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我要做门阀> 第六百七十节 抉择(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七十节 抉择(1)(2 / 2)

“臣的想法是,先从巨野泽向北凿开一条运河与黄河相通!”张越指着青州的巨野泽位置道:“这条运河,大约需要凿开三百余里的陆地,然则,一旦竣工,则青州济水、巨野泽与黄河之间的联系就被打通,青州物产可以经此抵达燕赵中原!”


这条运河,在后世,有一个名字——恒公渎。


其是南北朝时期,恒温北伐所建。


对恒温和之后的刘裕北伐中原,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在如今,这条运河一旦凿开,则立刻能发挥奇效。


将使得青州的齐郡、济南郡、胶东、淄川诸国,与中原联系立刻加强!


相当于在邯郸和临淄之间修了一条高速公路,使得彼此联系加强。


对于青州来说,当然是好处多多。


更别提,因为修建运河,对巨野泽开发带来的好处了!


事实上,黄河决口,是祸,但同时也制造了些好处。


特别是在巨野泽,因为黄河泥沙大量涌入,数十年来,巨野泽内沉积了大量的黄河淤泥,由此大自然制造出了一片面积超过一百里的可垦肥沃之地,并将在未来数百年不断扩大,最终形成后世山东的巨野、假象、珲城等地。


如今,若是提前修造这一运河,那么不仅仅可以加快这一历史进程,还能得到大片废物的土地,保守估计,起码可以安置三万户人民!


“而针对黄河水患,臣打算,于青州境内,整修河堤,重建河防!”


“主要策略是扩大河道,加高堤坝,修建分水堤!”


张越于是就照抄了历史上,王景治理黄河的经验和经过,阐述了一番‘自己’的理论。


就是通过加宽河道,利用自然的力量,冲掉淤积的泥沙,保护河堤,同时还提出了在黄河下游入海口,进行多次分流,加大黄河水入海的速度和水力。


这也是自古以来,治河的主要想法和思路。


只是王景将之系统化、理论化了。


当然,其实治河还有另外一种思路,那就是明清两代的束水攻沙之策。


不过,并不是越现代的办法就越好。


明清两代之所以只能选束水攻沙,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人口太多,不可能再像王景那样,扩大河道。


且,当时的黄河泥沙含量,已经突破天际,再想通过加大河道,借助自然的力量来治河,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济上的。


彼时,王景理论的基本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了。


因为,当时的黄河河道,经过了二十几次改道,其下游入海口,基本没有了主要的河道。


更关键的是,当时的黄河,失去了泄洪区。


它既不能北决,因为北边是运河,一旦北决,北京人民就要饿肚子。


更不能南决,南边就是凤阳!


朱元璋就在那里躺着,谁敢让太祖被河水淹呢?


所以,只能行束水攻沙,来扬汤止沸!


事实也证明,这种办法,只是延缓黄河的力量,但它终究是会发作的。


就像大禹治水之前,其父用堵的办法来解决洪水,这怎么可能成功?


大自然的力量,只会越积越多,而不是相反!


而在如今,尽管黄河冲出了屯氏河,从渤海入海。


但是,其故道也依旧存在,并依然发挥作用,有些年份,它从屯氏河东流,有些年份从故道北流,甚至同时从两条河道入海。


这两条河道的入海口,也依然宽大,足够将黄河水尽快的送入大海!


所以,只需要加宽河道,巩固堤坝,同时在上游保持好水土,起码也能如王景一般,让黄河安静一千年!


能让黄河一千年不为患!


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何等的宏图大业!


当然了,张越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


在现在,还没有进行类似王景那样的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基础。


也没有那么迫切的需要!


所以,先在青州黄河段,实验实验,等出了效果,再推广到整个河段。


当然,为了给以后扩大治河工程打下伏笔,张越在说完自己‘原(抄)创(袭)’的治河方略后,对天子恭身拜道:“因为诸多运河工程,动用民力巨大,且影响甚远,臣以为陛下当建一幕府,以重臣镇之,总领一切工程,总督全部责任,直接对陛下负责……”


这也是自然!


张越提议的这些工程,是如此的浩大。


单独一个拎出来,都是一个郑白渠龙首渠的规模。


全部加在一起,已经远超了秦国的郑国渠、灵渠以及魏国的鸿沟、吴国的邗沟加起来的工程总量。


唯一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怕是唯有传说之中的大禹治水了!


天子听着,却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而朝臣们,则全部是蠢蠢欲动。


特别是执金吾王莽、宗正卿刘屈氂、太常卿商丘成这样的九卿重臣,个个都是蠢蠢欲动。


就连霍光、张安世,也是异彩连连,一副期待非常的神色。


就差没有在天子面前,卖萌骚首,大喊选我选我了!


没办法,苦差事和难办的事情,张越都搞定了。


方案、思路和政策,也都有了。


去的人,只要不是猪,但凡只要认真一点,管好下面,自身又有一定手腕,这几乎就是躺着等天上掉政绩。


旁的不说,那扬州的越池工程,一年就能见到成效。典型的短平块!


就连工期最初的鸿沟2.0,也不过三五年就可以看到成绩!


还能比这个更好的政绩吗?


但天子却想的比朝臣们还要深远。


张越提议的这些工程,单独一个,任命一个重臣去负责,是没有问题的。


但,全部加起来就有问题了。


因为,这是一个堪比大禹治水的超级工程。


上次大禹治水后,搞出了什么?历史书上可是写的明明白白的。


所以……


其实,这个总责一切治河、运河事务的大臣人选,只能是在他的直系后代之中选择。


准确的说是,只能从太子刘据或者长孙刘进之中选择。


其他人,都不行!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