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其他>我和夫君飙演技> 第79章 9.1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9章 9.16(1 / 2)

秦三叔和纪氏猜错了, 苏泽和秦修的名次都是凭本事得来的。


苏泽能高中状元, 是因为他确实有真才实学。


当然, 如果说和家世一点关系都没有也不准确。因为有显赫的出身他才能获得强大的资源。


在启蒙之初,安国长公主便为他延请名师, 文武兼修。十岁起, 长公主带他游历南北, 见识风土民生。十六岁苏泽已走遍中原各路, 并以大昭使臣的身份拜会过大理王。


这样的才学和见识就连某些官吏都不能及, 更别说那些死磕书本的普通举子。


所以苏泽的状元实至名归。


相比之下,秦修就有那么一丢丢幸运加成了。


近来各地属官屡有上书, 言说当地商人联手哄抬物价,以至市场混乱,且屡禁不止。官家颇为忧心, 这才在本次殿试中出了个“平抑物价”的考题。


这可难住了众考生,他们读的是圣贤书, 骨子里大多瞧不起生意人,对商贸之事半点都不了解,又怎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见地?


秦修却不同。她的母亲纪氏的娘家是开银楼的, 秦三叔跟着老丈人做了多年生意。秦修自小耳濡目染,于此道自有一番见解。


他在考卷上写了个“设立市易司”的法子。


他提出, “市易司”可由由官府管辖,负责勘察坊市,出钱收购滞销货物,短缺时再卖出。这样一来就能限制商人对货源的垄断, 不仅有利于平抑物价,还能增加国库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官家看了他的答卷,连连点头,“这法子可是你想出来的?”


秦修躬身道:“回陛下,此法并非学生自己所想,而是有幸听到长辈们议论,学生今日便斗胆发挥了一番。”


官家见他言语坦诚,且年纪轻轻便应对自如,更为欣喜,“我大昭能有秦生这般人才,何愁国之不兴,民之不富?”


有那些和定远侯府交好的考官顺势说道:“这位便是定远侯府的二郎君,年前刚同安华郡主定了亲。”


官家一听,顿时龙颜大悦:“好好好,这般青年才俊竟是我赵家的女婿!”


于是,秦修就这样得了一甲第三名,民间称为“探花”。


纪氏知道了其中缘由,喜不自禁,第二天便让灶上蒸了十几笼拳头大的包子,炖了三大锅肥肉相间的五花肉,用来答谢神明、祭奠祖宗、犒赏忠仆。


秦莞高高兴兴地回娘家吃酒。


席面摆在主院,兄弟姊妹们像往常那般一人一方小案,跪坐在长辈们下首。


一家老少都到了,唯独少了萧氏和秦萱。


定远侯没提,秦昌也没吭声,所有人都保持着默契,仿佛家里没这俩个人。


关于萧氏和秦萱的情况,定远侯和秦耀没瞒秦莞。


萧氏每日在偏院吃斋念佛,看似真心悔过,实际不知能坚持多久。秦萱闹过两回,后来突然消停了。


贤妃派来的小丫鬟查出来了,是个名叫“冬儿”的粗使丫头——她钻过狗洞,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其实早就留下了气味,根本逃不过秦耀院里那两只青毛大狼犬的鼻子。


秦耀没打草惊蛇,只派人悄悄盯着。


冬儿这段时间偷偷出去过三次,可以借此推断贤妃并没有放弃萧氏和秦萱。


秦莞对母亲的手札更加好奇——里面到底写了什么,让堂堂一个宫妃如此牵肠挂肚?


整个家里除了秦昌,最惦记那对母女的反而是秦茉。


秦茉虽惦记秦萱,却不想见她,只暗地里叫丫鬟盛了些好酒好菜悄悄地给她送去。


秦茉的举动没瞒过家里人。只是定远侯没阻止,秦耀也没说什么,秦莞还拐弯抹角地夸了她两句。


反倒是秦薇,从前像条尾巴似的跟在秦萱身后,讨好秦萱,侍奉萧氏,表现得乖顺又孝敬。然而自从她们出事后,她看都没去看过一眼。


秦莞想到秦薇那日的反应,虽然没确切证据,却也隐隐知道她是知情的。她没想到这个看似最为忠厚老实的四妹妹竟是这般心思深沉,外加白眼狼。


当然,并不排除她性格谨小慎微,习惯于自保。只是秦莞怎么都对这种人喜欢不起来。


此时,秦薇正凑到秦茉跟前亲亲热热地说着话,那副小意讨好的模样再眼熟不过。


秦莞恍惚记起,小时候秦薇也曾这样对她,她嫌她胆小怯懦,不稀罕跟她玩。后来秦薇就转向了秦萱,这时候又换成了秦茉。


秦莞觉得刺眼,朝秦茉招了招手,“三妹妹,过来这边。”


秦茉充满警惕,“干嘛?”


秦莞微笑,“给你样好东西。”


秦茉撇了撇嘴,“你以为我傻吗,你的东西哪一样是那么好拿的?我才不要。”


秦莞挑挑眉,“‘大将军’新出的画册,确定不要?”


秦茉腾地坐起身,惊喜道:“当真?”


秦莞从身后抽出一本——是秦修刚从印局拿回来的——举起来晃了晃。


秦茉像只归巢的小鸟似的扑到她跟前,将画册一把抢到手里,边翻边狐疑地看她,“果真是新出的,铺子里还没上,你怎么会有?”


秦莞神秘地笑笑,“我要说我和‘大将军’认识你信吗?”


秦茉顿时瞪大眼,一副大受打击的模样,“大姐姐,你告诉我,是不是这天下的好事都让你占尽了?”


她嗓门极高,所有人都听到了,席上一片笑声。


唯有秦薇低着头,眼中闪过一丝晦暗。


她知道秦莞是故意的,故意不让她和秦茉说话。她也知道,秦莞从小就看不起她。


她都知道。


她都记得。


她会牢牢地刻在心里。


***


四月末,杏林初宴,官家亲至琼林苑宴赏众进士。


今科登榜的二百余举子中,唯有苏泽和秦修最为年少,且生得风流俊朗。官家封其为“探花使”,命其遍访名园,觅得花魁。


探花郎打马游街,不知多少宝马香车一路跟随,更有坊间百姓夹道围观,将二百余步宽的御街堵得水泻不通。


那些有园子有名花的人家无不盼着探花使入内一观,即便选不中花魁也足以吹嘘一番。


历来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探花使摘花可取两朵,一朵献于御前,余下的可赠给姊妹亲眷,拿到花的人往往会大大地出一番风头。


苏泽在安国长公主园子里摘了朵芍药,秦修选了枝茉莉。俩人又游游逛逛去了定远侯府,在一方居各掐了一朵牡丹。


秦修下手最狠,把刚开的那朵“千心黄”给摘走了。


那是大皇子妃送给秦莞的,精心养了小半年才开了这么一朵。秦莞心疼得不行,非要抢回去。


秦修哪里容得她抢?他特意摘下这个象征皇家的颜色不是为了讨好官家,而是为了送给未婚妻。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