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历史>百人会之关东局> 第113章 宋哲元防倭更防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3章 宋哲元防倭更防蒋(1 / 2)

1937年7月23日下午,宋哲元29军司令部。


华北军对如今如何走向拿不定主意,尤其是宋哲元。


日军和西北军这些年在华北犬牙‘交’错,相互之间相互防备。当然,联系也很多,接触也很频繁。


早在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要变华北为第二个满洲国。通过《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日本对华北加紧侵略,勾结汉‘奸’,伪造民意,派出所谓民意代表,向何应钦要求华北自治。


国民政fu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因见华北形势日日复杂,借故回南京,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黄郛也离开北平;河北省主席及平津两市市长都因《何梅协定》辞职。


也就是说,手无军权官员,要么离开,要么去职,要么投靠日本。


国民政fu在华北的统治几乎处于无政fu状态,而日本策动的华北自治运动日渐猖獗。


国民政fu在日本的‘逼’迫下,11月26日取消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和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12月18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任命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为委员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名义上隶属南京,用人行政的权利则完全掌握在宋哲元等人的手中,算是一个半独立状态的政治组织。


最有意思的是,委员会里有大量的亲日分子,比如王揖唐、王克敏、齐燮元、程克、张允荣、陈觉生、周作人、‘门’致中、石敬亭和冷家骥。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华北军防南京政fu,和防日本人一样。在他们眼睛里,南京比日本还可怕。很快就会吃掉自己。


|


七七事变后,全国义愤。所有人预料之中的日本对中国华北的侵略终于到来了。和民众绪相呼应,政fu立场强硬,南京命令:“固守宛平,就地抵抗。”


此时,宋哲元在原籍,惊闻事变,十分气愤,要求华北部队坚决抗战。


如今的宋哲元,做华北王已经多年了,虽然在长城一线步步退缩,北平已经是抗战的最前线。从张家口到天津,只有只有宋哲元的29军一个军。


当时日本的和他的力量犬牙‘交’错,日本在着手筹建冀北自治政fu,筹划华北五省自治,请宋哲元当主席。


29军之前因为抗战已经威名大震,军纪严明,地位稳固,不是阎锡山可以比的。


威胁他的地位的有两个,一个是日本人,一个是中央军。当初东北军和中央军合谋占领中原,第一个要灭的就是他。


他现在提防中央,和提防日本一样。他抗日与否,考虑的因素复杂,他也绝不是简单的抗日名将。


因此,宋哲元很快就改**度,于七月十一日抵达天津,和日本和谈。抵达天津堠,宋哲元表谈话,说卢沟桥事变式局部冲突,希望合法合理地解决。


是萨日,蒋委员长来电,对时局的认识很明确:“芦案必不能和平解决,无论我方允其任何条件,而日方目的,则以冀察为不驻兵区域,与区内组织用人皆须得其同意,造成第二冀东,若不做到此步,则彼必得寸进尺,决无巳时。中正已决心运用全力抗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保持我国家与个人之人格。平津国际关系复杂,如我能抗战到底,只要不允签任何条件,则在华北有权利之各国,必不能坐视不理;而且重要数国外‘交’,皆已有把握,中央决宣战,愿与兄等各将**同生死,义无反顾。总之,此次胜败,全在兄与中央共同一致,无论和救,万勿单独进行,不稍予敌方以各个击破之隙,则最后胜算必为我方所‘操’。请兄坚持到底,处处固守,时时严防,毫无退让余地。今日对倭之事,唯能团结内部,‘激’励军心,绝对与中央一致,勿受敌欺则胜矣。”


宋哲元抵达天津,为亲日份子包围,纷纷向宋进,要求宋留津与日人谈判。


潘毓桂:“先与日本驻北京特务机关长松井少将商定办法,”然“诣津谒宋,痛陈利害。”


香月清司于七月十二日抵达天津,向宋哲元提出下列七项要求,以为谈判的基础: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