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节_64(1 / 2)

br/>   提交议会审议只不过是他耍的一个花招。我了解俄罗斯议会的思想情绪,并相信那里很少有人会支持叶利钦的提法。


毋庸讳言,我被叶利钦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大大激怒了,但是我强压怒火,开始对他晓之以理,坚持要他兑现仅仅10天前商量好了的决定。但是新的力量对比已经开始在起作用。起初是舒什克维奇,随后还有其他一些领导人,他们显然都不想和俄罗斯领导人发生争吵;他们动摇了。这时候我说:


”我已经仁至义尽了。我是不会参与搞垮联盟的行动的。你们自己决定吧。而且请记住,你们身上担负着国家命运的全部责任。”


虽然有人想阻拦我,我还是回到了自己在一楼的办公室。我的所有”盟友”也和我一起走了出来。半小时后,叶利钦和舒什克维奇一块来到了一楼。他们掩盖着这次毕竟不得不作出退让的内心不快,递给我一份楼上留下来的人协商一致的会议公告文本。


接过公告,我一看,认为可以接受,改动的地方不多,”谈判代表们”已经接受了。


11月14日,我们说好在下次会议上对文本进行最后协商,逐页进行草签,并提交给各最高苏维埃,送交报刊。为什么叶利钦——而在他之后还有其他一些人——不愿意签上自己的名字呢?我想,是顾问们在劝他不要束缚住自己的双手,以便等”幕后”对协议作例行全面修改时可以放手。我不排除俄罗斯总统当时就已经知道,这个文件不会就这样生效的,因此他才不愿意签署。


会后立即举行了记者招待会。我对记者们说,草案所有的原则性条款均没有变化。但毕竟作了一些修改。我们同意不设未来的主权国家联盟最高苏维埃两院主席一职。根据各共和国领导人的要求”恢复了”国家委员会,它是总统领导下的一个协调内外政策的机构。进一步明确了联盟检察机关的地位——它应当是联盟最高法院领导下的法律监督机构。”仔细斟酌了”协调对外政策的原则提法。


在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我12月初协议能否签订。我回答说:12月初不行,而12月中,20日以前,是完全可能的。委员会和最高苏维埃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然后是辩论和通过,组织代表团,授权它们最后完成文本并签署之。


记得当时有人问,我是不是希望没有参加新奥加廖沃最后协商的其他共和国也加入这个协议。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师且补充说:”乌克兰也将加入。我很难想像没有乌克兰参加的联盟协议。”


《劳动报》记者感兴趣的是,是否会单独讨论我们新国家的名称问题,因为已经有人在批评”主国联”这个简称了。我对记者们说,我已提请各共和国领导人注意媒体就这个问题发表的批评意见,建议他们再考虑一下。但大家实际上都主张用主权国家联盟这个名字。


记者中有人向叶利钦也提了这个问题,说”主国联”名称不那么好听。叶利钦开玩笑地说:


”没关系,会习惯的。”


而根据”别洛韦日三家”的意志需要习惯的是独联体。会习惯吗?


背信弃义


我已经明白俄罗斯总统在耍花招,在拖延时间;这就是说,他另有打算。所以在明斯克会晤前我曾直截了当地问他:带什么东西去?我的立场是:有协议草案在,乌克兰可能同意协议所有的条款或者部分条款。叶利钦在说明协议拖延的理由时,突然说他有可能提出另外一个联合方式的问题。我说,这个话题我们应该在莫斯科接着谈,请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的领导人参加。


当我得知布尔布利斯和沙赫赖来到明斯克后,我一切全都明白了。就是这个布尔布利斯给叶利钦出的主意,说俄罗斯从粉碎政变中所得到好处已经丢掉了一半,说”狡猾的戈尔巴乔夫”正在网络人心,恢复联盟中心,而且将会得到各共和国的支持。这一切对俄罗斯都不利,必须不惜任何代价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于是,在明斯克,在布列斯特,3位总统——俄罗斯的、乌克兰的和白俄罗斯的——举行了会晤。而且作出了决定——和我们在苏联国家委员会上谈好的内容相反。


从11月25日算起,总共才过去两个礼拜,叶利钦便背信弃义地违反自己的义务,在消灭苏联的文件上签了字。


我已经讲过——而且不止一次——关于1991年12月发生的悲剧性事件了。我认为今天需要补充的主要内容是:过去的3年应该使每一个有清醒判断能力的人相信,3位总统在别洛韦日密林作出的决定压根儿是错误的。


即使像别洛韦日协议参加者本人所说的那样,当时他们没有别的办法,一心只想补救一下,既然联盟成立不起来,成立个独立国家联合体也好,那么,过去的这段时间则完全驳斥了这种说法。


我一再努力但是毫无结果地劝说我当时同事们的话被证实了:苏联解体造成了巨大的震动,这种损失和由于独立而获取的任何所得根本无法相比。独联体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应该联合起来,应该成为一个整体,应该通过共同的努力挽救尚可挽救的东西。但看来这只能够从头做起,不得不寻找其他解决办法了。要做到这一点,只能够靠下一代的领导人,他们会汲取我们的痛苦经验,会将人民的利益和人的权利置于民族的和集团的利己主义之上的。


1991年12月3日,总统办公厅的高级助手m.巴图林未能见到我,留下了一张便条。下面是便条的内容: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