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
天气晴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明明已经到了平时睡觉的时间,可是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论如何都睡不着。
我本来想接着昨天的日记继续写, 可是无意中瞥了一眼时间, 已经过了午夜十二点。
过了十二点就应该算是新的一天了吧?
说真的, 孔论昨天的表现真的很奇怪,总是一惊一乍的。
有时候明明有话要说, 可当我问他的时候,他却欲言又止。
由于那家伙昨天总是盯着我看,就好像在盯贼一样, 我根本找不到机会偷拍他。
他昨天吃蛋糕的样子超可爱的!
嚼东西的时候脸颊鼓鼓的, 好像是那种毛绒绒的小仓鼠,可以捧在手心里。
我因为自己的想象,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痴汉一般的笑容。
我忽然想到了之前在网上买的那本《论语》, 小心翼翼地把它从架子上拿了下来。
夜色已深, 为了不打扰到孔论,我把台灯的亮度调到了最暗。
也正是因为如此, 封面上“论语”两个大字看起来愈发显眼了。
“孔论……”
我用手指轻轻触碰封面上的字, 口中呢喃着这本书背后那个书灵的名字。
最开始的时候, 大家都是没有名字的,所有人都是以书的名字互称。
直到某一天,有个书灵意外来到了人世, 发现那里的人都有名有姓。
姓代表他们的家族传承, 名则是自身的特点。
姓加上名,不但可以让别人对你的穿成一目了然, 还可以简单明了地区分彼此。
就这样,书灵界里的书灵们也开始搞起了“姓名”这一套。
我倒还好, 毕竟天底下的《道德经》只有我这一本,没什么上下部。
不过为了追赶潮流,我也给自己取了个人类的名字。
老聃姓李,我跟他的姓,自然也姓李。
《道德经》全篇的核心就是一个“道”字,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一个“道”字便可以涵盖所有。
就这样,当别人问起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就说出了“李道”这个名字。
过了一段时间,我听说《论语》也给自己取了个名字,而且还跟我的名字有点像。
我叫李道,他叫孔论。
那时候我跟他并不认识,可不少书灵都猜测我们两个是好朋友。
我那个“道”是道家学派的“道”,而且也是《道德经》和核心论点。
如果他真的要模仿,那也应该叫“孔儒”,而不是叫“孔论”啊!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一段时间,后来逐渐熟悉了之后,我曾经问过他这件事,他想了想,答道:“儒家体系的书太多了,在我之前还有‘六经’,就算是在‘四书’里面,《大学》也排在我的前面……说实话,这个‘儒’字我还真的担当不起。”
按照他的说法,“论”这个字显然更适合他。
《论语》本身是语录体,核心就在于一个“论”字,而且“论”又是《论语》的首字。
“‘儒’字不敢保证,但‘论’字肯定没人跟我抢。”他笑道。
其实我那时候想问他,这样取名字是不是受了我的影响,可又怕自己是自作多情。
大家都是同时期的书灵,凭什么我能想到的东西,别人就想不到?
不过,由于我们两个都是书灵界有头有脸的人物,后来大家取名字的时候基本上也都按照这个套路。
比如《茶经》的书灵给自己取名字叫“陆茶”,《天工开物》的书灵则叫做“宋天工”。
当然,由于流传的不完整性,有些古籍根本就不记得自己是从哪儿来的了。
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通常就从书名或者章节名里节选一两个字,作为名字来称呼他们。
像《易经》的名字只有一个“易”字,但大家称呼他的时候为了显示亲切,经常叫他“老易”。
每当这个时候,他总说对方在叫我们两个,因为《道德经》有个别名叫做《老子》……
后来在我的再三抗议之下,大家渐渐改了口,不再唤他“老易”,但有一部分人总也改不过来,比如说孔论那家伙。
就这样,有时候明明是儒家内部的聚会,由于他嘴瓢叫了声“老易”,易那家伙就说什么都要拉着我一起去,还说我也接受了邀请。
结果可想而知,每次我都尴尬到不得了。
有几次我想跟孔论发火,可他每次都是一副认错态度良好的样子,嘴里不断重复着抱歉的话。
而且他为了避免让我感到尴尬,几乎全程陪在我旁边。
仔细想想,孔论大概对我也有一点点喜欢吧?要不然他完全没必要那么做。
我打开《论语》,打算从“学而”开始看起。
就在这时,门口忽然传来一阵响动,吓了我一跳。
孔论这么晚了还没睡吗?
我本以为他是半夜起床上厕所,然而听动静却好像是在往我这边走。
我立刻合上《论语》,关了台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床,用被子盖住自己的头,连大气都不敢出。
由于眼前陷入了一片黑暗,我的听觉更加敏锐了。
孔论来到门口之后,迟疑了一下,轻轻打开门走了进来。
他半夜三更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悄悄把被子掀开了一点点,透过被子的缝隙偷看他。
今天的夜色很美,柔和的月光照在孔论身上如梦似幻,看起来真的像小精灵一样。
“你这么晚了还不睡吗?”他忽然道。
他这是在和我说话吗?
我假装自己没有听见,并没有搭理他。
“是我的错觉吗……刚才明明看到门缝里有光。”我听到他喃喃道。
他似乎朝我这边看了一眼,我赶紧闭上了眼睛。
“睡得还真沉啊。”他似乎嘟囔了这么一句。
不知过了过久,耳畔终于传来了孔论离开的声音。
我掀开我掀开盖在头上的被子,长舒了一口气。
话说回来,明明是他半夜闯进我的房间,怎么反倒是我有种做贼心虚的感觉?
我摇了摇头,起身走到窗边。
虽然已经到了深夜,但外面依旧是一副灯火通明的景象。
我忽然发现窗台的角落里出现了一盘点着的蚊香。
所以孔论大半夜溜进来,就是为了帮我点蚊香?
我有点说不出自己是什么心情,既觉得开心,又有些淡淡的失落。
这么说可能有点奇怪,但在那一瞬间,我忽然产生“如果他干点别的什么就好了”的想法。
我不知道该和谁分享自己此刻的心情,于是把今晚的事情发到了微博里。
本来只是想找个地方倾诉,没想到居然有那么多人都没睡,手机的提示音“叮叮”响个不停,吓得我立刻把手机调成了静音模式。
“人家都主动来投怀送抱了!!!!!!!!!大哥,你到底行不行啊?!”
“卧槽?!要不要这么纯情!!!”
“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恨铁不成钢quq”
“其实你才是被上的那一个吧→_→”
“冲啊!!!!!!!!多好的机会啊!!!!!!!!”
“就算是不趁机扑倒,也最起码要让他知道你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啊!装睡是什么鬼?”
“其实还有补救的办法,你明天一早就问他半夜三更跑到你房间里去干什么,是不是屁股痒了,语气要强硬!”
这么说也太露骨了吧!
而且孔论好心好意来帮我点蚊香,我这么羞辱他真的好吗?
“大兄弟!麻烦你清醒一点啊!谁会半夜三更地跑去室友房间点蚊香?!”
“呃……这明显是个托词吧,万一被你发现了他好拿这个当借口。”
“小可爱,你是刚从深山老林里出来吗?”
“都是千年的狐狸,就别在这儿装纯了。”
“不是狐狸,是书灵。”我纠正道。
“不管是什么!提起长|枪往前冲啊!”
“真的,如果我有个大diao,都想冲过去给博主来个亲身指导了quq现在了蓝孩纸都这么纯情吗?!”
微博里的讨论还在继续,然而我却一点都看不进去。
难道真的是我错了吗?
说实话,刚刚孔论完全一点防备都没有,我如果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趁机把对方扑到,成功的几率还是很高的。
可扑倒之后呢?
我看着蚊香袅袅升起的轻烟,惆怅地叹了口气。
不管怎么说,还是先睡觉吧……或许睡醒之后就有思路了呢?
那些人说的不错,《道德经》果然是一本擅于逃避问题的书。
到了第二天,本来我打算按照网友说的那样,问他昨晚为什么会去我的房间。
可是看到他之后,我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完全忘了什么霸总风范。
“你昨晚去过我房间?”我问道。
按道理来讲,我的反应要更激烈一些才对。但由于太紧张了,明明应该是质问的语气,说出口的时候却好像在问他“今早吃什么”。
“啊……你那时候果然是醒着的。”他道。
不知为何,我总觉得他的语气有些淡淡的失落。
难道真的如同网友分析的那样,他是半夜三更去找我投怀送抱的?
他不像是那么随便的人啊!
“感觉……早上起床之后,感觉房间有人来过。”我抿了抿嘴,说道。
感觉个毛线啊?这样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我深吸了一口气,补充道:“还有……我在窗台上发现了烧完的蚊香。”
我目光炯炯地望着他,希望他能给我个合理的解释。
这家伙总不能说是我半夜梦游给自己点的蚊香吧?
“昨天晚上有蚊子。”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