刮得飒飒作响。


崔元锐有些怀念华京城暖烘烘的地龙,以及这个时节特有的桃李芬芳。


“我有一计,可保你擒杀长公主李淑,拿下雍州城,长驱而入,自此南下攻取华京,占领大夏九州之地。”


崔元锐收回看地图的视线,抬头看着面前颧骨高耸的北狄将领,说道:“我只有一个条件,手刃大夏天子李泓。”


北狄将领大喜过望,连忙摊开羊皮卷地图,请崔元锐上前说话。


然而就在这时,一直对北狄避战的雍州城,此时城门突然大开,英王李承瑛带头冲锋,如一把利剑般,冲散北狄的阵营。


副将仓皇来主营报信,崔元锐眸中精光一闪,沉声道:“此为声东击西之计。”


“不过此计对于首领来讲,倒也有可取之处,擒长公主,杀李夜城,俘李承瑛........”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