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都市>七零妇产圣手> 一篇通讯稿结束之后,又是慷慨激昂的乐曲。 (7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篇通讯稿结束之后,又是慷慨激昂的乐曲。 (73)(2 / 2)

老人难得一次说这么多话,到最后他不得不停下来换了口气,才接着说下去,“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儿看法。简朴塞是怎样的,将来又要建设成什么样子?还是要看你们自己。没有谁比你们更加了解那片土地,希望你们不要辜负人民的期待。我们既要讲究艰苦奋斗,也要考虑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的生活。”


电影放完了,贵客又不用林斌陪同。小林大夫无所事事,索性拉着余秋说话:“你想太多了,虹色高棉的同志让城里人下乡就跟我们一样,主要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他们没搞大疏散,只是将一部分年轻人动员到了乡下。不然他们不能一辈子靠援助过日子呀。”


林斌掰着手指头数给余秋听,“水利,兴修水利工程迫在眉睫。不把这件事情搞好的话,农业生产就不用说了,肯定没希望。还有一个就是排雷,不将炮弹全都清理干净的话,那老百姓也没有日子活。


这些都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生活。他们从从林中走出来,就像我们当初走出陕北的窑洞一样。他们是我们的同志,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岁月。”


余秋苦笑,摇头道:“不一样,他们不能照搬我们的模式。你不要忘了,国情以及时代背景都不同。


从国情上来讲,简朴塞是一个佛教国家,人民的思想不同。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建国之初绝大部分人口都是农业人口。也就是说,相形之下,下放知青对于农村而言虽然是负担,但负担的程度并不足以让乡村崩溃。


简朴塞不同,你也听说了,单是一个金边,就占据了全国1/3以上的人口。就好像下乡的时候会有人哭哭啼啼一样,人们对进城充满了期待,但鲜少有人愿意去农村从事农业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被当成一种惩罚。


而新修水利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当农村劳动力不足以完成的时候,政府势必会动用更多的城市居民。在这种情况下,二者会不会产生冲突?而且是剧烈的冲突。


另外一件就是我刚才讲的,国际背景不一样。我们建国之初,世界大战消停还没有几年。可以说全世界都满目疮痍,大家都焦头烂额。相对而言,整个世界的环境都很糟糕。


可现在不同了,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30年。很多国家都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来了,创造了比战争之前更加丰富的财富。


简朴塞人民虽然之前处于战争中,但并没有与世隔绝,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些什么事。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可能不对他们造成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在强调人民艰苦奋斗,会对每个人都产生积极效应吗?当这些人的态度不够配合的时候,你说,会不会发生苏联的□□事件?当权者会用惩罚的态度对待不配合的生产者?”


林斌眼睛瞪得大大的,似乎觉得从余秋口中听到这些话很不可思议。


他甚至站起了身,直接拉着余秋出去,也不管还在藤椅上交谈的老人跟客人了。


老人倒是看到他直接扯着人袖子出门,还笑着跟布特同志说了一句:“不用管他们,他们都是医生,对咱们说的事情不感兴趣。我看他们肯定又是去琢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治病救人了。”


林斌现在只想有个人来救救自己。他在葡萄藤架子下团团转,感觉头痛的很。她觉得余秋肯定是去了一趟东南亚,然后就叫人下了蛊。


啊,听说那边的蛊可厉害了,比云南的蛊还可怕。人只要中了蛊之后,那就完全不受控制了。


这个人怎么回事?为什么油盐不进?自己都说了那么多了,她怎么就是转不过弯来呢?


时间已经近黄昏,太阳挂在墙角边,心怀眷念,迟迟不愿离开。院子里头的葡萄是早熟品种,这会儿已经结了一串串的果子,晶莹剔透,瞧着可真是诱人。


小林大夫这会儿没有心思摘一串葡萄好好尝尝味道,他就皱着眉头看余秋:“你到底要怎样啊?你还想怎样?”


就没有见过比她更折腾的人。说要撤侨,也让她撤了。这么多人啊,稀里糊涂就全放到海南岛上去了。


当时给出的理由是美国人可能会搞轰炸,所以早走早好。可实际上,美国人也不愿意浪费炸弹啊,走都走了,炸没了再走又有什么意义呢?到时候他们自己面子都不好看。


好在这个事情是国民党牵头做的,资本家们惧怕□□的政权也是正常的事。反正葫芦僧判葫芦案,稀里糊涂也就过去了。


怎么现在她还没完没了了?


林斌咬牙切齿:“你到底要怎样?给个准话呀。”


余秋看着他,声音轻轻的:“我不要怎样。他把我叫过来,心里头不跟明镜似的吗?或者,如果你愿意的话,你能否告诉我,叫我过来做什么?你们究竟想看我做什么,还是想从我口中听到什么话?”


※※※※※※※※※※※※※※※※※※※※


感谢在2019-12-29 19:16:36~2019-12-30 07:40:3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无意 36瓶;小虫 33瓶;淇淇 6瓶;taylor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死不要承认


太阳挂在墙头累了, 滴溜溜地掉了下去, 天边只剩下红彤彤的云霞。晶莹剔透的葡萄果叫那霞光一照, 立时成了玛瑙, 红的都能闪瞎人的眼。


霞光如血,林斌就像是泡在血中而不自觉。他皱着眉头, 感觉余秋问那个很蠢的问题:“叫你来当然是为了问海南的事。除了你,谁有空啊?”


余秋面色平静:“廖组长的秘书有空,电话有空, 电报也有空。”


林斌不耐烦地挥挥手:“那也比不上你, 秘书的级别摆在那儿, 晓得的事情有限。电话电报怎么能讲清楚?当然是你本人到场好。再说了——”


他压低声音, “你不一直对虹色高棉的同志有意见吗?好好的同志,搞成这样多不好。刚好这次……”


他话没说完, 突然间变了脸色。


余秋的眼睛落在他脸上,声音轻轻的:“所以他是为了缓和我跟一个从没见过面的人的关系?”


林斌的眼睛渐渐睁大了, 他似乎想到了什么, 面上的表情完全控制不住地显出了惊惧的神色。


他的眼睛也死死盯着余秋,突然间没头没脑地问了个问题:“我问你, 你怎么知道金边大撤退的事?”


余秋笑了起来:“你们也发现那个计划了?没错, 的确应该有个计划的。都发动总攻了,都已经派代表团到中国了,都胜利在望了, 怎么可能不赶紧制定计划。”


就算计划的保密级别再高, 一般的高层都没办法触碰, 那也得有实行计划的人。


否则金边好几百万人口想要疏散出城市,没有士兵押送看管的话,众人怎么可能乖乖听话。


洪水到来的时候,尚且有人不愿意离开家,舍弃自己奋斗了一辈子积攒下来的基业。何况是可能的空袭,谁都不知道美国人的飞机会不会飞过来,又何必惶惶然急吼吼离开家呢?


所以士兵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绝对不会是小队伍。他们必须确保家人送往目的地,防止中途有人逃跑。


只要有计划,只要有接到命令准备实行计划的人,只要有人存心寻找,那计划终有泄露的时候。


搞信息战,一向是中公的拿手好戏。


林斌脸上的肌肉急剧抽动着。他像是想到了什么极为可怕的事,过往种种不可思议齐齐涌上心头,像惊涛骇浪,剧烈地拍击着他的心脏。


字迹不一样,相貌不同,有两个抄过她家的红未兵说她不是余秋。


她会开很多刀,她会治很多病,她会这个世界上很多旁人不知道的事。她甚至没有正经学过医。


对,她不是特务,哪个国家哪股势力能够培养出这样的特务,那可真是明珠投暗,入错行了。


可,她是谁?她为什么知道这些?


这世界上没有人可以未卜先知的。


她当时那么笃定,甚至不惜想尽一切办法撤侨。就好像她看到了大疏散发生,看到了饿殍遍野一般。


这怎么可能呢?


还有就是海城大地震。虽然当时预测到了,可是全城疏散人口这么大的事情,又是寒冬腊月,命令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就发出去?


李大哥跟主席汇报过了,是她提出建议,借着军事演习的由头,将这么多人全都送走了。


倘若不是肯定有那场地震的发生,她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一旦地震只是虚惊一场,这件事的后果很严重的!停工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谁来承担?鞍山是工业城市,举足轻重,连李大哥都不敢下决定。


林斌惊讶不定地看着面前的朋友。


霞光太过强烈,将她面孔的轮廓都冲淡了,让她整个人看上去模糊不清,就如同虚幻的光影一般。


林斌下意识抓住了她的胳膊,又追问了一句:“你到底是谁?”


余秋笑了:“你不早就知道了?”


一句话如晴天霹雳,直接将年轻的医学生劈得呆若木鸡。他知道什么?他应该知道什么?


一个答案呼之欲出,虽然荒谬可笑,简直胡说八道。可只要接受了这个设定,所有的疑惑都迎刃而解。


除非,除非她真的知道这些事会发生。


人从来不可能预测未来,因为人类的世界充满了偶然与必然。但人可以回顾历史,从人类发明文字开始,就开始忠实地记录人类的生活。


所以,所谓的先知不过是生活在未来的人。


林斌看着余秋,像是在看一个全然陌生的人。他仿佛第一次认识自己的朋友,他甚至还往后面退了两步,似乎这样可以方便他更加全面的观察面前的人。


他早该想到的,他为什么没想到?不,他应该已经想到了,只不过被他下意识地忽略了,他不愿意想这种没有意义的事。


真讨厌,为什么要告诉他这些?现在要怎么办?


小林大夫开始原地打转。他瞠目结舌,舌头吐出来老长,就跟夏天怕热的狗一样。


他连着转了几个圈,终于忍无可忍:“那你跑过来做什么?”


主席为什么喊她来?还特地让她跟布特同志见面。主席当然不会是为了调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余秋一个赤脚医生,最多就是管国家计划生育的事。只要不是上级特别发令,她完全跟虹色高棉的领导搭不上关系。既然都没有工作往来,那她喜不喜欢虹色高棉的领导又有什么关系呢?


除非,除非主席是想用布特同志来证明什么?


林斌急得嘴里头都要起燎泡了。


电影是从海南寄过来的,那就意味着余秋离开海南岛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会被召见,所以也没有准备汇报的材料。


等等,那她为什么又临时要人将这些东西寄过来?因为她已经猜到了。在主席让他打电话喊她过来的时候,她就猜到了一切。


林斌要哭了:“那你还来!”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吗?发什么神经啊?老老实实留在海南岛,实在不行就去苔弯,再不行的话,赖在杨树湾装糊涂总行吧。反正装疯卖傻,她又不是头一回了。


余秋苦笑:“布特同志都来了,你们也喊我了,我怎么可能不来?”


林斌气得想一巴掌拍醒这家伙。布特同志来不来有什么重要的?柬埔寨的华侨基本上都已经撤光了。光是金边,就足足撤了40多万华侨。


她的目的已经达到,干嘛还要再管这件事?


“因为还有很多人啊。柬埔寨有几百万人口呢,他们都是人啊。”


林斌真是要七窍生烟了,柬埔寨跟她有什么关系?又不是美国人,非要当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宽。


余秋正色道:“那都是人,生而为人,起码在生命面前,人是平等的。我不信仰公产主义,我没有正治信仰。我唯一的信仰就是生命。


我没办法做到我知道屠戮会发生,而我却无动于衷。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或者说我清楚自己的微不足道。但只要有一口气在,我终究会努力去避免这些事情发生。


我不知道我做的是对还是错,我也不知道强行扭转这些究竟会不会造成更严重的恶果。但我只能做我认为对的事,否则我的心永远无法安定。我承认我愚蠢,我知道我并不高尚,可我只能顺应本心。”


余秋苦笑,“我知道你会说我多管闲事。人家国家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们国家自己的事情还管不过来呢。”


就好像她穿越前看某乎上有提问,如何看待参加无国界医生组织的中国人。其中有条高点赞的答案大意就是,吃饱了撑的,死了活该。中国还有那么多人看不起病看不上医生,为什么不去帮助那些人?国家培养了你,不好好为国家做贡献,非要跑到国外,去那些战火纷飞的地方找麻烦。那些人都是恐怖分子,早就该死。


可是白求恩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中国的时候,中国不也照样战火纷飞吗?他在战地医院给中国士兵治病,甚至最后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又要怎么算呢?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白求恩是不是个傻子呢?他完全可以留在加拿大。加拿大就没有看不起病找不到医生的病人吗?只不过他觉得中国人民更需要他。


“白求恩是公产党,他有信仰作为支撑。我没有,我有的只是不愿意看到那么多死亡。这是我的底线。”


余秋抬起头,目光盯着林斌的眼睛,“所以我来了。即便是飞蛾扑火,即便是徒劳无功,只要有一线的希望,我都会努力尝试。所以我需要你帮我,林斌。


既然你现在已经知道金边大疏散,那想必你应该明白布特同志并不像你现在看到的那样温文尔雅。他是隐藏的炸.弹,他随时有可能会做出疯狂的事。天降横财是灾难,突如其来的胜利会让人疯狂。也许他从头到尾都没做好治理一个国家的准备。


没有人是孤岛,所有的格局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为什么衷心地为柬埔寨高兴,因为我们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的胜利。这是社会主义在亚洲的巨大胜利。同样的,柬埔寨正权的倒塌也将会代表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失败。”


霞光渐渐暗淡,晚风轻轻吹起。


余秋剪了两串葡萄,捧进房中。


屋子里头的老人已经停止了与客人的交谈,正在喝茶。


看到两个年轻人进屋,老人还调侃了句林斌:“不要哭丧着脸啦,那么多葡萄呢,剪你两串而已,剩下的也够你吃。”


余秋将洗干净的葡萄放在果盘里,笑道:“他不是为这个,他是犯愁被胡二姐比下去了。胡二姐养兔子剪兔毛攒钱给胡奶奶买电视呢。他也想给您买一个,不过在京里头不好养兔子。他愁的不知道要怎么想办法挣钱。我让他放暑假了抓知了猴,他还嫌这是小孩子的玩意,觉得丢人。其实在我们杨树湾,养兔子也基本上是小孩做的事。胡二姐的兔子还是二丫带着她养的呢。”


老人先是哑然失笑,旋即挥挥手:“我要什么电视机呀,我又不看电视。”


余秋正色道:“要看的,随着社会发展,以后电视的影响力绝对会大于报纸跟收音机。”


老人颇为无奈,认真地看林斌:“那你还是去捡棉花吧。我看他们种了很多棉花,等到收获的时候,应该需要不少捡棉花的工人。”


说着,他还邀请布特同志,“先吃饭,吃过饭我们出去转转。我们可以看看黄河水,那是我们中国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中华民族,也给这个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余秋也跟着他们一道用饭。


虽然是客饭,但饭桌上的饭食十分简单。不过是四菜一汤,一个砂锅鱼头豆腐汤,一个黄瓜炒肉片就是桌上的荤菜。剩下的不过辣椒炒干子、蒜泥空心菜跟丝瓜炒蛋。


布特同志显然十分激动,吃饭的时候还认真地强调,他一定会继承主席的优良作风,将这种简朴的风格带去柬埔寨,并坚持下去。


老人却笑了:“吃饱就好,各有各的追求。有人喜欢吃,愿意在吃的上头多花功夫也没什么。只要不奢侈浪费,都不是什么坏事。”


吃罢饭,他兴致高昂,没怎么休息就起身当向导,带人出去逛逛。


一路走,他还一路同人说话:“本来10年前就该来的,我那时候打定了主意要骑马一路沿着黄河走下去。可是有事,事情太多就耽误了。一耽误就是10年的时间,到现在才过来。”


他们下车走了没多久,就看见前头一片绿油油的农田。余秋远远看过去以为是稻田,因为没有看到水,她还当做是旱稻。


结果等凑近了细瞧,这才看出来是棉花。此刻的棉花绿油油一片,正是生长旺盛的时候。


陪同的工作人员在一旁解说:“这边就是我们改造的盐碱地。冬天的时引水结冰压在地面上,利用咸水冰化了之后将盐碱压下去,然后蒙上地膜,谷雨天下棉花籽。这样有地膜盖着,春天风沙大,地面水分也不容易蒸发,避免了土地重新盐碱化。等到棉花长好了,全部采摘过后,这边的地就翻耕,将棉花杆子压下去,防止盐碱水再往上头泛。”


布特同志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赞叹。柬埔寨也有大量盐碱地,这些没办法耕种的土地让人民生活陷入困苦。


“治理盐碱地的办法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像海南岛就有盐碱地,但那儿就不能用这个方法。因为天太热了,冬天也不结冰,所以他们在那儿种耐盐的植物,既可以产油也可以从土里头吸收盐。”


老人意味深长,“这些都是我们的技术人员提出的。你别看他们戴着眼镜,他们也是下田干活的人。就是不下地,待在实验室里头也辛苦的很。”


他慢慢地朝前头走,旁边的工作人员示意水库的方向。那边是建国之后,酥连支援中国建的第一座水库。


老人眯着眼睛,看水库的方向,隔了半晌才强调:“我们同酥连也是老朋友,都是社会主义。有分歧,吵过架,还动过手,但还是社会主义兄弟。我们一直没有关跟酥连坐下来好好说话的大门。”


布特同志似乎有些茫然,像是没反应过来老人为什么会突然提这个话题。不是说苏修吗?大家还因此而站队。


老人也没再说下去,反而指着脚下的土地强调:“你看到了水库的好处,农业灌溉有水用了。但搞技术的人能看到这么多水库的坏处。平原地区,水库多了,就积水多。地表积水多,下雨少的时候是好事,有水用嘛。下雨多的时候就麻烦了,全是水,那就要闹洪灾。地下水多了,就会渍水。地下水位叫人为地拉的过高,就导致盐分聚积,变成碱灾。我们修了水库,以蓄为主,却导致了涝、渍、碱三灾并生。真要算起来,还说不上是好是坏呢。”


他伸手指着前头的河,打了个比方,“我们的专家跟我讲,我们的河道已经变成肠梗阻了,到时候有水下来,想要泻掉,难的很。可是不修水库行吗?也不行,这么多老百姓要用水呀。人要喝水,地也要喝水。所以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每一步都难的很。每走一步都可能有害处。一年两年看不出来,说不定十年八年就见真章了。能怎么办?只能请专家会诊,让专家帮忙开药方子,尽量解决问题。”


旁边河南省委陪同的同志倒是笑着安慰了一句老人:“今年雨水少,入夏就不怎么下雨。幸亏有水库在,我们才能蓄积水,做好抗旱的准备。”


老人不以为意:“那要是突然间下大雨,你们又要抗洪喽。”


他侧过头跟布特同志说话,“所以,要团结。我算不上你的老师,我只是年纪大了,想多说几句。我对你唯一的忠告就是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酥连是第一波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跟朝鲜算是第二波。现在,你们跟越南算是第三步的。我们总是希望你们能好的,这样社会主义阵营才能强大。看到你们都好了,那些摇摆不定的人也会受到感召,投入到社会主义阵营的怀抱中来。


越南比你们基础好些,越南的同志有搞建设的经验。你们差点,一直在打仗,没办法安安稳稳地搞建设。现在仗打过了,那就要团结有经验的同志,团结党外一切想要建设好国家的同志。独木不成林,只有互相帮助,发挥所长,才能够茁壮地成长。”


他们一直在河边,在棉花地头转悠,直到暮色降临,天光淡去,前头的路都要看不清了,老人才意犹未尽地踏上了回去的车。


林斌突然间发话,指着余秋跟老人请示:“小秋说她在这儿派不上什么用场,既然来了河南,她想在这儿搞计划生育工作的调研。河南省是人口大省,计划生育工作搞不好的话,会影响全局的。”


余秋促不及防,完全没想到林斌会在这时候突然间发难。她确实存了在河南搞计生调研的心。因为即便是在计划生育正策公认严苛甚至到了残酷地步的年代,河南的计划生育依然施行的公认很不怎么样。


因为地处中原,受传统思想影响严重,河南尤其在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现象还是比较厉害的。即便没有强烈的重男轻女意识,他们也比较认同多子多福。


孩子太多了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家庭经济负担的加重,还有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忽视。


余秋小时候家附近的菜场就有对河南夫妻,家里头生了6个孩子。


最大的姑娘跟余秋差不多大,却连小学都没上完就辍学帮着卖菜了。其他的几个小孩也基本上没怎么上学,就连最小的男孩都没坚持完义务教育。


那个与余秋同龄的姑娘在余秋大四的时候就结婚了,当时她还不满20岁,肚子已经大了起来。


这件事对余秋的刺激很大。因为那姑娘跟她父母都表示这种情况在他们老家很正常。像余秋这样不停上学,一大把年纪还不结婚的,才是正儿八经的异类呢。


余秋不知道是不是他们在夸大其词,用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但河南计划生育实行的不好却好像算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因为余秋的大学同学中来自河南的,家中普遍都有两三个小孩,反正肯定得确保有个男孩才会停止生育。


后来余秋工作后,作为医生询问病史的时候,她也下意识地按照籍贯分过家庭情况,得出的结论也是河南人多子女家庭占多数。


可有意思的是,大量人口并没有为河南的经济发展带来太多红利。因为河南人口外迁的现象也很普遍。光是出生人口多,却留不住劳动力,对河南来说,估计也是件悲伤的事吧。


但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她没有想现在就去搞调研啊。


林斌却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将她往小车的方向推,一路上还压低声音强调:“滚蛋,不要回来,都待在医院里头。记住了,一直待在医院里,不要出来。”


余秋想要反抗,她就是要搞计划生育调研待医院有个屁用啊。当然得深入基层看情况了。现在主席都来了,不趁着这个机会刹住生孩子当成鸡下蛋的风,后面想要再搞计划生育,那是很难的。


林斌却瞪眼:“歇歇吧,你要你管这个。你不会去医院管无痛分娩啊?让你别出来就别出来。只要你在医院待着,手上有事做,那就不用怕。你记好了我的话,死不承认,不管说什么都不要承认。你看看老石,他被抓了多少年,又逼了他多少回。可他就是不认罪。只要不认罪,就定不了他的罪。”


定不了罪意味着什么呀?就意味着继续关下去呗。这不就是打拼嘛,她还这么年轻,还怕拼不过别人吗?


再说了,天大的事情也没有人命重要。就是他们想抓她,只要她手上有病人要处理,他们就不能立刻带人走。怎么着也得等她处理完才行。


只要中间有时间差,那就有营救的希望。


啊,他们不会急着杀她的,因为她太有用了。是人都会生老病死,谁都不敢保证自己将来不得疑难杂症。万一到时候人死了,病没人治,那倒霉的不还是他们自己吗?


林斌到底是男同志,而且是人高马大的男同志,还是跟着警卫员学过拳法的男同志。他真动起手来,余秋的确不是他的对手。


小林大夫直接将她塞进车,招呼司机:“送她去驻马店医院,就跟医院的人说,听说他们工作非常辛苦,给他们送外援来了。”


余秋拍打窗户,想要跟人把话说清楚。


然而司机根本无视她的反抗,直接一松离合器,就按照林斌的吩咐朝医院奔去了。


余秋直着眼睛,朝车顶发出一阵咒骂。


这个王八犊子,他到底要干什么啊?


※※※※※※※※※※※※※※※※※※※※


解释一下,余秋穿越之前并不是专业搞人口调查方面工作的。她对于河南地区计划生育的印象来自于主观感受,并不一定客观,也没有要地域歧视的意思。准确点儿讲,重男轻女的现象在全中国都不稀奇。只是有的地方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的非常严格,所以才表现的不那么明显。


阿金去过河南,印象蛮好,好吃的特别多。阿金认识的河南小姐姐们也特别好,尤其会做好吃的。感谢在2019-12-30 07:40:33~2019-12-30 20:56:3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陌不是陌陌 20瓶;痴心景云 10瓶;臭宝他胖妈、御·岚悠 5瓶;希茜 2瓶;tracy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哪一年的8月8?


天底下的医生都要提防乌鸦嘴, 不能随便说丧气话。


还真跟林斌说的一样, 从她进的医院大门开始,余秋就没能再出去。


每天眼睛一睁, 病人便送上门。累到不行往床上一躺,半夜都睡不太平, 被迫爬起来跟着守产程,守到自己恨不得帮着生了算了。待到再睁眼睛,接着又有病人要处理。这种连轴转的工作模式最容易让人时间混乱,搞不清楚今夕是何夕。


唯一清楚的是, 驻马店医院妇产科医生纷纷表示这短短半个月的时间, 他们接受了几乎整本高危产科学的锻炼。各种神奇的并发症, 各种高危妊娠因素,一网打尽一个不漏。


半个月的时间, 135个孩子, 居然就没有几个是顺风顺水, 什么情况都没有生下来的。


众人不敢腹诽小秋大夫的招财猫体质,众人只能夸奖她处理病人快速准确又及时, 不愧是全国赫赫有名的医生,果然有手段。


余秋欲哭无泪, 她只能自我安慰,这算是为无痛分娩的发展做贡献了。在有各种妊娠合并症的时候, 要如何开展无痛分娩技术, 也是个值得探讨的大课题。


没话说了, 驻马店的同志们加油吧, 中国的无痛分娩医学发展史要看你们的了。独木不成林,要遍地开花。东南西北都得有试点医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河南是人口大省,这儿应该不愁病源。


所有人都侧过头看她,表情是呵呵,谢谢你啊,我们也不想有人上门。


他们吃过饭,坐在办公室里头享受着难得的惬意时光时,助产士突然间感慨了一句:“7月份忙完了,8月份能喘口气了吧。要能喘气的话,我休假啊,我得带孩子去她外婆家一趟。从放暑假就一个劲儿的吵吵。”


旁边人笑了:“那你可真会挑时间,下个月去好,这个月他们双抢呢,要累塌一层皮的。”


余秋刚好喝完最后一口西红柿蛋汤,下意识地回了句:“8月份怎么可能闲,8月份是产科最忙的时候,准备好打仗吧。”


旁边的助产士笑道:“你可别讲这个话,8月份为什么要忙啊?”


旁边年纪大的护士笑得厉害:“夏天都忙。也不看看是什么时候怀孕的。”


8月份的预产期就意味着受.精.卵是冬天形成的呀。哎哟,入了冬天黑的早,又没别的事情可以做,可不得拼命造娃了。


桌上的人笑得一塌糊涂,全都说小秋大夫学坏了,还没结婚的姑娘家呢,怎么尽琢磨这些事?


余秋囧囧有神,真是冤枉啊,她可真没想这方面的问题。她想的明明是大家都想着赶在9月份之前出生,好提前一年入学。


8月份产科之所以忙得要死要活,是因为择期剖腹产的人特别多。为了赶在9月份开学前的时间点,很多9月预产期的人会提前在8月份剖。而原本这个时节里头该生的人一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