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我要做门阀> 第八百一十四节 卫皇后的惊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一十四节 卫皇后的惊喜(1 / 2)

大约半刻钟后,在十几位宫女宦官的簇拥下,大汉皇后凤驾缓缓而来。


张越连忙上前恭迎,拜道:“臣侍中毅恭问皇后安!”


“本宫安……”卫皇后在淳于养的搀扶下,坐到上首,对张越笑了一声,对左右吩咐:“来人,为侍中赐座……”


张越于是起身再拜,然后在一个宦官的服侍下,坐到卫皇后下首的客席上。


很快便有人端来点心、酒肉。


“侍中不必拘谨!”卫皇后轻声笑道:“在长信宫中,可如家居……”


“皇后厚爱,臣感激涕零……”张越连忙起身道谢。


“今日请侍中来,乃是听说侍中,曾精修黄老之术,甚通清静无为之法,故而请侍中来此,为本宫讲义……”卫皇后笑道:“未知侍中可愿?”


“皇后命,臣不敢不遵!”张越拜道:“只是微臣才疏学浅,实在不敢妄自为皇后说义……”


卫皇后道:“侍中过谦了,朝野上下,谁人不知,侍中学究天人,博览百家之说,通黄老、儒、法之术?”


“况本宫也只是想请侍中,解释一下《道德经》中的部分内容……”


张越听着,默然不语。


《道德经》,是黄老学派的总纲,寓意深远,蕴含无穷智慧!


特别是当代的《道德经》,并非后世那个被人为阉割的版本。


而是一部,思想积极,昂扬向上,充满人生智慧与政治智慧的经典!


举个例子,在后世和如今的很多版本里,有一句被人用烂了的话:上善若水,水利万物则不争。


然而,在黄老学派流传的著述中,这一句话是错的。


正确的读法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有争。


一字之差,含义彻底不同。


前者是让人坐享其成,令人因循守旧,而后者则有了一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哪怕是有利万物的善水,也有所争。


不然,若水不争,怎么汇江河,如何聚大海。


水若真的不争,何来洪水滔天,如何有江海之潮?


智慧如老子,岂会写这种教人慵懒、不思进取的文字?


当真以为,黄老学派,只是躺着、等着、看着,才有的文景盛世?


若是这样,汉室就别谈什么反击匈奴了。


恐怕如今中原已然沦为胡腥之所。


事实上,后世的道教,与当代的黄老学派,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实体。


前者是宗教,而后者是政治学、社会学与军事学的综合体。


故而,张越默然。


因为他不知道,是应该与卫皇后讲讲真正的《道德经》还是如今那些被方士术士神棍们篡改和扭曲后的版本?


前者晦涩难懂,没有大智慧的人,即使讲给他听,他也未必能领悟。


而后者嘛……


基本上,连农民伯伯大约也能理解一二。


卫皇后看着张越沉默,以为他心里面有想法,便宽慰道:“侍中无须忌讳,尽可宣讲……”


至于卫伉?


反正都跪了这么久了,再跪一两个时辰,也应该没问题,对吧?!


现在,关键还是要拉拢好张子重!


解铃还需系铃人嘛……


再说了……


卫皇后也是有养生、修身需求,也希望能益寿延年的。


张越听着,低头道:“未知皇后,想要臣讲哪一篇章?”


《道德经》是世人俗称,其实,这是老子的两部著作,合在一起的。


甲部称为《道经》,乙部称为《德经》。


每一部都差不多五千字,合为一万一千字左右。


只是,在秦末汉初,出现了一个大方士,其名为:河上公,将黄老学派的这部皇皇巨著,思想纲领进行异化,删减、扭曲。


于是,就出现了后世道教的《道德经》原始版本。


而这位河上公也由之开创了第一个道教流派方仙道。


其糅杂和扭曲了部分老庄学说、阴阳家的思想,推崇炼丹养气,出世求仙,长生久视。


讲的就是我成仙后,哪管洪水滔天。


至于后世,人所熟知的《道德经》八十一篇,如今还未成形。


所以,卫皇后听着,非常好奇,问道:“《道德经》还分篇章?本宫怎么未曾耳闻?”


张越听着,笑道:“不敢瞒皇后,臣自幼诵读的《道德经》分《道经》、《德经》,前者述圣王先贤治世修身养生之道,后者言内圣外王,内王外霸之德!”


“是修身治国齐家兴天下之学……”


卫皇后听着,一脸懵逼。


这不能怪她。


实在是元光后,随着窦太后薨去,黄老学派,进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步。


于是,学者渐渐凋零,精英逐渐老朽。


其后,又因淮南王刘安谋反一案,被吕步舒将剩余的精英,几乎一网打尽。


余孽们只好混进儒家队伍里,装作儒生。


甚至堕落为方士术士之流,成为道教的先驱。


曾经靠近权力中心的黄老政治家,更是随着汲黯病逝于淮阳,凋零干净。


汉家宫廷之中,已经起码三十年没有出现真正的黄老学者了。


反倒是,各种方士术士,滥竽充数之人,混迹于宫廷中。


卫皇后出生底层,不过平阳侯府的歌姬,从小就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等她成为皇后,黄老学派的精英早已经消失。


待她年老,能找到的《道德经》,就只有方士术士们用的河上公做注的那个版本了。


于是,劣币成功驱逐良币。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