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都市>七零妇产圣手> 一篇通讯稿结束之后,又是慷慨激昂的乐曲。 (2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篇通讯稿结束之后,又是慷慨激昂的乐曲。 (24)(2 / 2)

王老先生也笑:“你是白色特务,我是红色特务, 我们两个特务头子倒是坐在一起吃饭了。先前我们主席就发过话了,以后咱们两边就不用互派特务了, 我们不派红色特务过去, 你们也不派白色特务过来。都是一家人,相互刺探着也没意思。


我们的态度都明确, 不跟美国人搞, 在一起搞了没意思。只要保持这个原则, 我们坐下来好好商量, 就还是一家人。”


陈老笑容满面, 没有接王老先生的话, 只瞧着余秋,还想再调侃两句。


赤脚医生却忽的脱口而出:“我知道您,您给大学生发过贷款是不是?让他们贷款上大学。”


那老人面容一滞,面上的肌肉像是抽动了起来,情绪颇为激动的模样。


余秋趁热打铁:“我父亲有几位朋友当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得益于先生的贷金制度,方得学业有成。长辈谈及此事时感慨颇多,今天作为子之辈,我想代几位叔伯阿姨婶婶向您道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您前头说您一生遗憾是没能当成采矿工程师,可是矿产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人才更是。一个好的制度可以为国家培育众多人才。您对国家所做的贡献,丝毫不逊色于采矿工程师了。”


老人的情绪激动起来,先是不自在的笑,后面又不停地重复:“他们还记得我?”


“当然记得。”余秋点头,“您当时主管国珉教育呀。我伯伯说,当初如果不是您劝诫,他们就直接上战场跟日本人拼命去了。是您说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好好学习,成长为人才,为国家做贡献。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已经被迫停下来了,那这个国家距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这就是中国跟日本的区别。日本为了搞侵略,把他们的年轻学生也都拖到战场上去。我们却在竭尽所能的保护年轻人,保护国家未来的希望。”


陈老先生一叠声地念叨着:“好大的胆子哦,你们真是好大的胆子,也不怕把你们都抓起来。我听说,你们搞审查也搞得很厉害哦。”


余秋微笑:“我爸爸是老右啊,他们好几个是右哌呢,去年才脱的帽子,现在就在我下放的村里头办学校,接着教学生。”


陈老先生来了兴趣:“他们办什么学校,办小学吗?我当年一直有件事情颇为遗憾,我想推进国珉教育运动,起码达到每保一所学校,起码有90%的学龄儿童可以入学。可惜呀,这件事情我没有做完,就跑去做其他事了。我应该坚持住把这件事情做完的。其他的事情跟它一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不是小学。”余秋摇头,“他们办的是大学,农民大学,所有的下乡回乡知识青年还有农民都可以去上的夜校。我们白天工作,晚上以及周末上课,有通识教育还有职业教育。


比方我刚才说的养鸡养兔子养鸭子,就有农科站的技术员专门上课。我爸爸也是大夫,他跟我老师一块儿办卫生学校,专门培养赤脚医生跟护士。我还有叔叔是工程师,我们有自己的医疗器械厂跟制药厂,职工由我们自己培养。”


余秋笑容满面,“您说的每保一所小学已经实现了。我们叫大队,每个大队都有一所小学,即使级别最低也能确保上到三年级。公社有自己的中学,我插队的那个公社现在已经盖自己的高中了,夏天就开始招收学生。”


她兴致勃勃,“我们公社计划确保以后大家最低都有初中文化水平,考不上高中的也可以继续进行职业教育,将来让每个人都有一门手艺,即使不在学问上深造,也可以做工做活养活自己。”


说到杨树湾,说到红星公社,余秋就是全然的骄傲。


军功章上也有她的痕迹呢虽然她做的少,可是她也参与了。


说到兴起,余秋信口开河:“您要是有空的话,可以去我们杨树湾看看。我保准我没撒谎也没吹牛。我们那儿可漂亮了,有山有水有鸡有鸭,还有长毛兔,我们还养了野猪,跟家猪配种,生出来的杂种猪瞧着特别神气。等今年过年的时候差不多就能杀猪了,您要是过去的话,正好可以赶上吃。


我叔叔伯伯们见到您,肯定很高兴。有位伯伯跟位婶婶就是在西南联大上的学,他们都认识您。”


老人的脸上浮现出激动的神色,脸都红了。


半晌过后,他才哑然失笑:“这不方便吧,我过去可能不太合适,会给你们添麻烦的。到时候你们也是现行反格命,这可是海外关系。”


余秋心里头嘿了一声,感觉这老爷子不愧是搞情报工作出身的,的确牛掰。


她不假思索:“有什么好不合适的,我们那儿又不是关起门来不让客人进门。前年有外国人去拍电影,去年又有外国人来参观手术跟我们的医疗器械厂。外国人我们都欢迎,您还是中国人呢,又有哪儿不合适了?”


王老先生在旁边微笑:“我们欢迎一切致力于祖国统一的爱国之士到祖国的任何一个地方走走看看,也欢迎大家在想住的地方定居。如果有需要,中央政府会给予一定的帮助。”


余秋狗胆包天,在旁边附和道:“您要是觉得过意不去,怕打扰了我们,也可以邀请我们去苔弯玩啊。”


陈老先生愣住了,看着余秋冒出来一句:“你敢去苔弯,那儿可都是美蒋特务,你不害怕吗?”


余秋摇头,正色道:“没什么好怕的,苔弯也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我为什么要害怕?我前头刚去日本了,我还给日本人开了刀,我也没害怕呀。”


陈老先生笑了起来,点头赞同:“你当然不害怕,你是无所畏惧的格命小将。你们的目标是解放全人类,当然也包括苔弯。”


余秋摇头:“我不害怕也不是因为这个,事实上我并不是红小将。我不害怕是因为当年无论北伐还是抗战,双方都进行了积极的合作,而且实际上都获得了成功。


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精诚合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分别在正面战场跟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国珉党也是中国人民的子弟,380万阵亡将士同样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抵御外敌的战歌。


在当时的情况下,外界的压力与诱惑极大,汪精卫就没有抵抗住,于是他成了人人唾弃的大汉奸,当代秦桧。国珉政府抵抗住了,积极抗战,作为国际社会承认的合法政府,它的凝聚力以及向心力无与伦比。


日本全面侵华的时候,侵略者号称三个月灭亡中国,可单一个淞沪会战,国珉政府就支撑了三个月。这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以及海外侨胞的志气,也让民众深刻理解了持久战的意义,并且成功地延长了日本侵略战线。”


余秋绞尽脑汁,拼命回想高中历史书上的内容。谢天谢地,她当年所在的省是高一之后才进行文理分科,她好歹还学了一年的高中历史。现在能够从记忆深处将历史书上的只言片语收罗起来,整合成她想要的信息。


真是幸运啊,感谢她强大的记忆力。


真是悲哀呀,历史教育在中国学生学业中所占的地位低得惊人。


余秋相信如果不是她从小擅长背书,此刻的她根本就讲不清楚抗日战争究竟是怎么打的。


毕竟无数的抗日神剧告诉我们,日本鬼子花了整整14年的时间才从玩腻了他们的中国人民手中仓皇成功逃跑。


按照抗战神剧的逻辑,最应该感谢美国人的应当是日本侵略者,假如没有那两颗原子弓单,迫使他们的政府宣布投降,他们岂不是还要继续被中国人民□□。真是弱小可怜又无助呢。


余秋努力回想着历史课上老师的话语。


其实高中历史书上也强调国珉党部队正面战场抗战消极,反公积极。不过他们的历史老师还是对十几年的抗战进行了进一步补充说明。


起码在抗战早期,发挥主要作用的绝对是国珉党部队,因为当时我军的武装力量还比较弱小,没办法进行正面抗击。


当时可谓是集全国之力,各路军阀也放下了对彼此的成见,积极投身到抗战事业当中去。淞沪会战的时候,川军出川,因为缺乏交通运输工具,他们主要依靠两条腿走过去。等走到战场的时候,仗都已经打完了。没能赶上的部队,继续投入到接下来的战斗中去。


“此后的南京保卫战,上高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长沙会战,缅北滇西战役,湘西会战,哪一场不是硬仗,哪一场不是全体官兵奋勇杀敌?哪一场没有阻拦日本灭亡中国的痴心妄想。


抗战能够取得胜利,是每一位爱国的同胞用鲜血跟汗水铸就而成的胜利丰碑。这其中,谁都没办法忽略国珉党部队做出的贡献。包括我们伟大的主席也说了,打日本就要有个头子,当时中国的头子就是蒋委员长,他有那么多jūn_duì ,外国也承认他。”


陈老先生笑了起来:“看样子,除了我们有你们主席的崇拜者,你们也有我们蒋校长的崇拜者啊。”


余秋摇摇头,相当认真地强调:“崇拜真的谈不上,我是位医生,我崇拜的都是医学工作者。我只是觉得不应该彻底否定一个人,要分两面看。在抗日战争中,蒋先生做出了贡献,这是我们伟大主席也承认的。但是在解放战争中,他的确应该承担责任。


前头大家都说好了的事情,还坐下来开过会签过字了,大家都按照协议开始撤退了,他转过脑袋就翻脸不认人。这个事情他做的不对,很不地道。他是一国元首,这么出尔反尔不合适,而且特别丢人。


假如一开始他就是心不甘情不愿的,那就当面锣对面鼓说清楚,不要玩欺骗这一套。这么搞的话,对他自己对整个国珉党都很不好。人家就知道你们是骗子,以后不愿意相信你们了。”


陈老先生不予置评,只是笑:“你这样讲他,还敢去苔弯啊?你就不怕他把你抓起来吗?”


余秋摇摇头,认真道:“他是做过大事的人,应该拿得起放得下,不应该为这点儿小事就斤斤计较。我父亲的朋友们说,他也没有那么小气。当年他在中央大学当校长的时候,抗战期间,国家困难,学生因为伙食质量闹学朝,蒋校长没有采取强硬手段,还跟大家一块儿吃饭,一口气吃了三碗饭。后来他还叮嘱想办法改善学生伙食质量。”


余秋抬起头来,认真道,“我相信他也是希望中国好的,政见不同不代表心就一定坏,他也希望两岸统一。他也清楚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大国家都不希望我们两边统一。


因为一旦统一起来,大家齐心协力建设中国,我们就是这个世界上任何力量都没办法小瞧的大国。他们就没机会从中作梗,让我们兄弟阋墙,彼此损耗,好叫他们继续渔翁得利。”


陈老先生笑了起来,点点头,却是对着王老先生说话:“你们的女同志都很能讲哦。”


王老先生跟着笑:“我们的女同志是半边天,很有风范的。我们每个生产队都有妇女队长,确保女同志也参与到政府事务中来。女同志胆子大,心也细,做事很有章法呢。”


余秋在旁边想扶住自己的脑袋,好好地叹回气。她哪里是半边天啊?她完全是捅破了天。这种话就是放在2019年都不合时宜,她怎么能在1974年就大放厥词呢?


肯定委员长的功绩,肯定国珉党作出的贡献,她到底是收了谁的昧心钱,居然如此恬不知耻地洗白。这是妄图搞复辟,良心被狗吃了,把祖宗的脸面都丢光了。


不过既然都打算和谈了,要是连人家曾经做过的贡献都不愿意承认,那还谈个屁呀。谁愿意低着脑袋当孙子挨训斥呢。


余秋偷偷看王老先生,她对偶像绝对是真爱呀,也就是在偶像面前,他才敢说这些话。


男神啊,你可千万得了解我这片苦心。要不是作为炎黄子孙,渴望两岸早日统一,杀了我,我都不会淌这个浑水的。


你以为我不怕死吗?我比谁都怕死呀。我明明是个大夫,我明明立志于专心致志发展医学事业,结果却被逼到了这种地步。


陈老先生点头:“应该的,应当解放妇女,妇女也是国家的重要构成部分。”


他们已经用罢了早餐,剩下的东西也被工作人员收拾走了。


王老先生邀请陈老先生:“吃完了容易犯困,要不要先看会儿电影?我这边有个新片子,本来准备来的路上看,一直没顾上。”


陈老先生迟疑了一下,点头微笑:“恭敬不如从命,我也很久没有看电影了。”


小小的放映室黑黢黢的,幕布上播放的正是那部在杨树湾拍摄的电影。电影分成两部分,上半部是那位外国电影大师拍摄的1972年生活,下半截则是国内电影制片厂新晋赶拍出来的内容。


拍电影那会儿,余秋正忙着发疯,哪里有心思看自己的电影。就连大年三十,全杨树湾的男女老少齐聚祠堂看电影的时候,她都尽忠尽职地疯着,愣是没敢看一眼。


现在看到电影,她心里头真是比蜜都甜,骄傲自豪的不得了。就连电影里头自己明显像个二呆瓜,样子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她都选择性眼睛自带美颜了。


陈老先生看得津津有味,不时还小声提问,指着电影当中自己不认识的工具,询问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余秋在旁边充当秘书的角色,老老实实地给予解答。


看完了一遍之后,老人意犹未尽,主动提出要求看第二遍。不看外国人拍的,他就想看看大陆自己拍的部分。


王老先生笑着,答应了客人的请求,他让工作人员放了电影,笑着朝陈老先生点头:“那我可不奉陪咯,我先出去活动活动。我年纪比你大,眼睛也比不上你,得出去松散松散喽。”


陈老先生大笑:“我不比你累,你是大忙人,你看个电影肯定还要琢磨好多事。我看电影就是瞧稀奇,所以我不累。”


王老先生也不反驳他,反而自我调侃道:“我就是爱操心的命,你也不要妄自菲薄,你也是爱操心。你要不想操这个心的话,内大可以继续闲云野鹤,好好地过你的自在日子,而不是跑到这里来了。”


陈老先生赶紧摆手:“您就不说这个了,让我暂且松快松快吧。你这电影选的可真好,我一看到养鸡养鸭子就激动,瞧着可真亲切。我在美国的时候,家里就一间屋子,鸡在屋里走来走去,我们也在鸡群中穿梭。我可是养了几千只鸡呢。”


电影又重新播放下半节,陈老先生似乎对于电影真的非常感兴趣,他立刻丢下自己谈话的对象,专心致志地盯着幕布瞧。


余秋目光转向王老先生,见对方冲自己点点头,她只好安静地继续坐在椅子上。


王老先生轻声细语道:“你要有什么疑问,就还是问小秋大夫吧。你要是有哪儿不舒服,也找小秋大夫。能者多劳,她既然年轻,就多做点儿事。”


小小的放映室门关上了,陈老先生继续专心致志地看电影,瞧到余秋做手术的部分时,他像来了兴趣,追问余秋道:“你是跟你父亲学的英语和医术吗?”


“一半一半吧。”余秋字斟句酌,“有一些是父亲帮我打的底子,有一些是我自学的,还有一些是我向其他老师请教的。”


老先生点头,夸奖了她一句:“你开刀不错,很漂亮。只可惜你不会针灸麻醉,我对中医比较感兴趣,本来我还想向你请教来着。”


余秋微笑:“等你以后有机会到北京了,可以问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我对此的确一无所知。”


陈老先生点头,像是叹息一般:“我也希望早日成行啊。我都这么大年纪了。”


余秋心道,您还真不用着急,您长命百岁,还专门出过书教人家怎么养生呢。


只不过,长命百岁也没用,终究没有熬到两岸统一的那一天。


既然如此,您老人家还是多努努力,争取圆了自己另一个世界的遗憾吧。


电影放到了采访于教授的部分,陈老先生又兴致勃勃地问余秋:“你的母亲呢?她住在城里吗?”


余秋摇摇头:“她去世了?”


老人相当惋惜:“生病吗?那太可惜了,不然你们一家人生活在如此世外桃源,一定会很幸福。”


余秋继续摇头:“不,她是被劈斗以后自杀的。”


老人愣住了,似乎没有想到她会主动提起这个话题。


“那么你恨吗?你跟你的父亲怨恨吗?”


余秋点点头:“我没有打算原谅,没有人可以替死去的人原谅。我在等一个公道,给我母亲的公道。”


老人意味深长:“假如公道永远不会来呢?你们打算怎么办?”


余秋摇头,固执道:“不会的,我的父亲母亲已经平反了,既然是平反,那就意味着他们之前受的是冤屈。那么犯了错误的人就一定得纠正错误。”


她看着老人,满脸严肃,“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做过错事,有些错事甚至无法挽回。但是接下来的时间里头,犯过错误的人一定要想办法积极纠正,争取做出更大的贡献,来弥补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


※※※※※※※※※※※※※※※※※※※※


小心翼翼瑟瑟发抖,这是一篇架空文,真的架空文。说句题外话,二陈虽然是四大家族之一,但属于出了名的清廉派,没怎么中饱私囊。大陈赴台后生病的时候甚至没钱看,还是蒋额外给了钱。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炼狱杏寿郎的小娇妻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孩子妈 208瓶;末后、柊有时 100瓶;豆兜 94瓶;28314659 20瓶;今天也在为名字烦恼着、无意 10瓶;君?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大佬的谈判(捉虫)


一部电影两个小时, 即使第二遍只放下半部, 看完电影出来, 日头也已经升得老高了。


陈老瞧着王老先生戴着老花镜坐在桌前认认真真地看文件,忍不住笑着摇头:“你真应该跟你的小朋友好好学学怎么养鸡。我跟你说呀, 养鸡的好处真是大大的,我瞧您就知道,你肯定有脖子痛背痛的毛病, 长期伏案工作的人都有这些毛病。


我当年背痛的不得了, 根本就没办法处理,练武术都没效果。后来, 我不是办养鸡场,开始天天养鸡捡鸡蛋了吗?嘿,这背痛的毛病不药而已,比做什么按摩啊, 针灸啊,吃药来的多好。我跟你说, 这可是我的切身体验。一般的交情我都不会告诉他们的。”


王老先生笑着谢过他, 又调侃了一句:“那你怕是得再抱一窝小鸡了,不然搞不好还得背痛。”


陈老先生连连摇头:“那可不成, 我都这把年纪了, 还要再累的腰酸背痛不值当。我呀, 都已经退休了, 就应该好好的休养。说实在的, 你也该多休息, 没事就多念念你的形意八卦嘛。当初我们可是没少见你的风采。


既然都已经谈到这份上了。那彼此的条件应该都很清楚,还是速战速决来的好。”


王老先生站起身点头:“我们也赞同这样的观点,只不过您那位三叔容易犹豫,很多事情前头已经进展的蛮好,大家都达成共识了,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他又会突然间改变主意。这么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实在是大大的不妙。”


陈老先生微笑:“我三叔思考问题的确比较细致,想的事情也多,他这把高龄还如此殚精竭虑,为祖国为珉族为人珉的未来战战兢兢,我们这些做子侄辈的唯有尽心尽力,多宽解,尽可能满足长辈的心愿。”


王老先生突然间叹气:“没错啊,我们都老了,七老八十,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陈老先生笑了起来:“你怎么会突然间想到这个呀,我瞧您的精神很不错。再来一套形意八卦,还是不减当年风采。”


王老先生却摇头,直接指着余秋道:“你问她就知道了,我年前开过一场大刀,在医院里头住了好几个月,差点儿连过年都是在医院里头。”


陈老先生面上浮出了惊讶的神色:“这可真看不出来,那肯定是大夫手艺高明,我看你恢复的不错,一点儿病气都瞧不出来。”


王老先生满脸坦荡的模样:“是大夫水平高,尽心尽力,费了好大的心思,用的就是你刚才在电影上看到的开刀技术。没有划大口子,就打了几个洞进去,麻药过后,我倒没怎么觉得疼,少受了不少罪。我觉得这个技术蛮好,我也不清楚苔弯那边医学发展的情况。不过,我倒是觉得双方可以多沟通多交流,要是你们愿意的话,也可以派代表团过来,大家坐下来切磋,互相看着学习也是共同进步嘛。”


陈老先生嘴里头应着:“这个我倒是很赞同的,我现在没条件养鸡了,就专门琢磨养生的事。我们国家的医学博大精深,有很多好东西要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说话的时候,他坐在了王老先生的旁边。


余秋见两人要有长谈下去的趋势,赶紧告辞。


她指着靠近桌子的一张茶几:“我就在那边,您二位要是有什么需要的话,可以直接叫我。既然是谈事情,那就慢慢谈,不要焦急。您二老自己也说年纪大了,那就多注意着点,不要情绪激动。”


陈老哑然失笑:“我是不会激动的了,我现在是能不管的事情都不管。”


王老先生叹气:“我也没什么好激动的,前提大家都已经达成共识了,就是统一。现在要谈的不过是怎么统一这些细节而已。”


一间屋子分成两截,老人们在东边细细地说话,两边的秘书跟工作人员详细地做记载,余秋在西边窗户前认认真真地写字。


他们的谈话声不时飘进她的耳朵,不过并不足以造成任何干扰。她已经习惯于在任何嘈杂的环境下做自己的事。


小时候奶奶打麻将,小小的阁楼根本没有任何隔音效果,她已经在哗啦啦的麻将声中锻炼出了专心致志的本领。


窗户被人轻轻的敲响了,穿的花里胡哨的徐同志笑盈盈地招呼她:“要不要出来钓鱼?”


余秋毫不犹豫地拒绝:“不了,我还有事情要做。”


徐同志像是叹气一般:“事情总是做不完的,还是应该好好放松一下。难得出海,钓鱼就很不错。”


说着他还上下打量余秋,颇为关切,“我给你换身新的装扮吧,刚好可以潇潇洒洒地钓鱼。”


余秋还是拒绝:“不必了,你做你的事情就好,我没空的。”


说着,她就埋下头继续奋笔疾书,不再看窗户外头。


桨校长是死于心脏病发作,但具体是哪种心脏病,余秋搞不清楚,她只隐隐约约的记得他好像是车祸之后被查出来心脏肥大。但具体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她不知道。


要是她没记错的话,此时的桨校长身体应该极为虚弱了。


据说他此生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是孙子结婚偕同孙媳妇去医院,给爷爷奶奶奉茶,然后陪伴在二位老人身旁,叫摄影师拍了照片,可以说是标准的摆拍。


因为当时桨校长的身体已经虚弱到没有办法将手搭在藤椅扶手上。


长期的输液卧床让他肌肉都萎缩了,压根控制不住自己的手,手一放在藤椅上就会掉下来。


然而作为国珉党的党魁,他的存在意义对于维持人心稳定非比寻常。此前他已经许久没有在公众面前露面,外界一直盛传他早就死了。所以他必须得有一次亮相,向人们澄清他死亡的谣言。


无奈之下,他那位以机敏聪慧著称的妻子,直接用胶带将丈夫的手绑在了藤椅背上,完成了那张正治意义浓厚的照片。


这就是大佬的悲哀呀,普通人生病了就可以坦然地告诉他人。大佬却无论何时都必须得维持一个健康向上的正面形象,以防止人心涣散。


林斌曾经向余秋叹过气,他觉得李老先生像是被人不停地搬来搬去的偶像。


人们需要他的时候,就钝刀子割肉逼着他粉墨登场来完成指定的动作。因为偶像的象征意义大于一切。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某种象征符号。


同样的情况,用在这位桨老先生身上其实也差不多了吧。


余秋曾经有人写文章比较过,说这两位领导人,出生背景以及成长经历都有诸多相通之处,其实他们到了晚年的境遇也颇为相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都已经被强行架上了神坛,身不由己。


余秋不知道自己能做点儿什么。老桨的身体可谓是苔弯最高机密,以她的层面根本不可能获得更确切的消息。她只能根据自己知晓的零星消息,尽可能多写点儿。


她跟开动榨汁机一样,将自己脑海中关于心脏病的全部医疗知识齐齐榨出来,一股脑儿地倾倒而出,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纸。


要说和谈,老桨公的存在意义非比寻常,真正能够大胆敲定和谈计划,并且执行的人其实最合适的人选还是他。


到了他儿子小桨先生那儿,意思就差了一成,因为老桨公这个当爹的极为好面子,自尊心太强,又有个死死鸭子嘴硬的毛病。


历史上他没能完成两岸统一的目标,还偏偏给自己的儿孙留了大难题,明知道反攻不现实,却将反攻作为他的遗愿,让全党全军必须得继承。


在这种背景下,他儿子小桨先生,再要接受和谈或者形象点儿讲,可以称之为招安,那简直就是不孝子故意诬蔑老父亲。


小桨先生搞经济有一手,可要说在正治上跳出窠臼,能够不拘一格,那始终差了点儿火候。这大概就是二代与一代的区别,二代继承了老父亲的财富,那就不能随便打破一些东西。


作为国珉党方面的第二代领导人,他并没有真正实现从中公方面的对话,两岸关系也就停留在三通,没往前头更进一步。


更何况这位小桨先生比不得他父亲长寿,执政十几年后,就因为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撒手归西,偏偏他给自己选的继任者,又是赫赫有名的苔独分子李蹬灰,可以说是临死前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所以后来别说反攻继承遗志了,整个国珉党都被搅和得一塌糊涂。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国珉党被拆得四分五裂,完全失去了自己对苔弯政局的控制能力。


有人调侃,李蹬灰才是世间真奇男子。他以一人之力做到了公产党与珉进党都不曾做到的事。


余秋越写越急,越写越快。她面前多了道人影的时候,她都一无所知。


王老先生亲自招呼她:“小秋大夫先吃饭了。”


余秋嘴里头应了一声,然后下意识地又翻开了一页纸。


王老先生无奈,向自己的客人笑:“小秋大夫有这毛病,一旦做起自己的事情来,就想不起来吃,也想不起来睡。”


余秋这才回过神来,赶紧放下笔抬头,然后眼睛不由自主的撇向了挂钟。


她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啊”,惊讶不已,原来都到了这个时候啊。


“我看你也是三月不吃肉味。”王老先生无奈,“吃饭喽,我出来之前我家大姐一直嘀咕着,叫我一定记得喊你吃饭。”


余秋蓦地鼻酸,她知道老人说她发疯那段时间只要没有人提醒,除了写字之外所有的事情都被她忽略。


她并不希望老人知道她发疯时候究竟经历了什么,善良的人见不得旁人遭罪,尤其旁人的遭罪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会愈发自责。


余秋故意做出了轻松的模样:“晓得喽,他们说钓大鱼,我倒要看看他们钓了什么好东西。”


说着,她合上笔记本。


陈老先生倒是对她手上的本子颇为感兴趣,还跟王老先生调侃起来:“我听说贵党主席年轻的时候为了锻炼自己,特地跑到闹市区里,专门在集市上看书学习,以培养心无旁骛的品格。我看这位小大夫也差不多了。”


说着,他朝余秋笑,“你都写了什么呀?这么认真。”


余秋大大方方地翻开笔记推过去:“心脏病,我在写医学书的心脏病章节。”


王老先生叹气:“你这孩子也真是的,好,我答应你,我一定好好休息,争取不犯病。”


陈老先生颇为惊讶的模样:“怎么,您心脏不舒服?”


王老先生坦荡的很:“年纪大了心脏有毛病,已经好几年了。我自己倒还好,他们是一个比一个紧张。”


陈老先生笑:“你可是玉瓶琉璃碗,大家都宝贝的很呢,当然得紧张。”


王老先生去摇头,正色道:“非要说的话,我到宁愿做玉壶,一片冰心在玉壶,我们的心意是坦荡的,我们的态度是积极的,我们的渴望是迫切的,我们希望尽快解决统一的事情。


这趟我出来,主席就明确表达了他的意思,我们都希望在我们这辈人就解决了问题,可以留财产给后辈,但是千万别留债务。不然啊,后人都要带着镣铐跳舞,举步维艰。人间重晚晴,长辈还是要多爱护晚辈的。”


陈老先生点头:“兄苔所言甚是,我也是这么想的。放下党派之争,文化统一中国,三珉主义光辉常照。”


王老先生微笑,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颇为惊讶:“我还招呼你们吃饭呢,结果我自己都要忘了吃饭的事。来来来,赶紧先坐下来好好吃一顿,好饭不怕晚,饭也要趁热吃才香。”


徐同志他们倒是真钓了大鱼,清蒸石斑鱼。


王老先生招呼余秋:“这鱼的味道不错,你可以多吃点儿。”


他又冲陈老先生笑,“咱们是平辈,我就照顾晚辈,不跟你客气。这儿也是你的家,进了家门,自在点儿就好。”


众人赶紧落座,一直在外头晃荡的徐同志这回也上了桌,还笑着调侃余秋:“怎么样,不想钓鱼吗?钓鱼还是很有意思的,愿者上钩。”


余秋疑心他们需要自己假扮成钓鱼的客人,不得不含混点头道:“等太阳小点儿我就去。”


王老先生笑:“是该好好保护着点儿,不然这种太阳晒一天,你这样的小姑娘会直接晒塌一层皮的。”


余秋不假思索:“您要是不做好防晒措施,也是会塌皮的。”


哪年夏天皮肤科不收几个晒塌了皮的病人呢,晒得厉害的,可以说手一搓就大片的皮掉下来,最后大家身上涂盖满了炉甘石洗剂,红红白白一片,简直就跟外星人一样。在长好皮之前,谁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


王老先生听她绘声绘色地描述,放声大笑:“没错,我们也是晒不得的。”


他热情地招呼陈老先生,“你尝尝这个,这个味道不错,浙江菜的确清淡美味,我也喜欢。”


陈老笑:“我们江浙人的口味相似。这个我倒是能吃。”


说着他也自揭其短,“我现在吃东西可要小心翼翼呢。我血糖不好,吃什么都得掂量着,得控制饮食。我也开过几个刀。好在我从小就不太吃肉,不然的话可得馋死了。”


王老先生立刻点头表示赞同:“是该控制了点儿,不过你的自制力是没话说的,想必你保持的很好。我看有些同志就做不到,医生在旁边盯着都不成,非要逞口舌之欲。”


陈老先生笑了出来:“因为我生活里头有其他的乐子呀。人家是太忙了压力太大又太辛苦,不像我闲人一个。人家要不再吃点儿好的,那真是过得没滋味极了。清闲本来就是美味,这美味可是稀罕的很,没几个人能品尝到哦。”


用过午饭,余秋忐忑不安地问老人:“您要不要休息一会儿。”


船上没有保健医生,这些事情只有她做起来。


其实她对自己的推拿手艺没什么信心,主要是一直没在旁人身上试验过,林教授睡眠质量不错,田雨更是往床上一躺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