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修真>游方道仙> 第 170 部分阅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70 部分阅读(1 / 2)

“炼气士……”


秦先羽微微低语。


少年说道:“天地之间,想必也就本门之中,才有炼气士留存了。”


他们登了山,只在半山腰处。便见一人对东方采气。


这人身着青衫,发丝飘扬,大有潇洒之态,以面貌看,年纪未满不惑,尚是三十**。他神色平淡,只在山腰处,面朝东方,呼吸吐纳,脏腑起伏。吐气如雾。


这就是习练古之炼气法门的炼气之士。


秦先羽凝目看去,赫然发觉。此人不是仙圣,不是道祖,不是陆地神仙,也不是龙虎真人,更不是罡煞境界,而是练气级数,且气息尚未圆满,非是练气巅峰。


然而从他身上传来的气息,却要比之前那位纯粹修道的道祖,更为浩瀚,更为磅礴。


若说练气级数乃是积蓄真气于体内,蓄至练气巅峰,丹田溢满,便是一汪清池。那么这位炼气士身上的气息,便是浩瀚如汪洋,几乎无穷无尽,看不到边际。


虽只是练气级数的境界,倘如斗法起来,即便不使神通,不使道术,单以真气之浩瀚,磅礴而压下,足以打灭任何陆地神仙之辈。相较之下,恐怕之前那位道祖,都不能与之匹敌。


“炼气士……炼气士……”


秦先羽忽然觉得遍体生寒。


少年徐徐说道:“古时炼气士,无境界之分,以采气入体,积蓄在身,待得年深日久,真气渐厚。他们采气在身,不在丹田,故而不受丹田所束,没有九寸真气或一十三寸真气的界限,更没有其上境界的划分。”


“修道越是年久,真气积蓄越是深厚,渐成湖泊,再成汪洋,没有任何限制,真气浩瀚无边,法力广大通玄。”


“后因天地剧变,从炼气士之中,衍化出道门羽士,从此改炼气为修道。”


少年说道:“修道有境界之分,一旦跨过,即可突飞猛进,仿佛一步登天。而炼气士无境界划分,只以年深日久,真气积蓄。两者各有长处,然而修道之法终是更为适应天地变化,故而才有了如今的修道大世。”


秦先羽细细沉思。


修道有境界之分,一旦跨过,突飞猛进,然而其中也有瓶颈障碍,或许有人一世都受阻于某个境界之前,无法突破。而炼气士无有境界划分,每日修行,可渐渐积蓄至深厚,但却只能循序渐进,缓慢积累,无法有一朝突破就获得极大本领的境界划分。


一个有所阻碍,但若能破碎阻碍,便可突飞猛进。一个是全无阻碍,只能凭借一朝一夕的努力修行,一点一滴逐渐积累。


但自天地变化之后,前者渐成天地大势,后者逐渐凋零。


他忽然想起了观虚老道。


那个老道士在紫府神庭混元祖气真诀里面,未曾划分境界,只凭借修行的功法,止于练气级数。从另一方面来讲,其实也算炼气之士,但他修炼的是丹田之气,终究受丹田所限,因此也不能与炼气士一样没有限制地提升真气。


直到山河观仙图那个青衫秀士改善之后,添了境界变化,才适应了天地规则,成为真正的修道法门。


“练气境界……修道的第一个境界……”


秦先羽自语道:“其实也是炼气士的境界罢?”


少年赞道:“仙君好悟性,练气级数本就是以炼气士而命名,而其中练气级数之人呼吸吐纳而来的方法,其实也传至炼气士之法,后面罡煞境界的瓶颈,才算添了变化。其实从罡煞境界起,才算炼气士和修道之人的划分。”


秦先羽微微点头,忽然想起什么,皱眉道:“也未必。”


山风习习,吹得他道衣微摆,发丝微扬。


风中有股莫名的味道。


令人心悸,却又令人向往。


他抬头看去。


就见那青衫炼气士立身于山顶之上,双手摊开。


深吸口气,吸尽了天地灵气。


呼出口气,反哺万物。


嗡地低响。


青衫炼气士头顶现出三道霞光,各有色彩,凝成花苞,迎日光而绽放,朝北方而展开,化作三花。此为精气神所化,按天地人而分,一是金花,一是银花,一是铅花。


三花聚顶。


随后又有五色光芒从他胸腹之间绽开,以心肝脾肺肾而生,按金木水火土而列。


五气朝元。


少年低声说道:“顶上三花朝北阙,胸中五气透南溟。”


秦先羽未有应话。


他已沉在感悟之中。


悟的是天地灵气,悟的是大道的轨迹。


悟到了精细入微的地步。


不知年月。


直到周边气息停歇,直到清风也凝止。


“多谢前辈指点。”


秦先羽躬身拜倒。


那青衫炼气士踏空而行,入了深山中。


少年说道:“接下来便是长生道人了。”(未完待续。。)


四百八十七章 见道德仙宗【五】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


南山上有道人,如行云流水,若闲庭信步,看花开花落。


他来到一尊岩石上,坐于上方,盘膝而定,口诵道经。


细看他,道衣合衬,贴合身形,甚显颀长之态。


但见他头上挽着道鬓,鬓发漆黑如墨,以一根木簪固定。


面貌清俊,皮肤光泽。


他貌如青年,发如墨黑,眼中黑白分明,清澈见底。


但岁月的痕迹,终究是抹不去的。


你乍一看他,如同青年道士。细去看他,宛如中年道者。再去看他,犹如老迈道人。最终细细认定,他还是一个青年道士。


他身上没有半点修道的痕迹。


既没有真气,更没有法力,没有罡煞龙虎,也无大道金丹,又无三花聚顶,不见五气朝元。


他是一个气质极佳的寻常道人。


这就是道德仙宗,长生道人。


当秦先羽见到他时,忽然有种安宁之感。


适才他在炼气士那里,感悟到了天地轨迹,感悟到了灵气痕迹,如今细去感悟,只觉那道人与这些痕迹都尽数符合,寻不出任何不符之处。


少年一改之前的活泼之态,见到这道人,颇有恭敬。


秦先羽见了不禁略感惊异。


这少年便是面见道祖之时,也不曾如此恭敬过。


长生道人微微笑道:“小天,好多天不见你了。”


那少年略感赧然,挠了挠头。


随后便见长生道人偏头看来。笑道:“这位就是中州燕地十脉首座。羽化仙君?”


秦先羽上前施礼。躬身说道:“晚辈道号羽化,十脉首座之位暂是未定。”


长生道人微笑点头,然后说道:“小天,你先去玩罢。”


那少年呼出口气,朝秦先羽唤了一声,然后便下山去了。


看他背影,甚觉跳跃飞扬,十分活泼。


“贫道也不知该如何教你。实则也没有本事教你。”


长生道人说道:“掌教真人传信,予以羽化仙君指点,但如何指点,却不讲明。而贫道则正如你所见,未有真气法力在身,全无半点道行,未得神通,未学术法,细细想来,也只得与你谈一谈贫道在这山上的事情了。”


秦先羽垂首细听。未敢分神。


他这一路行来,见了许多人。也见过道祖,见过古之炼气士,而最后见到的才是这位长生道人。从那少年的表现来看,对道祖也不甚恭敬,然而对这位长生道人,却十分拘谨,恪守礼仪,甚至有些紧张。


不论从哪一方面看,这位极为寻常的道人,都极不寻常。


“世间生灵,一旦诞生于世,便从先天跌入后天,即便移炉换鼎,复返先天,可终究也是不同的。”


长生道人徐徐说来,道:“但凡世间生灵,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俱会消耗体力,甚至脑中思索,也耗费心神。尽管能够从饮食中汲取养分,补充体力,能够从睡眠中恢复体力,恢复心神,减去疲累,但细想来,消耗去的,终究已经消耗了去,再补充回来的,也终究补不回原样。”


“正因如此,消耗中补充,自身更替,却并非维持原本,因此生灵便从幼时成长,到巅峰鼎盛,最终老迈垂暮,直至化为枯骨。”


他挥手指向这满地花草,指向山中树木,感慨说道:“莫说飞禽走兽之流,便是这些花草树木,它们没有言行,没有举止,但终究还是生灵。于是它们也有枯荣交替,尽管是无举止,无言行,延缓了更替,能活千年万载,可终究也要老迈腐朽,归于尘土。”


“纵然是修道之人,乃至得道的仙家,能够有真气法力补益自身,得以延年益寿,可也敌不过光阴流转,自身更替。”


“都说修道成仙者得以长生,神仙之辈乃长生不老,可长生二字,终究是活得长,却不是永生。”


这道人并没有打什么玄机,也没什么曲折往返,从一开始便直切要点。


秦先羽眼前似乎开了一扇门。


豁然开朗。


“对于这些,其实道书中早有记载。”


长生道人缓缓说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俱都消耗体力,然而经由饮食或修行而补充回来的,终究补不足。故而会有自身更替,一刻比一刻不同,因而生灵会有衰老,乃至腐朽的一日。


他看向秦先羽,认真诚恳地问道:“所谓修道,修的是什么道?”


秦先羽微微一怔。


他又问:“何为道?”


秦先羽默然沉思。


“道是天地乾坤?那天地乾坤从何来?”


“鸿蒙混沌?那鸿蒙混沌又为何会有天地诞生?”


“星空之外,宇宙之间,何以有无穷无尽之物?”


“一切源自何方?从虚无中来?虚无中何以诞生一切?既是虚无,何以有诞生一切的契机?契机何来?”


正当秦先羽陷于沉思之中,就见长生道人微微笑道:“其实不必想得过于复杂,所谓修道,无非修的是本我,所谓本我便是我。”


“修道修道,修的正是贫道。”


“若非贫道,它又算是什么道?”


道人呵呵一笑,轻而淡,分毫没有大道沉重之感。


秦先羽脑海中嗡的一声。


难怪从这道人身上看不出任何修道的痕迹,却又合大道轨迹,合灵气韵味。


因为他就是道!


秦先羽眼中一片空白,难以反应过来。


“贫道修行,不求羽化登仙。不求法力通玄。不求力压古今。求的只是一个长生不老。”


长生道人微微笑道:“贫道虽然日夜修行,然而身无法力,也无真气,修到最后,也不过是维持这一具肉身罢了。我将肉身维持在当年,每当修得一缕真气,便用以补益自身损耗,久而久之。肉身不老,此身不死。”


秦先羽只觉耳边听到的事情,略有惊骇之感。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