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科举之首辅> 第37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章(1 / 2)

“啪!”


将书重重的摔在桌子上, 章严维沉声说到:“如果真的如你所言, 那这帮商人还真是是一帮国之蠹虫!”


“不事生产, 盘剥农户,牟取私利, 简直可恶至极!难怪先贤韩非子将商人列为五蠹之一,名副其实!”


宁砚被摔书的声音吓了一跳,这还是他第一次见章严维发这么大的怒, 不由得犹豫起来要不要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说给章严维听。


“还有那些贪污渎职的官吏,我颁布募役法为免除百姓劳役之苦,如今反倒是成了他们横征强敛的借口。看来, 监察司的设立已经势在必行。”


“章公, 我觉得商人唯利是图是一方面的原因,但商税过重也是让他们转经商为兼并土地的一个原因。监察司要设, 商税也应稍降一筹。”


宁砚终究还是没忍住将自己心中所想说了出来。章严维虽然学为儒家, 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很为推崇,对他们轻商抑商的思想也一并继承了下来。


宁砚清楚,作为统治阶级去打压商人从而维护他们的统治无可厚非。一则商人流动性大, 不易管理。二则商人通过聚拢财富而享受和官僚一样优渥的生活,这是他们不想看到的。


三则怕经商成为风气,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就会变少。四则商人讲求等价交换,这种平等与统治者的人有高低贵贱之分产生冲突,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而至于商人剥削小农, 唯利是图, 实际上那些统治阶层才是最大的剥削者, 只是他们站在了统治的地位,所以可以站在制高点上去批判商人。


宁砚承认在如今的社会情况下重农抑商的确是应该的。但要掌握一个度,过犹不及,因为工商业对整个国家历史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重农抑商在最初的时候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历史的进程,其消极作用只会越来越大,跟着历史的脚步一步步放松抑制的程度才是正确的做法。


管光武与他通信时与他说过一些他那个商人爹的近况。在开始施行重商税法后,他爹跨州府的商队只出过一次就再也没出过了。


因为商税加上层层盘剥之下,利润只余半成甚至更少。而且官服还会借着加征商税的由头,平白被官服没收了大量的财物。


虽然这样的确能为朝廷带来大笔的钱财收入,但却类似于杀鸡取卵了。


章严维冷笑一声。“重?我倒不觉得,该是轻了才是。农本商末,重赋之下商人就会减少,而少一批商人就能多一批农人,对国家有利无害。”


宁砚又道:“不知道章公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叫存在即合理。从春秋战国至今,商人从未消失过。它存在,所以它合理。”


“汉朝时,西域丝路打开,商人来往于这条路,与西域互通有无,对两国邦交的作用肯定不能抹去。”


“大凉开海上商路,‘番麦’(玉米)等物得以传入大凉。上元府之繁华,名传番邦,近半是坊市之故。商人就真的一无是处吗?”


“商人投机,该抑,但不该抑的这么彻底,因为不是所有的投机都欺民。世有一词,曰儒商,陶朱、子贡、白圭皆可列为此类。不取不义之财,行慈善之举,这等人岂能用蠹虫二字形容。”


“太史公在《史记》中言: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大凉历来以民为本,民富才能国富,难道商人就不是大凉的民?”


“西汉恒宽的《盐铁论》亦有记载,铁器由商人私营之时,物价廉而质佳。官营之后,价高而器钝,割草都难,百姓深苦之,若……”


章严维神色一凛。“住口!你的意思是要将盐铁悉数交给商人买卖吗?!”


宁砚太阳穴猛地一跳,一咬牙在章严维的面前跪了下来。“清墨失言了。”


他怎么一下疏忽了朝廷对盐铁的重视程度了。这两样东西,既为朝廷带来巨额的收入,又是朝廷控制百姓的一种手段。


商人如果在没有官服准许下经营盐铁,是可以等同于谋反罪下狱处斩的。他就不应该举这个例子。


也许是长久以来章严维对他的亲近,尽然让他有些忘了他的身份,说话都不过脑子了。


虽然他到内阁没几天,但已经发现了章严维一些性格上的缺陷。


独断专行。


内阁中,除了韩哲松还能与他分庭抗争之外,对他的提议内阁都会也只能服从。他如此当着章严维的面,提出了与他政见相左的地方,也难怪章严维会生气。


章严维盯着跪在地上的宁砚看了半晌才开口说到:“洪州交农的事情你就不要再过问了,等皇城司的调查完,圣上自有决断。”


“是。”


“起来吧。”章严维的语气缓和了下来。


宁砚起身后,又听章严维道:“你不在章府,仲乘也没有什么说话的人,整日消沉饮酒,你来这一趟就会和他说上两句话。”


“清墨省得了。”


“去吧。”


“清墨告退。”行了揖礼后宁砚从书房中退了出来。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后按记忆中的路朝章钟凌的院子走去。


至于刚才是事情被宁砚压在了心底。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