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都市>七零妇产圣手> 一篇通讯稿结束之后,又是慷慨激昂的乐曲。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篇通讯稿结束之后,又是慷慨激昂的乐曲。 (2)(1 / 2)

查手术,而且还需要b超机的辅助。


做出来,必须得把这些东西都尽快做出来。


没有它们的帮忙,后面她要搞辅助生殖技术压根就没办法实现。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anini1206、小十一吖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rrofhz 50瓶;4196089 20瓶;紅妝 10瓶;20996755 5瓶;山楂酱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姐是见过世面的人


杨树湾的医疗器械厂进入了24小时三班倒, 不停工地疯狂工作状态。


楼上的科研人员们忙个不歇火楼下的生产线也不停工。


先前电影制片厂在卫生院跟杨树湾拍的赤脚大夫宣传片,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 最终没有大规模上映,但是却作为内部教学片在各大医学院校以及医院进行了展播。


国内断肢断指再植术多不少, 正好发展了10年,广大医务工作者正卯足了劲,在显微外科技术上大显身手。


这套显微手术设备的出现简直如同及时雨, 滋润了他们干涸的心田。


听说原本上海方面正准备组织大型医疗器械厂, 攻坚克难解决这个难题,没想到却让一个小小的设办合作社抢了先, 率先生产出了显微外科设备。


他们很不服气盯着医学教育片看了许久,然后又跑到杨树湾来实地考察,最终的结果就是上海的大医院也订了5套显微手术设备走。


小周这家伙还见缝插针,大力推销了自己养出来的药用水蛭, 愣是在提供实验动物之余,还实现了跨省营销。


这件事可是大大地激励了杨树湾医疗器械厂上下员工的志气。


瞧见没有, 上海, 大城市,好生洋气的大城市, 那里头的洋大夫也认可他们的设备呢。


从上海打了头开始, 下面的订单跟雪片似的源源不断。


如此一来, 医疗器械厂可不得24小时不熄火的加工加点。


跟外科显微设备一比起来, 新研发出来的腹腔镜设备就有些养在深闺无人识了。


除了省工人医院泌尿外科进了一套, 要学着开始开展腹腔镜手术之外, 其他单位都还没动静。


然而杨树湾的大队书记一点儿也不着急。


他急什么呀,没瞧见电影制片厂的鼻子有多灵吗?他们又扛着摄像机过来了,要拍我们国家创新的医疗技术——腹腔镜手术。


多少年了,谁听说过不开肚子就直接把里头的坏东西给切掉的。


这么稀奇的事情一定得让全国老百姓好好瞧瞧,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大家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什么样的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电影摄制组在卫生院里头连着拍了两个礼拜,余秋一台腹腔镜下膀胱癌都直接从10个小时进化为7个小时后,他们总算收集到了足够的素材,又心满意足的转战杨树湾,开始拍摄术后病人的恢复情况。


于是最早手术的那8个老爷子明明人都出院了,又兴冲冲地赶回来,比赛式的排成队,光天化日下公然给大家伙儿表演滋尿。


瞧见没有,正常的很,想怎么滋就怎么滋,余秋偶然回了一趟杨树湾,查看病人的术后恢复情况,瞧的真是辣眼睛。


她完全没脸看,太丢人了,这居然就是她治疗过的病人。


大队书记在旁边却是意气风发,瞧见没有?只要这个片子一播,全国肯定都过来定他们的腹腔镜。


这才是拳头产品啊。


什么种蘑菇养鸡养鸭养兔子养猪养鸽子养山羊,他们能做人家也能做,水面种稻种麦子也是,大家伙儿都能够学起来。


可是这显微外科设备还有腹腔镜旁的地方能学吗?才学不到手呢,这里头体现的那都是技术,只有大学问人才有的技术。


主席说的果然没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会儿就体现出学习的重要性了。


余秋默默地看着大队书记,过了老半天终于开口:“其实厂里头还可以生产腹腔镜模拟器。”


毕竟一套腹腔镜设备相当昂贵,普通大夫根本没有能力自己买回去用,只能是医院购买。


可是大家伙儿得练技术呀,怎么办?就拿腹腔镜模拟器慢慢练手吧,到时候只要结合了教学录像,就能够学会自己动手开腹腔镜。


也不用太贵,控制好成本,差不多是普通大夫一两个月的工资,富有探索新的医疗工作人员就能够狠下心攒钱购买这模拟器。


大队书记喜不胜喜,立刻拍着巴掌夸奖余秋:“瞧瞧到底是我们的凤凰,这真会过日子呀。”


蚊子再小也是肉,薄利多销。


一个大医院估计就能够购买那么一两台腹腔镜设备。可是医院里头那么多外科大夫呢,就算只有一半人愿意购买,那也是个庞大的数目,越是小生意呀,那里头的赚头越大。


余秋囧囧有神,赶紧抬脚往医疗器械厂走,她还要看看自己要的东西到底生产的怎么样了。


大队书记跟在后头喊:“你可得跟陆师傅他们说说呀。这是大事,这关系着我们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呢。”


余秋回过头,又默默地看了眼大队书记:“大爹,你为什么不自己说?”


大队书记就是嘿嘿干笑,还煞有介事地强调:“我这不得陪着摄制组的同志嘛,这也是大工作。”


余秋下意识地就想翻白眼,她严重怀疑大队书记是最近掉进了钱眼里头,不小心得罪了一心一意发展技术的工程师们。


还没走进医疗器械厂,余秋就听见叮叮当当的声音响,里头的工人师傅除了杨树湾的社员以外,还有先前在高复班学习的知青。


现在已经过了农忙时节,属于各个大队农民们的闲散时光,生产队基本上都是上午割青草,下午就忙自己自留地上的事。


有的生产队索性连青草都不集体组织割,只要到时候交上足够的量就行。


对于这帮知青,公社跟大队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晓得他们会不会一眨眼就端上了大学生的饭碗,以后就是国家干部啊。


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知青们三三两两地又返回了杨树湾。一方面是继续做工还他们先前赊欠农用收割机欠下的账,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多做点儿事情,好表达他们对杨树湾社员同志们的感谢。


假如不是杨树湾从上到下都如此宽厚,在预考过后到高考之前整整两个月的备考阶段对他们多加照顾,还给他们安排老师补习,他们绝对不可能走上考场心里头都不慌。


那些考的知识点,老师基本上都讲到了,就算不能全都做出来也不是两眼一抹黑。


余秋不知道这些知青究竟有多少人能够考走,不过留下的她也欢迎。


现在杨树湾的产业越来越多,基本上各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工副业。事情多了可不得缺人手,杨树湾满打满算才2000来号人嘞。


按照他们设想的蓝图,要好好发展他们的产业,起码得有3000人。


其中有真实有文化,而且年富力强的知识青年们就是社办厂跟队办厂工人的优良人选。


余秋深深地看了眼这群年轻人,心中打定了主意,到时候得想办法把他们留下来。


威逼是不可能的,那就利诱吧。


考不上大学难道就不想继续学习了吗?要论起学习条件,对于已经脱离学校的知识青年们而言,还有比杨树湾更合适的地方吗?


夜校一直都在,讲课的都是正儿八经的大佬,而且对学生掏心窝子,实打实地把知识传授出去。


这样的好条件,打着灯笼出去转转,全国上下转悠,她都不相信还有比他们杨树湾更好的地方。


对了,还得让建筑队盖集体宿舍,到时候他们攒了钱就可以内部价格买下房屋的居住使用权,踏踏实实把家安下来,心也就定了。


余秋怀着一颗沧桑的心,欢欢喜喜地奔到楼上去了。


现在为了不打扰生产,医疗器械厂的研发部门主动转战二楼,一刻不停的进行试验。


三楼是他们休息跟存放资料的地方,四楼跟五楼正在装修,准备充当临时病房,没办法从卫生院转过来的病人实在太多了,医疗站根本放不下,只能想办法再转移阵地了。


盖房子需要的时间长还是先装修出来这两层楼,先把事情应付着再说。


其实腹腔镜研发出来之后,按照计划,从上面研究所跟大厂里头下来支援的技术人员应当撤回。


不过余秋借口刚研发出来的腹腔镜还需要不断的试验改进,愣是把人又留了下来。


这会儿工程师们的主要工作可不是改进腹腔镜。毕竟余秋已经是跨越式发展直接将腹腔镜提升了几代。现在她也不知道该如何改进。


工程师们的任务成了赶紧研发宮腔镜跟b超机。


a型超声与b型超声,其实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回声显示方式,a型是以波的方式显示,b型则是以光点的形式表达。


后者可以通过电子线性扫描来实现超声图像诊断。


这方面去年国外已经有了成果,但是技术肯定不会对国内开放,他们必须自力更生。


如果说这个好歹还能想方设法弄到点儿参考资料,那么宮腔镜所依靠的全是余秋画的图纸了。


现在国外也没听说过有谁在开宮腔镜手术。


余秋十分担心这些人会问所谓的宮腔镜开刀到底是从哪儿听说的。


好在工程师们都极为耿直,谁也不关心这个问题,他们听说了宮腔镜的原理之后觉得的确很有用,就一门心思地扑上去开始搞研发。


胡杨自从高考过后瘦的越发厉害。


他们谁都没说,可是谁心里头都憋着一股劲儿,得抓紧时间在自己离开之前尽可能留下更多的东西来支撑杨树湾的发展,也不枉他们与杨树湾一场缘分。


大学要上四年,四年之后他们才能返回杨树湾。一定要多做点儿,做得越多越好。


余秋不敢打扰陆师傅等人,只能悄悄过去招呼胡杨,小声问:“怎么样了?”


胡杨满脸严肃,他抹了把头上的汗小声道,你说的那个b超机差不多了,不过宮腔镜有点儿麻烦,主要是电极头不好做。”


余秋心中一阵狂喜,天哪,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神仙魔鬼团队呀?就凭借那几张图纸,人家就能把东西给做出来。


余秋简直想要跪下来了,她甚至觉得这是老天爷的馈赠,让这个国家体验无穷苦难的同时,又不拘一格降人才,创造无数的辉煌。


没关系,不着急,宮腔镜做不出来就继续做,反正那姑娘痛经不孕不育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急也急不来。


胡杨却比余秋还着急,他直接拍着胸口跟余秋打包票,他一定会在秋天来临之前让师傅们做出宮腔镜来。


余秋吓了一跳,赶紧阻拦胡将军家的三公子:“不着急,咱们得常做常有,以后还要往来的,我还有一堆东西等着做呢。不能一把头把人得罪死了。”


小胡会计满头雾水,挠着脑袋问她:“得罪?我就是想让我家里头帮忙送点罐头、麦乳精跟奶粉什么的,给师傅们增加营养,这个也叫得罪吗?”


余秋讪笑,比起凶残的她来,胡杨真是一颗挺拔的青葱小白杨,形象实在太正面啦。


楼梯上冲上来一个人,李红兵像颗炮弹一样扎入了医疗器械厂的二楼,直直冲到余秋根胡杨面前,嘴里头喊着:“广播,开广播!”


然而这家工厂都是利用刚盖好的医院楼临时改造的,都没来得及装修,哪儿来的什么广播呀。


再说大家伙儿从早忙到晚一刻都不歇,根本没有闲情逸致听什么广播。就工厂这吵吵嚷嚷的环境,有广播也听不见啊。


只是没有装广播也没关系了,因为杨树湾的大喇叭响了起来,里头传出的是那位县广播站播音员熟悉的声音。


由于这位小姐姐读了很多崔余秋彩虹屁的宣传稿,所以小秋大夫在听到她声音的瞬间,甚至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生怕从她口中再听到自己的名字。


可惜越是怕什么越是来什么,小姐姐第一个报的就是余秋的名字。


“下放到红星公社杨树湾大队插队的知识青年余秋同志,在本次文化课选拔考试中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她数学跟理化以及英语都是满分,语文也获得了97分的好成绩。”


周围响起了一阵哗然声,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余秋。


医疗器械厂已经停工了,因为所有人都跑出来听广播。


天呐,他们一直都知道小秋大夫的文化基础很好,但是他们从来都不晓得她的底子居然如此厚。


她完全没有脱产啊,她在高考前一天还在台上给人开刀呢,当天晚上还接待病人。


结果人家一出手就是全省第一。


最要命的是成绩都播出来了,瞧瞧人家的范儿,压根就跟没事人一样,好像一切尽在掌握中。


余秋可淡定了,不就是高考状元吗?说的好像她没有拿过一样。作为从小到大的学霸,想当年姐姐也是区高考状元啊。


不要觉得全区跟全省差别有多大,现在参加高考的人少啊,全县加在一起就几百来号人,这要是搁在她当年参加高考的时候,还不够一所普通中学的考生人数呢。


姐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姐不会为了这点儿小事就忘乎所以,姐可是宠辱不惊的。


余秋保持微笑,准备甩一下头发,然后淡定地继续先前的工作。对了,b超机造好了没有?宮腔镜有没有结果?不是她说呀,同志们,可千万得抓紧啊。革命生产建设还需要大家发光发热呢。


何东胜在后面喊余秋的名字,他也是刚下船就听到大队喇叭响。不用猜,他也知道余秋肯定在医疗器械厂。


他的女朋友啊,现在魂儿全都盯在宮腔镜跟b超机身上。


“小秋,恭喜你。”何队长跑得满头是汗,一点儿也没有被女友压了一头的窘迫,笑眯眯地看着余秋,“我就知道你最厉害了。”


余秋转过头直勾勾地看着他。


突然间,年轻的赤脚医生纵身一跃,直接跳到了何东胜身上,勾着他的脖子一叠声跟放炮仗似的:“哈,我是高考状元嘛,我是高考状元,说姐姐厉害不?快点说姐姐到底厉不厉害?”


何东胜吓得赶紧伸手抱住她,他倒是想说话呀,可他得能开口啊。


余秋直接揪着他的两个腮帮子往两边拽,嘴里头拼命地喊:“姐姐厉害不厉害?”


麻蛋,姐姐可是高考状元啊,完全可以从学霸进化为学神了!


难怪老天爷选中了她穿越,而且连个随身空间什么的都没有给她配备。纯粹是因为老天爷相中了她的经天纬地之才,认为她不需要开任何外挂。


她的存在就是最大的bug!


众人面面相觑,一堆知青彼此交换眼神。完蛋了,小秋大夫该不会跟范进一样,一朝中举,直接痰迷心窍得了失心疯了吧?


瞧瞧这姑娘豪迈的姿态,到现在还挂在人家男青年的身上。


陆师傅等人也出来了,众人听到广播里头的声音,先是高兴的不得了。


等再瞧见余秋的样子,做长辈的人眼皮子直跳,摞起袖子就要赶紧把这姑娘拽下来。


光天化日之下成何体统,这可是个大姑娘家。


何东胜却满脸是笑,被拽得腮帮子都要扯掉了还拿额头靠余秋的脸。


他眼睛笑得弯成了月牙儿,雪白的牙齿也露了出来:“对,没错,我们家小秋顶顶厉害,没有谁比小秋更厉害。”


大家来比赛


知青们很快就顾不上思考余秋是不是疯了的问题, 因为他们自己很快也疯了。


县广播站压根没有保护广大考生隐私的意思, 居然直接一个个将他们的成绩报了出来。


额滴神哎, 那可是漫长的好几百号人的名单啊。


谢天谢地,大约是为了体现工农兵学员的选拔本质。县广播站是从各个公社开始报的, 最后才报应届毕业生的分数,不然他们不晓得要等到什么时候。


一遍报完了,没听清楚, 没关系, 因为公社还有广播站。


公社广播站不仅报了本公社20位考生的分数,还将长期在杨树湾学习的考生的成绩也念了出来。


没有人诟病县里头跟公社侵犯他们的隐私, 所有人都是上下牙齿打颤,嘴唇沿着面颊上的肌肉抽搐,浑身直打哆嗦的模样。


妈呀,这就是他们的高考成绩。他们奋斗了这么长时间, 终于有结果了。


这一回跟预考比起来,何东胜同自己的女友调了个儿, 他是全县第2名, 又或者确切点儿讲是非英语考试学生中的第2名。


按照这个成绩,他在同类别的考生中可以排到全省的第20名。


没的话说了, 妥妥的高分考生啊。他的数学跟物化两门也几乎接近满分, 主要差的地方就是语文拖了点后腿, 没能上到90。


不过这个成绩已经足够让大家伙儿激动。


大队书记二话不说立刻拍大腿:“吃饭!全都给我来学校吃饭。这回我们沾文气。”


杀猪来不及了, 宰鸡还要褪毛, 杨树湾的婆婆婶子们直接开始炖鱼。


鱼从哪里来?一张网撒出去, 大沟鱼塘里头的大草鱼就被拖了上来。


一鱼三吃,鱼头切下炖汤,鱼身子剁成块裹了淀粉下油锅炸,然后放了糖醋红烧。鱼杂也是好材料,加了酸辣椒跟酸菜杆子,直接炖了大锅的酸辣鱼杂。


咸口甜口淡口全了。一盆盆的鱼宴席被送进了学校操场。


操场上热热闹闹,已经摆满了桌椅板凳,大家伙儿自己扛着桌子提着板凳,端着自家能拿出手的饭菜,欢欢喜喜地到操场集合了。


好事情呢!他们杨树湾能飞金凤凰,说明了什么?说明杨树湾风水好,人杰地灵,是顶顶养人的地方。


正好是天色向晚的黄昏时分,家家户户都是炊烟袅袅,准备一天最悠闲最丰盛的晚餐。


这回就直接一并拎过来。


众人呼朋引伴,三三两两,朝着学校出发。


去去去,一块儿去好好沾沾秀才们的喜气。


乖乖,这第一名可不就是状元老爷了,果然是脚踩鳌鱼的女菩萨,这回真真个儿独占鳌头了。


大家伙儿喜气洋洋,很是与有荣焉。


郑大爹还回过头来认真地和老石强调:“怎么样?我说咱们杨树湾养人吧!”


皮肤已经晒成古铜色人也胖了一圈的老石连连点头:“没错,杨树湾是顶顶好的地方。”


他已经很久没有看过这种,因为别人发生了好事,就全心全意跟着欢喜的地方了。


他经历了太多,也见过太多恨人有笑人无的阴险。


这里的太阳下山了,人心里头的太阳却始终暖洋洋。


二丫跟个小炮弹似的,直接往前冲,嘴里头喊着“小秋大夫”,就一头扎进了余秋怀里。哦不,准确点儿讲是扑到了余秋的大腿上。


余秋赶紧一把抱起妞妞儿,哎哟哟,他们家的小豆丁怎么就这么可人呢,又软又乖又萌,就像个小包子一样。


余秋没克制住自己蠢蠢欲动的心,狠狠地亲了口二丫。


禾真婶婶在旁边笑,一个劲儿撺掇二丫:“来来来,多叫小秋大夫抱抱,让我们二丫也沾沾文曲星的福气。”


这话一开口,整个操场都沸腾了。所有的豆丁们都排成队,像小鸭子一样,眼巴巴地瞅着余秋,要求雨露均沾。


他们的爹妈在旁边陪着笑,那个小秋大夫,也抱抱咱家的崽崽吧,好歹叫他们沾点儿灵气。


余秋顿时有种自己化身为麒麟的感觉,莫名其妙就变成祥瑞了。


余教授在旁边看她的样子,笑得合不拢嘴。也就是这个时候,他才恍恍惚惚觉得这个女儿跟他记忆中的女儿发生了重叠。


都是很好很好的姑娘呢。


大家伙儿都在恭喜他,还有人跟他讨教养孩子的秘诀。到底是怎样教育的啊?怎么就能教出这样好的孩子呢?又勤奋又能干,成绩还这么好。


余教授想了半天,认真地给出了答案:“为人民服务,只要时刻让孩子明白要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孩子就会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哎呀,这个秘诀等于没说。完全不具备可操作性。


他们还是让小秋大夫抱着崽崽儿们,好好沾沾文曲星的福气吧。


余秋相当负责地抱起一个个豆丁儿,然后在他们的脑袋上摸了两把,算是醍醐灌顶,给娃娃开智了。


哎哟,人生从来没有如此高峰过呀,左拥右抱后宫佳丽三千,一个个小包子怎么都这么可爱呢?软软甜甜,简直就是豆沙包。


她心中乐淘淘,嘴巴咧得合不起来,真恨不得每一个都狠狠地扭扭脸,再好好亲一口。


余秋心神荡漾地伸出手一摸,咦,不对劲,怎么小包子变成大包子了。


再抬头一看,李红兵正扭扭捏捏地站在自己面前,活像个等待侍寝的小妃子。


余秋保持微笑,毫不犹豫地伸手揪了把这娃的脸蛋,又拍拍他的脑门子。


李红兵立刻跳脚,朝他妈嚷嚷:“我就说我不要嘛,我的天啦!”


这个口嫌体直的小模样哦。


旁边人轰然大笑,全都打趣,六分工哦,哎哟哟,我们红兵以后也能当状元喽。


嘿,没错,我们红兵也考上初中的呀,以后可是有学问的娃娃呢。


禾真婶婶赶紧招呼大家玩儿:“吃饭吃饭,鱼要趁热吃才香。”


何东胜找帮余秋打了饭,递到她面前冲她笑:“快点儿吃饭吧,先喝点儿汤。”


余秋端起鱼汤就咕噜咕噜的喝下肚。


哎,没错,要说起烧鱼头汤,汤里头就不能放其他东西,不然的话鱼头的鲜气就会被别的味儿盖住,味道不正了。


围在主桌的几张桌子上坐着的全是真心,大家伙儿有闷头吃鱼的,也有热热闹闹说笑的,成绩有好有坏,不过都是大家奋斗过的结果,没什么好再说遗憾的了。


胡杨数学跟理化成绩都不错,全都九十好几,不过语文跟英语的确拖后腿,他语文拿了80分,英语才刚刚及格。


田雨刚好跟他相反,语文上了90,英语有85分,然而数学80,理化只有70分。


大家都觉得小田老师还是太紧张了,所以发挥受到了限制,不然按照她平时复习的结果,成绩怎么着也应该再往前头跑个10来分。


田雨先是愁眉苦脸,感觉有点儿惆怅,她总觉得自己英语分数可以再高点儿的。


她真的已经很努力把所有的单词跟余秋划给她的例句都背下来了啦。


旁边的知青们集体跳脚,英语85分还嫌不够好啊,大家普遍都是在及格线附近徘徊。


放心啦,别的不看就瞧她英语成绩,学校也肯定会招她的。国家缺英语人才也缺英语老师啊,这回定是要多收英语专业的师范生的。


田雨没那么乐观,她认真地跟余秋打商量:“你去上学吧,我会给你好好守着杨树湾的。到时候你回来了,咱们就有大医院跟大学校了。咱们说好了,就扎根在杨树湾。”


胡杨在旁边不满:“你就给小秋守着啊。”


田雨莫名其妙:“你总成绩也没比我好到哪儿去。”


余秋忍不住扑哧笑出声。


李红兵在旁边转来转去,一个劲拿着伸脖子。


田雨嫌这家伙绕得自己头晕,直接喊人:“你又干嘛啊?”


小李同学摸着脑袋小心翼翼地问余秋:“那你还回来吗?”


乖乖上大学呢。以后就是端公家饭碗的城里人了,不一样了,鲤鱼跃龙门,变成龙了,真的还回来吗?


余秋笑着弹了下他的脑门子,当场打起了包票:“回,我当然回来了。有比我们杨树湾更好的地方吗?你给我老实点儿,别想着以后能偷懒呢,到时候我回来出卷子你不会写,你们小田老师照样敲你手心。”


李红兵得意洋洋的臭屁,胸脯挺得老高:“我上初中了,我以后是初中生,小田老师教不到我啦。”


田雨一声冷哼:“我们杨树湾以后办7年制学校,初中高中都办。”


李红兵大惊失色,嘴里头嗷嗷叫着,一溜烟地跑了。太可怕了,以后他是不是就躲不过小田老师了?


大队书记端着酒杯开始过来,一桌桌的敬酒。


事发突然,村子里头压根就没什么酒,所以他公然拿着瓶酒兑水,标准的水酒模式过来碰杯。


“你们留在杨树湾,我欢喜,都是好娃娃各领各的能干。你们去上学我更高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多学知识,多跟老师请教学术一生好本领,才能更好的建设祖国。搞革命,促生产,不能夸夸其谈,要落在实处上,让老百姓踏踏实实感受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好处。”


他笑呵呵的,“就算将来你们像雄鹰一样飞去更广袤的天地,不回咱们江县了,我们也永远认你们是杨树湾人。我们祝贺你们可以出去施展更大的拳脚。”


知青们全都站起了身,一个个的敬大队书记,没有酒水他们就喝鱼汤。


要不是这位亲爱的老爹爹就像是他们的老父亲一样,殚精竭虑地替他们谋划,给他们做安排,他们怎么可能安安稳稳上考场?


还有这些亲切的婆婆嫂子们,都拿他们当自家娃娃,连衣服破了个洞叫她们瞧见了,也会拿着针线,非得给他们补好了为止。


地上跑来跑去的小弟小妹们也是顶顶活泼可爱的孩子,回回见到他们都说要向他们学习,以后也正正经经的当大学生。


嘿,他们还没有考上大学呢,他们听着这话心里头可真妥帖。


“好你个老哥,我看你就是在打混混。你这手里头抓的是什么?”


刘主任从村上的大路走过来,老远就冲大队书记嚷嚷,他身后还跟着十来个年轻人。


红星公社自己的知青倒是没有留在杨树湾。高考结束之后,他们就立刻回本来的岗位,继续忙着搞社会生产去了。


他们在杨树湾学习了两个来月,亲眼看,亲手摸,亲耳听,这学到的扎扎实实的生产知识技术要是不赶紧再转化到自己所在的生产队,真是对不起给了他们这么长的学习时间呢。


这下子高考成绩出来了,大家伙儿可不得赶紧回杨树湾拜谢恩师,再跟自己的同伴们好好热闹热闹。


航船的时间是固定的,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就坐了这班船过来。


就连没人通过预考参加高考的下放知青们,也都放下了手上的事,跟着一块儿来杨树湾,既是祝贺自己的朋友们,也是好好凑回热闹。


他们不怕,今年没考上,明年接着考。


公社革委会都说了,以后初中也办夜校班,所有想要学习的人下了班都可以去上课。


这一回的高考,公社初中也很受震动呢,感觉自己做的太少。明明是正儿八经的学校,却叫农民夜校给压下去了。


同样是晚上开班,杨树湾的农民夜校能做,他们也不差的。


刘主任这一声吼,引的所有人都看过去。


大队书记不甘示弱:“还不是你抠门,给我们杨树湾也不发酒票。我告诉你,回头我们杨树湾就自己酿酒,专门酿山芋酒,绝对不掺水喝。”


刘主任笑着晃晃手,然后跟在他后面的知青们也晃着手,人人手上都有两瓶酒呢。


哎哟,这一回怕不是要把副食品店的酒都搬空了吧。


大家笑闹着凑成一团,就连旁处过来上夜校的农民还有学生也跟着欢喜。今天可真真是个好日子啊。


郝红梅叫同伴们起哄喝了一小杯酒,脸上红扑扑的,过来抱余秋的胳膊,跟她打包票:“小秋,我明年也考。燕子姐说了,以后早晚班,我们俩分开上。晚上她抱着娃娃过来,叫我去学校里补习。”


余秋连连点头:“好,你莫慌,要是有什么听不懂的,礼拜天过来找我们。”


郝红梅嘿嘿笑了几句:“找你?你肯定已经去了京中啦!”


余秋摇摇头:“我不想去京中,我就想在本省上学。”


第一张大字.报就是在京中的大学贴出来的,那里是政治中心,派系斗争实在太激烈了。她可不敢淌这趟浑水。


就留在本省,省城的工人医院,还有儿童医院,她都熟。后面她上大学的时候想要推广技术,有这两个大医院做支撑再加上教授们的帮助,只会如虎添翼。


去了京中,她算什么呀,根本就不会有人搭理她的。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