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大明王冠> 第三十九章 有才之人未必有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九章 有才之人未必有德(2 / 2)

可惜解缙恃才傲物疏狂不羁,在政治斗争惨败,最终被朱元璋令其回乡随父读书,并许他十年之后再有大用。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命侍读唐愚士等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可惜不久之后驾崩,修书之事不了了之。


朱元璋驾崩,解缙担心十年之后再有大用的圣旨落空,顾不得母丧未葬,辞别九十岁的老父,急急忙忙赶到应天城奔丧。


却被人弹劾他违背圣旨,不顾母丧父老,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被贬到河州为吏。


解缙愤懑无比。


贬所凄凉无以忍受,于是写信向翰林学士董伦求救,建文帝下旨召解缙回朝,授翰林待诏——从九品不入流的闲职。


解缙是什么人?


是五岁名满乡里的神童,是春风得意的洪武进士,是先帝身前“恩犹父子”的红人。


且不说官位与待遇的落差,单单是曾经正眼都不愿意瞧上一眼的人,如今却成了他的上司,这一点就足以令恃才傲物的解缙恼怒非常。


正因如此,解缙对建文帝和董伦并无半点感激。


朱棣攻入应天后,解缙“驰谒马首”。


后来朱棣勒令董伦致仕,解缙一言不发冷眼旁观。


方孝孺拒绝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被诛,楼琏受命草诏,归而自尽,之后,解缙便献上了他所起草的诏书。


解缙有才,可惜被功名利禄蒙蔽了双眼。


未必有德。


……


……


纪纲在去京营天牢的路上,给锦衣卫下了两道命令。


善待诏狱之中的黄观。


全城追查别有二心的建文余党,应天城立即陷入风声鹤唳之中,建文朝当官的臣子们人心惶惶,深恐一不小心全族脑袋搬家。


黄昏不急。


一通骚操作猛如虎,他和黄观都不会有性命之虞。


吴溥父子更不会。


现在的工作重心在装修上:书房、卧室之外,还得有一间实验室,好在吴溥家的院子够大,足够黄昏折腾。


吴溥也没意见。


家里的真金白银摆着一堆黄金呐,相信黄昏就对了。


晚膳时,吴溥说了件事。


说高贤宁不愿意出仕,纪纲没劝动,大概也得死了。


黄昏笑说不会死。


纪纲这个佞臣,做的唯一一件好事就是救下了高贤宁——须知这位骨鲠读书人在和纪纲交谈时,也把朱棣骂了个狗血淋头。


纪纲若如实上报,高贤宁被灭个三族一点也不意外。


不料纪纲隐而不报,还说了些好话。


朱棣便将高贤宁放回了老家,这位读书人最后活了九十七岁。


黄昏想猥琐发育。


然而现实却很残酷,有人看上他家里那堆金子了!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