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都市>七零妇产圣手> 一篇通讯稿结束之后,又是慷慨激昂的乐曲。 (3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篇通讯稿结束之后,又是慷慨激昂的乐曲。 (30)(2 / 2)

小胡书记还回不过神来,余秋已经直接推他滚蛋:“你洗你的去,咱们不搭界。”


“又不放在一个桶里头。”胡杨才委屈呢,“至于这么嫌弃我吗?”


胡奶奶过来喊这几个孩子吃饭,老人家多灵敏的鼻子,立刻嗅出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她赶紧打圆场:“好了,昨儿我就跟小田说好了,今天我也拆洗被褥,我们一趟水车。”


胡杨虽然感觉怪怪的,但胡奶奶的说法算是勉强说服了他。他怀揣着一颗受到了嫌弃的悲伤的心,扭过头来还不忘叮嘱田雨:“今天中秋节啊,下了课到祠堂来,晚上大家一块儿聚餐。吃过饭看电影。”


田雨却眼睛都不瞧他,就一个劲儿盯着地上看,叫可怜的小胡书记越发悲伤。


人走了,已经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的田雨这才敢抬起头。余秋在旁边安慰她:“这有什么呀?多大点事。我告诉你,我到杨树湾第一次身上来,是何东胜帮我洗的卫生巾。”


田雨震惊了,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你们?”


天啦,那都多久以前的事情了,也就是说一下乡,何队长就盯上了小秋,这也太可怕了。


余秋美滋滋地臭美:“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天生丽质难自弃,他一眼就相中了我呢。”


她推着田雨往前走,“快快快,刷牙洗脸吃饭去,吃完了上课,放了学去祠堂。哎呀呀,我们家小田现在是大姑娘了。”


小田老师又犯起了别扭:“我不去,我就待在家里头,好难受的。”


余秋摸摸她的脑袋,笑眯眯地安慰她:“没事的,别当什么大事。旁的不说,咱们杨树湾现在身上来的女同志肯定就不在少数。”


田雨别扭死了:“人家会看出来的,我连路都不会走了。”


“你想太多了,就是正常的走路,谁要盯着你看,那就是臭流氓。”她推着人往前走,好说歹说,总算哄住了这姑娘。


今夜中秋节,晚上大家伙儿在祠堂聚餐,鸡鸭鱼肉端满桌,痛痛快快吃了一顿。胡杨代表杨树湾表达了对新加入的知青的欢迎,又大大表扬了今年表现出色的大队企业,尤其重点夸奖了建筑队,工作完成的很好,大家伙儿都夸嘞。


他豪情万丈:“后面,咱们争取家家户户都盖上小楼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正正经经的过公产主义生活。”


台下响起了欢呼声,不少人的眼睛都闪闪发亮。住楼房,那可是城里头才有的享受,一家一户的小院子,再起个两层大楼房,哎呀,那瞧着可真是气派。到时候人人都有自己的房间,又敞亮又痛快。说不定城里人还要羡慕他们呢。


胡杨兴致勃勃:“我们到时候盖楼房就要一起来,叫人家远远的看上去我们的楼房瞧着都比旁处气派,一大片的,颜色鲜亮。”


底下人的欢呼声更甚,仿佛楼房现在就已经矗立在他们面前,叫人家一进他们杨树湾,就晓得这儿不与别处同。


吃完了宴席,收拾干净了桌椅,大家伙儿该坐在一处看电影了。从开过年以来,杨树湾的电影队已经放了好多场,各种各样的纪录片瞧的大家伙儿可真过瘾。


现在有新电影播放,社员同志们都没以前那样急吼吼了。主要是新片子多,大家也不觉得多稀奇。


不过今天不一样,今天放的是故事片,不像往常那样教技术的纪录片。众人立刻竖起了耳朵睁大眼睛,盯着银幕看。


等到大屏幕上显出《赤脚医生向阳花》这几个字时,认出来的人都发出了呼声:“我们小秋大夫又上电影啦。”


掰着手指头数数,这已经是第几部片子啦?估计全国上下都没有人不认识小秋大夫了。


余秋满脸茫然,这电影应该跟她没关系呀。今年她好像就拍了计划生育的宣教片,肯定没有故事电影。


等到电影开始播放,她悬着的心果然落回了胸腔子,不是她,是在王大姐他们那儿拍的赤脚医生电影。


故事片果然拍的鲜活有趣,极富生活气息。这回他们搞创作遵循了文艺工作的新指示,拍身边人身边事,要拍老百姓们都感兴趣的积极向上的故事。


按照这个原则,这电影倒是颇为写实。


故事从旧社会王大姐的两个哥哥因为破伤风生下来没多久就送了命开始,表现的既往农村缺医少药的现实。


这样的悲剧在全国各处都有发生,榕树湾的不少老人被触动了心思,抹着眼泪哭了起来。后面放到他们决定学习先进经验,自己搞医疗合作社,王大姐也经过培训开始当赤脚医生,还救活了社员的命。大家伙儿跟着电影里头的人露出了笑容,满心欢喜。


没错,果然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要是在旧社会,生了病没钱治,等死去吧,谁管你。只有在新社会,在主席的带领下,国家才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人,想方设法解决老百姓的困难。让你吃饱肚子穿上衣服孩子有学上还不算,叫你生了病,主席也派人过来给你治呢。


电影里头的王大姐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将医疗卫生站搞得有声有色,被选为了先进典型,去京里头接受表彰,还参加了国庆□□,从□□前头走过,受到了主席的接见。


大家伙儿与有荣焉,已经自动带入了他们的小秋大夫。


除了没有参加国庆□□之外,小秋大夫差哪儿啦?他们杨树湾的医疗站也搞得很好呢,方圆百八十里哪个不知道这儿的卫生站比城里头的大医院也不差。


还有去京里头接受表扬,小秋大夫可是受过主席跟总理接见的,还参加代表团去国外了呢。


呦呦呦,看,电影上的人可不就出国了,还给外国人开刀了呢。


余秋惊讶地看着电影上的片段,严重怀疑后半截子的确融入了自己的形象。那个在日本开刀的故事,确实发生在她身上啊。


天啦,真羞耻,电影的夸张手法,好像她简直震惊世界了一样。


余秋伸手捂着脸,感觉自己没眼睛看了。


田雨兴奋的不得了,这会儿已经忘记她跟大姨妈相处不融洽的事,一个劲儿地拽余秋的胳膊:“小秋,你好厉害啊。他们都竖大拇指呢。”


余秋想解释,其实日本人好像没有竖大拇指的习惯。这个艺术创作有点儿想当然。


林教授在旁边也轻轻的拍余秋的肩膀,同样笑得合不拢嘴。她真担心啊,担心拍赤脚医生的故事片就会把他们这些大医院的所谓洋医生踩在脚底下。这样一来的话,好像两边是对立的关系,实在不利于医学事业的发展。


好在这股风气似乎真的已经转了弯,现在斗争提得越来越少了,抓格命的重点变成了促生产,从上到下都在强调加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祠堂里头的人又发出了欢呼,因为电影中的主人公不仅在国外手术台上大大露了脸,还去了联合国哎,那个什么世界卫生大会,瞧瞧,这发言说的多好。


因为我们有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因为我们有伟大的主席思想作为引导,所以我们才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医疗合作社,我们的老百姓才能都看上病。


瞧瞧,别看着苏修美帝表面上风光,其实里子还不如他们哩。那些高鼻子的洋人生了病照样看不起大夫,只能自己挨着。有的人看个病就直接破产啦。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慷慨激昂的乐曲声响起的时候,整个祠堂的人都加入了大合唱。


还有人高兴地抓着宝英的手:“看,还是咱们社会主义好吧。就连你生不出来娃娃,主席都要喊小秋大夫帮你想办法呢。瞧瞧,你现在肚子多大了。”


宝英也高兴地笑:“是啊,我做梦都想不到,我还有一天能当妈呢。”


说着,她扶着丈夫要起身,结果身.下一热,就是一股温热的水淌了出来。


宝英的声音在发抖:“小……小秋大夫,我这是破水了还是控制不了尿啊?”


她这一声喊,原本热热闹闹准备退场的众人全都扭过头来看。


余秋跟林教授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睛瞧见了惊疑。妈呀,宝英该不会是胎膜早破要生了吧。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嘿木嘿木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嘿木嘿木 50瓶;小星星星辰 5瓶;大西北臊子面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献给祖国的生日礼物(捉虫)


宝英肚子里头的两个娃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甚至可以说全国医学界都盯着这件事。这项技术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医学史上的突破了。


如果不是余秋坚决反对, 林教授也担心有电影制片厂的人全程跟踪拍摄会令让宝英紧张, 反而搞不好导致孕妇流产,电影厂可是要直接拍成记录片在全国播放的。


好不容易跟栽秧育种一样才怀上的双胞胎, 又好不容易保胎到了现在,简直就是奇迹中的奇迹。大家伙儿不关注才怪。


出于保险起见,余秋倒是愿意给宝英做剖腹产, 稳稳当当地将两个小东西取出来, 然后送进温箱里头,非得待到满月了, 她才能放心。


不过医疗组在跟宝英夫妻俩做沟通的时候,两口子都倾向于自己生。


之所以做这个决定,宝英本人是因为听说自己生对宝宝更好,她不怕痛上一回。比起前头为了怀孕吃的苦, 生孩子当真不算什么了。


宝英的丈夫则是有自己的思量。严格来讲,这个孩子有点儿逆天命的意思。按照她老婆的情况, 要是不搞试管婴儿基本不可能怀上了。也就是小秋大夫跟林教授不是一般人, 居然能够想出这样的主意。


但是医生不怕逆天改命,他们做父母的却免不了担心。两口子都很害怕孩子生下来以后叫老天爷发现了。阴阳薄上没这两个小娃, 阎王爷知道了会不高兴。


那两个孩子就得正正经经地过一趟明路, 自己生, 太太平平的生下来了, 那就说明老天爷允许他们做孩子的爹妈了。


也亏得林教授是基督徒, 更加关注患者与家属的心理状况, 能够接受夫妻这样的思想;余秋又没什么革命激情。否则光两口子敢这么琢磨事儿就足够让他俩被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叫当做□□的典型了。


余秋跟林教授商量之后,觉得虽然是试管婴儿来之不易,但实际上所有的爹妈能有孩子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哪个孕妇怀胎10月跟没事人一样,都是遭着罪一路过来的,怀了双胞胎更是如此。


既然他们夫妻愿意自己生,双胞胎又不是自然分娩的禁忌症,那医疗组这头就做好了监护,等待着瓜熟蒂落吧。


前头小家伙一直没动静,今儿大概是碰上中秋节合家团圆,他俩蠢蠢欲动,也迫不及待了也要出来跟爹妈见面了。


准妈妈破了水,又到了这个月份,也没必要继续保胎了,那就赶紧送到医院里头等着生吧。


胡杨已经积极地推来了板车,众人帮忙将宝英搬上去,让她躺着,大家一路推人去杨树湾刚盖好的妇幼保健医院。


麻醉科医生被紧急叫过来了,随时做好一旦自然分娩过程中出现意外,立刻改剖腹产的准备。


宝英还不觉得肚子疼,杨树湾的男女老少的心先揪了起来。


李红兵在外头上蹦下跳,一个劲儿地嚷嚷,他敢打包票,这一回生下来的肯定是儿女双全金童玉女。


宝英丈夫也不知道孩子的性别。他听了李红兵的话只不停地拱手作揖:“我就不求这个了,我就想着大人小孩太太平平的生下来就好。”


小秋大夫刚才跟他讲了,要是他老婆破了水之后肚子疼,那就最好不过,顺其自然地发动宮缩,直接等生下宝宝。


要是破水之后迟迟没有反应,那就得想办法催产了,催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风险,到时候再看。实在不行,宝宝撑不住了,那就直接开刀把孩子拿下来。


不管阎王爷答不答应,也不管老天爷是什么脸色,这孩子他们既然已经拽过来了,那就是他们的娃娃,谁想抢,他们整个医疗团队都要跟着拼命。


宝英倒是比她丈夫镇定多了,还安慰人道:“没事,说不定还不到时候呢,你先睡一觉吧。人家疼了三天三夜才生下来的也有的。何况我还不疼呢。”


结果她这话刚落下,就忍不住哎呦了一声。肚子疼的突如其来,连句招呼都没打。


大家伙儿都竖着耳朵听动静的,一听到这声喊,所有人都笑逐颜开。


很好,肚子疼的好,肚子疼了才能生啊。


可惜宝英就疼了一下,便没有后续反应。


其实刚才她叫唤的时候,那感觉与其说是疼,不如讲是肚子被什么东西拽了一下。就好像有东西绑在她头发上,最早从头皮上传来的疼痛消失了,剩下的就是重物拉着头发的下坠感。好像也不是太难受,习惯了干脆就无所谓了。


余秋给她做内检,发现她宮颈管已经展平,宮口松松的,可以放进去一个手指头。


旁边的韩朝英上手给大肚子摸宮缩,宮缩却已经一阵接着一阵,强度并不弱。胎心监护仪显示器上走出的波峰相当不赖。


不过大概是因为宮缩强度与频率没有那么厉害,宝英始终感觉情况还好,没有特别不舒服。人在产房里头也能跟大家自如地聊天。


一直到宮口开了三公分,宝英才感觉到肚子开始发胀,一阵阵的胀痛,叫她感觉有些吃不消了。


余秋当即立断,直接招呼麻醉医生过来打无痛分娩。


没错,既然她都已经打定主意要改革了,那就一步头到位,她要在杨树湾妇幼保健院将无痛分娩也早早推广起来。


国内剖腹产率之所以这么高,除了有关健康宣教不到位之外,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个是从肚子疼到生,持续时间过长,尤其是无效宮缩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产妇过于疲劳,产程进展欠佳,导致原本想生的人在这样的折磨下也不得不打退堂鼓。


另一个原因就是国内无痛分娩总体做得很不好,甚至可以说普及率相当低。开展无痛分娩的医院在全国范围内所占比例极小,而且很多时候还只是熟人或者本院职工要求,产科才会联系麻醉科来人给打无痛。


之所以一个号称要全方面超越欧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会出现如此难堪的局面,一个是因为传统观念上对于减少产妇分娩时痛苦重视不够。


很多人认为女人生孩子痛是理所当然的,早点生完就早点结束战斗,甚至临床上不少医务人员也持有相同的观点。疼就忍一忍,哪个生孩子不疼呢。上了年纪的家属更是会强调,想当年大家都是在地里头干活,直接就生在田头的也不少,也没见谁真疼死过去了。


另外一个就是由于麻醉医生不够用,而且是很不够用。大医院人满为患,各科的教授为了抢手术台,恨不得能够在手术室里头直接撸起袖子斯文扫地的互殴,麻醉医生连手术都来不及应付,哪还有精力再去管什么无痛分娩。


况且生孩子又不是肚子一疼立刻就生下来,那么长的时间要麻醉医生看着,麻醉药却就给那么多量,从经济效益上来讲,完全比不上做无痛人流。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愿意干呢?


而在最需要无痛分娩的基层卫生院,情况就更糟了。不少医院甚至连专职的麻醉医生都没配备,反正他们日常也不开展手术。在这种情况下,产科就极为被动,接生到一半生不下来都不晓得要怎么办,还不如直接转运,连接生都懒得再开展了,更别说什么无痛分娩了。


所以国内很多人主动选择剖腹产的原因压根不复杂,不过是不想那么痛。至于什么肌肉松弛之类的,真正考虑到这方面的人很少。


用她导师的话来讲,产科解决好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处理好产妇潜伏期出现宮缩乏力导致的疲劳问题,另外一个做好无痛分娩,顺产率保准翻番。


他们省人医以高危产科在周边地区闻名,住进来的大肚子基本上都有各种妊娠合并症,假如没有这两点做支撑,怎么可能完成每年剖腹产率不超过30%的指标。


余秋一早就想搞无痛分娩了,她特别不赞同那种不疼怎么生孩子的观点。凭什么怀孕都已经遭了那么大的罪,生的时候还要死去活来啊。


以前没有胎心监护,也没有b超机,余秋没办法做,胎儿宮内情况的综合评估,自然不敢贸贸然打无痛分娩,况且也没那么多麻醉医生配合她的工作。


现在什么都有了,她要是再不做无痛分娩,她才真是个棒槌。


麻醉医生给宝英推了药,原本皱着眉头开始额头上淌冷汗的人一下子就轻松了起来。


夜色已经深了,她不由自主地犯困,连打了几个呵欠之后忍不住问余秋:“我能稍微睡一会儿吗?”


“直接闭上眼睛,给我最好一路睡到生。”余秋笑了起来,“你能睡得着,你家的两个娃生的就顺利。”


临床干久了,医生自然有经验。事先评估综合情况还好,产妇都开始生了,最后却难产生不下来,不得不去开刀的,主要原因就是胎位不正。


可是大部分枕横位枕后位其实只要及时干预,还是能够变成枕前位的。而这里头最有效的干预手段就是依靠规则的宮缩,有效的宮缩帮助胎儿自己在产道里调整位置,以最恰当的角度生下来。


这个时候产妇尤其不能疲劳过度,否则宮缩就很容易不正常。


宝英睡着了,她睡得极香。余秋跟林教授却都谁也无法入睡。


他们查看了待产室里头所有快要生的大肚子,又协同今年刚培养出来的助产士一块儿接生了两个宝宝,然后再回到待产室里头摸宝英的宮缩。


结果余秋的手刚碰上她的肚子,宝英就打了个呵欠,自己慢慢地睁开了眼睛。


为了防止打扰产妇休息,待产室里头的灯调得极暗。余秋看不清楚宝英的表情,忍不住紧张:“你是疼厉害了吗?”


宝英茫然地摇头:“还好啊,我没觉得疼。”


她有点不好意思,“我能上厕所不?我今个儿吃得多,我想上大号。”


到时候肚子疼狠了,要生的时候,真解在床上那就尴尬了。


余秋心里头咯噔一声,赶紧拦住宝英:“你等等,我给你查查看。”


这一查,哪里是什么要大便啊,那时宮口已经开了8公分,胎头下降造成的压迫感。


助产士赶紧过来跟余秋一块儿将人扶上推床,直接把人运进了产房里头。


林教授正在跟年轻的助产士讲述拉产钳的要领,见状惊讶道:“已经快生了?”


从宝英破水到现在还不到6个小时,产程进展如此顺利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


麻醉医生在旁边笑:“怎么样,打了麻药到底不一样吧?人睡着了就生的快。”


旁边刚生了二胎的产妇叹气道:“那怎么不给我打呢?哎哟,刚才可疼死我了。”


韩朝英无奈:“你来的时候差不多都要开全了,说不定我们麻药都没打好,你就已经自己生下来了。”


旁边接生床上的人都笑了起来,纷纷调侃她不给麻醉医生发挥的机会。


余秋给宝英绑上胎心监护,长长地嘘了口气:“行了,你也不要着急,要是困的话继续睡觉。到时候该生自然生,不用太担心。”


宝英打了个呵欠,挺不好意思的:“那我就睡了啊,我还真有些困。”


人家都是怀孕早期的时候容易犯困。她偏生不与旁人同,越到晚期越爱睡觉。每天晚上一早上床睡着了,白天晒晒太阳,她就觉得舒服的不得了。


她都怀疑自己肚子里头是两条小懒虫,不爱动,就想着天天睡大觉的那种。


旁边生完孩子的产妇笑着打趣她:“这说明你运气好,生出来的娃娃不是劳碌命。”


宝英这一觉没能睡足一个小时,到了后面宮缩一阵接着一阵,即使打了麻药,她不觉得疼,也叫那种撑破肚皮的感觉直接惊醒了过来。


助产士再过来给她做检查,胎头已经下降的很厉害了,有宮缩过来的时候,都能看到宝宝黑黑的头发。


没话讲了,做好准备,等到没宮缩的时候,胎头也不缩回去,就开始接生吧。


宝珍跟韩朝英都紧张的厉害。其实因为杨树湾医疗站的名声打出去了,过来生孩子的大肚子特别多,她俩的接生经验可以说相当丰富,双胞胎也不是没有接过。今儿两人却都心里头拼命打鼓。


余秋安慰两个姑娘,没事,一样的正常接生。宝英也笑着鼓励她俩:“没事的,大夫,我信你们。要没有你们的话,我这两个宝宝也不会长到这么大。”


韩朝英跟宝珍交换了下眼色,两人决定一人接一个。宝珍打头阵,第二个换韩朝英上。


宝珍没有耽误,她立刻穿了手术衣,戴好手套,开始消毒铺台准备接生。第一个娃娃也的确性子急,她才刚准备好,小东西就迫不及待往外头冲。宝珍不得不伸出手来挡了挡,防止孩子生得太快造成产道裂伤。


双胞胎都不大,从b超上判断,估计两个孩子大约5斤重上下,没必要非得剪口子,最好保证漂漂亮亮地出来,到时候宝英也少受点儿罪。


结果第一个小娃出生的很顺利,下来之后哭声响亮的不得了,生怕人家不晓得他现在是这地球上第一个人类试管婴儿一样。


余秋看了一眼他的小雀雀,哎哟,这是个小男孩。再称体重,不错很好,居然能有5斤1两重,是个很健康的宝宝了。


消息很快传到了产房外头,好歹先宽宽宝英丈夫的心。当妈妈的人在里头睡得挺香,做爸爸的人在外头可是一刻不停地走来走去,护士劝他先去睡会儿,有事情再叫他,他也不肯走。


余秋挺遗憾的,其实她还想搞导乐分娩,让孩子爸爸进来陪着妻子,共同分享生孩子的过程。只可惜现在条件有限,她还顾不上这么多,就只能让准爸爸们在外头等着了。


宝英的丈夫听说已经生下来一个,高兴得厉害,一个劲儿追问大人孩子可好,都没顾上问第一个宝宝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


反倒是一直赖着没走的李红兵激动得不得了,一个劲儿地嚷嚷:“是不是龙凤胎呀?我敢打赌,肯定是龙凤胎。”


产房里头的人现在却没心情关心第二个宝宝的性别,余秋跟林教授都表情严肃。


第1个小家伙生得太顺利。第2个小东西,先前胎心一直表现不错,结果这回轮到自己闯关了,有宮缩的时候胎心却下降的厉害,提示胎儿宮内缺氧。


林教授伸手摸了一回,做了人工破膜,流淌下来的羊水颇为清澈。


她们在拖了b超机过来看,发现胎儿脐带绕颈。从b超显示结果上瞧,脐带绕颈两圈,不是不可以生。只是胎心下降如此厉害,她们可不能等着宝宝自己老老实实地下来了。


林教授当即做了决定:“宝英,我跟你讲,现在宝宝胎心不好,我们得尽快把宝宝弄下来了。”


宝音吓了一跳:“要开刀吗?”


“来不及了,我拉产钳。”林教授立刻给宝英做了侧切,直接上产钳。


这种中位产钳很考验技术,搞不好会造成产妇跟胎儿的损伤。老太太却经验丰富,上了钳子带了一把,直接将那小家伙也拖了下来。


等大家看清小丫头的情况时,众人都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妈呀,哪里是脐带绕颈两圈,足足绕了4圈。看样子到底隔了两层皮,影像学检查难免误差。


本来不算短的脐带叫她这么饶着都变短了,所以一有宮缩的时候直接勒脖子,胎心不下降才奇怪。这小丫头都已经被勒得脸色发紫,好不容易将脐带拉开,她发出的哭声也跟小猫哼哼似的。


大家都吓得魂飞魄散,早知道是这么个情况,说实在的,就是连林教授都没勇气叫她生。


余秋强行镇定下来,直接现场说教:“这也是打无痛分娩的好处。假如说这种情况下上产钳也不行,需要立刻将孩子捞出来。那就直接剖腹产。她已经打过无痛了,现在改行剖腹产也很迅速。这样子处理最迅速,大人孩子的安全系数也最高。”


宝珍跟韩朝英赶紧抱着胎儿上辐射床,直接给小东西做好保温。


余秋同林教授商量了一回,然后决定小丫头还是放进保温箱中。一来她比较小,只有4斤5两重,二来出生的时候评分也只有7分,还是放到温箱里头观察一段时间会比较安全。


余秋到产房门口跟宝英丈夫交代情况。


那已经紧张的快要连气都喘不出来的男人听说大人孩子目前看着还好,就一点儿意见也没有了。


要放在温箱里头观察?好,没问题,就是他老婆现在能吃东西了吗?他老婆肯定受了一夜的折磨。


余秋看他眼睛都熬红了的样子,默默地把话咽回了肚子里。


抱歉啊,你老婆睡得很香,都打呼噜了。


“可以。”余秋保持微笑,“你给她弄点儿粥吧,白粥就行。其他的东西,我估计她现在也没什么胃口吃。”


宝英的丈夫立刻应声,赶紧跑去医院食堂了。


为了满足病人跟家属的需求,现在医院食堂也开小窗口的,专门卖一些糕点、稀粥、馒头、汤水之类的,用个大锅温着。


余秋转头正准备回产房,旁边的房间里头突然间冲出个人来。


李红兵慌慌张张:“男孩女孩啊?”


余秋叫他这冒冒失失的举动吓了一跳,看他头发凌乱的模样,她更是拉下了脸:“你问这个做什么?你赶紧回家睡觉去,你明天不上课啊?”


李红兵这会儿哪里还管得了这许多,直接上手抱余秋的胳膊:“哎哟,我的小秋大夫,你就赶紧告诉我吧。我守了一宿了。”


他双眼冒光,“你快说,是不是龙凤呈祥,男女双全啊。”


余秋冷笑:“我想告诉你,其实凤是雄性。”


可怜的小李同学目瞪口呆,顿时失望不已:“难道两个都是小子?”


余秋高深莫测,压根不搭理他。


里头的助产士刚好出来倒水喝,一路走还一路笑着感叹:“幸好第2个是小姑娘,要是小男娃说不定就危险了。”


李红兵耳朵竖起,立刻跳脚:“小秋大夫,你捉弄我。”


余秋才懒得跟小孩子说话呢:“你赶紧给我回去睡觉,你要是上课睡觉的话,看你老师罚不罚你站黑板。”


李红兵猜测得到了论证,美的不得了,完全不把余秋的威胁放在心上。


“哎呀,小秋老师一看你就不关心时事。”


他得意洋洋,“今天是国庆节啊,国庆节放假一天。”


余秋愣住了,哎,别说啊,今年中秋节连着国庆。


李红兵高兴得直接翻了个跟头,跟个孙猴子一样:“这就是我们杨树湾献给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礼物呀,龙凤呈祥呢。”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蕾**蕾 20瓶;37926891 2瓶;大西北臊子面、滴水穿石、tracy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陈老先生进京(捉虫)


此时的京中也是热闹纷呈, 9月30号晚上, 恰逢中秋佳节, 整个城市欢歌笑语不断。天际更是燃放起毕驳的烟火,金蛇狂舞, 火树银花,炸裂开朵朵激动。人们笑语盈盈,满心欢喜, 都在期待着迎接新中国第25个生日。□□广场上华灯流光溢彩, 红旗迎风飘扬,人大会堂的宴会厅里从夜幕一降临就显出了灯火辉煌。


在这里, 国家总理主持国庆招待会,设宴欢迎来自全国各个岗位的优秀代表以及外国友人。


林斌作为赤脚医生代表也在受邀之列。


他从拿到请帖开始就一个劲儿地跑进跑出,恨不得能彰显天下。他还当着老人家的面直接拿出请帖念:为庆祝华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定于1974年九月三十日(星期一)下午七时半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招待会, 请参加。


看看,落款可是总理。这可是总理亲自邀请他的。


老人觉得自己不应该治好了眼睛, 因为看他那副嘴巴直接挂到耳朵上的样子, 实在是看不下去。


他立刻挥手打发人,早点儿滚蛋, 省得看着碍眼。


林斌一个劲儿地嘿嘿笑, 硬往前头凑, 后知后觉地开始讨好老人家:“您不一块儿去吗?出去转转也好。我看您这几天状态很不错呀。”


他真是得夸奖老人家了, 这几个月的时间, 他特别配合治疗, 让吸氧就吸氧,让吃药就吃药,让他跟着自己做简单的运动他也听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