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都市>从1983开始> 第二百五十章 一枝独秀(月票加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章 一枝独秀(月票加更)(1 / 2)

开了一天会,定下一个锣鼓表演。


进度貌似很快,实则要实地考察,找人员,编排节目,排练,审查,现场训练……过了都好说,不过就白费了。


这一连串下来,怎么着也得大半年,所以先把各节目的要素确定,然后同时进行。锣鼓表演,便交给了一位老导演负责,带领十几个人,算一支小团队。


许非听了一天,啥意见没发表,又坐了第二天。


第二天思路开阔,争论愈发激烈。锣鼓是刚,跟着最好是柔,很多人想到了民族舞。可那么大场地,民族舞怎么跳?


大难题。


第二天没结果,又到了第三天。


好家伙!许非一开始就惊了,某文工团的一位资深舞美,直接搬了块大黑板过来。


这年头哪有什么ppt和led显示屏,纯手动。


老先生拿着粉笔,比划道:“昨天我一宿没睡,越想越觉得思路错误。都钻牛角尖了,跳什么舞不重要,跳的再好看,观众看不清有啥用?


大场地要的是整体效果!


就跟军乐团似的,整体先烘托出来,你想表达什么东西?比如,呃,亚运会在夏天吧?夏天有什么,有荷花……”


他刷刷画了一会,数朵写意派的荷花呈现在黑板上,分成两拨,一拨含苞,一拨绽放。


“你看这个,观众一瞧就明白,哦,这是荷花盛开。他们懂了,我们就成功了。如果非要追求什么舞蹈,什么复杂动作,那没个弄。


有民族舞那个柔美的意思就行,动作最好简单,服装必须到位,表达方式要清晰……”


“说白了还是队列。”


那声音又冒了出来。


大家还挺习惯的,时不时就有个男声慢悠悠传出来,每句都在点上。


“对头!”


舞美师傅十分激动,“大场地看的就是队形,个人不重要!”


“……”


总导演和邓在君商量一会,皱眉道:“先放一放吧,往下继续。


我们第一项是锣鼓表演,第二项是民族舞蹈,中国特色十分浓厚。我昨天跟领导简单汇报,他非常支持这个思路,所以大家不用忐忑,要有信心。


接着想想,还有什么元素?”


“书画怎么样?”


“书画实现不了,总不能找几百人拼字玩吧?那没意义。”


“底下不能拼,上面可以。背景翻板设置一个环节,刷刷刷翻过来几个古汉字。”


“这样好,蜻蜓点水。”


总导演记了一笔,“还有么?”


“皮影怎么样?哦不行,光线应该不行。”


“评弹呢?”


“那玩意我都听不懂,你让老外听?”


“京剧?”


“京剧倒是可以,关键怎么展现……”


所有人都愁。倘若一个舞台,哪怕是露天舞台,都好摆弄。问题是没有啊,就那么大的一个体育场。


搭台可以,只能移动式的,小巧的。大台子没法现场装,现场拆。


“要不就武术吧,但我怕跟前面冲突。”


“没关系,前面就太极拳,后面可以是综合性的。”


“赞同!”


刘迪总算插上话了,忙道:“武术表演深具传统,历来就是个群体项目,现在无非扩大一些。数百人挥舞大旗,耍刀弄棍,效果绝对震撼。还可以安排几组对打,十八般武艺亮相,形式上也很灵活。”


由于当下社会风气,多多少少都对武术有点了解,尤其男同志。


一提这茬,兴致全高。有说请气功大师表演隔山打牛的,有说安排少林、武当华山论剑的,有说认识练五虎断门刀的……


刘迪见气氛如此热烈,心中松了口气,深觉没丢了京台的脸面。


然后,他就听旁边蹦出一句:“那个,我有点不同的看法……”


嗯?


全场安静,齐齐盯着某个方向。总导演这回抓着人了,背后的一个年轻小伙,十分帅气。


就见他手里拿着画本,开口道:


“在座都是老师,我一后生晚辈,说的不对还请多多包涵。


咱们会开到第三天了,讨论节目也好,争议风格也罢,大家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就像刚才那位老师说的,大场地只能看整体,个人不重要。


这个观念对不对呢?我个人觉得,一部分正确。


几百上千人挤到一块,变幻出各种形状,一扬手,刷旗子全起来了,再一挥手,刷全落地了。


确实好看。但是从整体的节目编排和观众欣赏的角度,就不太妥当。”


你特娘要干什么?!!!


刘迪瞪大眼睛,恨不能把他拽回来刨坑埋了。


总导演辨认了一会,悄声问:“他就是许非吧?”


“嗯,是他。”邓在君道。


“有点少年得志的意思。”


少年得志,不是什么好话,后面往往跟一句“必有余殃。”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