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胡将军听说这条鱼是大队奖励给胡杨的,为了表彰他改造工具促进生产力;他不仅没有表扬胡杨,反而发了好大的脾气。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做了很多贡献?杨树湾的老百姓应该对你感恩戴德啊?”将军说话的声音并不大,却异常沉重,压的人舌头都不会打转。
胡杨吓得不轻,战战兢兢地立在自己父亲面前,声音跟蚊子哼哼一样:“没,没有。都是我应该做的。”
“你真这么想?”将军的手往上抬。
余秋这时候才发现,他的右手少了一节中指,伸出来怪吓人的。
不过让胡杨瑟瑟发抖的,显然是父亲说的话:“我看你做的跟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你下放到杨树湾,实际上还是杨树湾的老百姓养着你。你吃的每一口米每一滴油,是不是从杨树湾的土地上长出来的?老百姓现在日子是不是过得好的不得了了?米呀油啊,全都多的吃不完,非要硬塞给你省得浪费了可惜?”
胡杨被父亲训斥的脖子都快要折断了,却半句话都不敢替自己辩解。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觉得在农村委屈了你?但我要告诉你,当初杨树湾的老百姓自己吃糠咽菜省下粮食,养活了你父亲跟整个游击队。现在,也是这里的老百姓省下口粮,养活你这个知青。”
胡将军浓眉紧锁,厉声呵斥,“你要搞清楚,你才是那个受恩惠的人。连什么事情都没做,就觉得自己成了功臣。你凭什么吃这条大鲤鱼?杨树湾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分到鱼了吗?”
知青点门前静悄悄的,只听见风吹树梢发出的哗啦啦声响。所有人都大气不敢喘一声,恨不得脑袋能贴着脚背。
“哎哟,我们将军好大的脾气哟。”大队书记快步从大路上走过来,笑嘻嘻道,“将军来我们杨树湾都不打声招呼。”
胡将军余怒未消,朝大队书记皱眉:“我的老哥哥唉,你就是太惯着孩子了。他凭什么不下田劳动?他有什么资格吃鱼?”
“谁说他没下田劳动的?”大队书记立刻眉毛挑的老高,“我看你年纪好像还小我两岁,怎么眼神比我差?他要真天天坐在大队支部,能晒成这样。好家伙,这群娃娃一排站在我前头的时候,我都分不清谁是谁。”
胡将军心知大队书记在打马虎眼,却不好当场驳他的面子,只能抓着重点问题不放:“下田就有鱼吃?还是这么大的鲤鱼,我倒不知道我们已经进入公产主义社会了。”
大队书记笑容满面:“干活当然有鱼吃,干活那是要记工分的。小胡会计来了杨树湾之后,每天都利用下班的时间下生产队劳动。这条鱼就是生产队分给他的。”
他故意朝胡将军挤眉弄眼,“哎呀,你晓得呗,我们老百姓一般都不愿意称大鱼,这大热的天吃不完就坏了。他们几个娃娃没成算,只好他们吃亏喽。”
余秋在心里头给大队书记竖大拇指,到底是在基层摸爬滚打的干部啊,瞧这说话水平。
对了,她怎么听着这语气好像大队书记跟胡将军认识啊。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水葵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又来大肚子(捉虫)
胡将军的确认识大队书记,当年日本人占领县城之后, 他就是在大青山附近打游击的。
“要是没有你们大爹帮着送情报, 我们的仗也打不下去。日本人扫荡得特别厉害。”
余秋十分好奇,完全想象不能大队书记要怎样送情报。
田雨更是直接问出口:“日本鬼子不查吗?他们很凶残的。”
“哎呀呀, 就夹在烟卷里头。日本人过来了, 点燃香烟, 抽着烟就把情报给烧了。”大队书记笑眯眯的,语气相当自豪, “我就从来没有失过手。”
几个知青听得入了迷,都忘记了可怕的胡将军。
郝建国更是竖起大拇指夸奖大队书记:“大爹,你可真是这个!”
大队书记哈哈大笑:“日本人枪厉害, 炮弹也厉害, 我们就全民皆兵啊。游击队打仗,我们就组成民兵巡逻, 这样才有可能打得赢嘛。”
陈媛按捺不住好奇:“真面对面地打仗?他们打枪过来怎么办?”
刚才大队书记可说了, 民兵手上有的只有鸟枪以及大刀还有长茅, 甚至钉耙锄头都撂上。
大队书记来了兴致,说话时眼睛都是亮的:“打,当然打。人家有好枪,我们就伏击呗。一对一打不过, 十对一总有希望吧。日本就那么点儿大的地方, 那么多人, 耗我们也能耗死他们。”
胡将军插了句嘴:“民兵也打了大胜仗嘛。你忘了四二年那回, 我们整个大青山连在一起揍趴了300个鬼子。”
大队书记立刻眉飞色舞起来:“怎么能忘啊?那回我们可收缴了好多枪.支弹药。嘿, 还有好几匹战马,煮了几大锅马肉,那个可真是香。”
“马肉好吃吗?”郝红梅眨着大眼睛,满心好奇,“我听说马肉特别粗糙。”
“谁说的?”大队书记挑高了眉毛,“我告诉你们呀,马肉香的很,好吃的不得了。”
田雨小声嘟囔了一句:“那为什么不留下马,我们自己用啊。”
大队书记哈哈大笑,伸手虚指着田雨道:“看看我们小田老师,多会过日子。”
田雨闹了个大红脸,愤愤地靠在了余秋的肩头。
还是胡将军给出了答案:“马是认主人的,咱们骑着日本人的马,马会把我们驮到日本人的阵营里头去。那是他们养出来的军马。”
众人齐齐瞪大了眼睛,都惊讶的不行,居然还能这样。
“嘿,他们打仗是很有准备的。”大队书记缩了缩鼻子,“那个营地里头啊,要训练的,打枪也准。不过后来就不行了,人打没了嘛,再过来的就是小孩子。有的年纪比你们还小,还没有,他们手上抓的枪杆子高。”
周卫东冒出了一句:“那是因为小日本个子矮。”
这回连胡将军都忍不住笑了。
他摇摇头,实事求是道:“也有个子高的。他们单兵作战能力很强,都受过严格的训练,一开始我们吃了很大的亏。”
大队书记在边上做补充:“好多人就是那个时候牺牲的。日本鬼子要是不厉害,咱们能花那么长时间,死这么多人才把他们赶跑吗?”
余秋想到了网友对抗战神剧的调侃,日本鬼子花了14年的时间,终于辛苦地从中国逃走了。
肆意神话,不尊重历史,才是对先烈最大的侮辱啊。
在某些方面,某些人的做法,比日本的右.派更毒更坏杀伤力更强。
大队书记抬起头,随手点着群山的方向:“那上头就打了好多仗,那个血啊,多少天味道都散不掉。哎呀呀,真是惨,好多人就盼着看到把日本人赶跑的那天,结果也没人见到。”
山峦叠翠,暮霭沉沉,那连绵不断的青山埋了多少忠骨?他们为了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却没人睁眼看到抗战的胜利。
所有人都沉默了,跟先烈们比起来,他们是如此的渺小。
“牢骚太盛防断肠,风物长宜放眼量。”胡将军意味深长,“你们今天有的一切,全是前人牺牲得来的,不是老天爷送到你们面前的。”
他又转头看着自己的儿子,“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沾沾自喜的小聪明,最后只能害了你自己。”
胡杨的脑袋都快贴着胸口了,看也不敢看他父亲。
余秋觉得这孩子挺倒霉的。像他这样的大院子弟,爹妈还没有被打倒的,十之七八都会想方设法安排进jūn_duì 里头。
胡杨倒好了,明明是个将军之子,居然也下乡插队,还要挨他老爹一顿批评。
她跟田雨对视一眼,琢磨着是不是应当帮胡杨说几句话。最起码的,得给这对父子都有台阶下呀。
余秋朝田雨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开口。现在自己这个黑五类崽子,还要提防着周家大哥认出声音来呢。
田雨伸手指指自己的鼻子,拼命地眨巴眼睛,死活不敢开口。
余秋推了她半天,她才支支吾吾强调道:“胡杨很好的,很进步。”
她的表情太过于认真,搞的大队书记都忍不住笑了。
胡将军仍旧意犹未尽:“不要老想着老子英雄儿好汉,以为是父辈打下的江山。要说功劳,对这个共和国而言,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功臣。你大爹没有功劳吗?你大爹仍然踏踏实实扎根农村建设家乡,而不是进城当干部。”
大队书记赶紧摆手:“哎呀,你这个人哦,当了将军还是这副样子。非得戳人心窝子吗?明明晓得我大字都不识几个。我怎么当干部?人家拿了文件过来找我签字,我还得让人家再念一遍不成?万一人家故意糊弄我,写一套又说一套呢。”
他拍着大腿,扯开嗓子盖棺定论,“好好好,都是好娃娃。别说是我们杨树湾,整个红星公社贫下中农的眼睛都看着呢。好不好,我们心里头没数啊。”
他抬头看了眼天,又猛的一拍脑门子,“哎哟哟,你们看我,老糊涂了。跑过来就光顾着讲闲话,都忘了正经事。赶紧的收拾一下,省里头文艺宣传队的同志有演出。”
一直蹲在边上不吭声的周家大哥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他们也过来了呀。我还以为他们已经走了。”
“哈,说是船在中途出了岔子,开不了了。县里头要想办法重新调船过来,差不多要到晚上十点钟才能走。”大队主任连声感慨,“好同志呀,他们等的时候也不休息,就决定连我们杨树湾也慰问演出了。”
余秋下意识地看了眼胡将军,心中暗道不晓得宣传队下这个临时决定跟他有没有关系。
毕竟做得好,也要领导能够看得到。
大队书记并不在意宣传队到底为何而来,只催促这群念过书的娃娃:“赶紧的,你们见多识广,也给出个节目来。”
女知青们连连摆手,全都表示自己不擅长此道。
男知青们哪里肯相信,郝建国更是直接抓着余秋:“她们说不会也就算了。余秋,你糊弄谁呀?龙生龙凤生凤。你妈可是……”
他话没说完,惊觉自己好像失言了,赶紧往回收话头子,结果牙齿磕到了舌头,疼得他呲牙咧嘴。
旁边的同伴们全都用控诉的眼神瞪着他。
周卫东更是咬牙切齿地示意口型:“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余秋侧着脑袋,没有吭声。
田雨赶紧转移话题:“那我们就来个小合唱吧,唱《铁道游击队》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怎么样?”
众人全都点头称好。说实在的,劳累了这么多天,要真让他们扯着嗓子喊,他们也喊不动。这歌儿好。
余秋悬着的一颗心也落了地。妈呀,合唱好,合唱可以混。像她这种五音不全的人,冒充钢琴家的女儿实在是太没有说服力了。
大鲤鱼烤好了,酸菜杆子烧鱼杂跟贴玉米糊糊饼也起锅了,直接装在脸盆里头,四个男知青两人抬一盆往祠堂送,跟大家伙儿一块儿吃。
胡将军跟在后面,脸上总算浮现出满意的笑。
众人走上大路的时候,刚要左转,右边村口方向就匆匆忙忙跑过来个人,推着独轮车,急得满头大汗:“大夫,大夫在这儿吧?我老婆要生了。”
余秋抬眼朝独轮车里头看,这才发现车斗里头窝着个大汗淋漓的女人。
因为车斗是v字型的,她肚子又高高隆起,连成了一个元宝的形状。
得, 还看什么文艺演出呀,赶紧的,正经事要紧。
余秋赶紧示意人进屋,颇为惊讶:“你们怎么跑这儿来了?”
她的知青点医疗站刚空出来,甚至连白石灰都没刷呢,更加没有对外头宣传。照理说,他们家应该过来找大夫上家里头才对。
“我们坐船的。坐了一半,我老婆肚子疼厉害了。船东说你这边管生娃娃,我就问人借了车把我老婆推过来了。”
他们两口子是红星公社旁边杜家边公社的,长期被大队派着在国营农场打零工。也没有工资,酬劳就是农场养猪场的粪便,在生产队上工分。
这回双抢农忙,他们也回队里头干活,刚结束了往农场赶,不想他老婆的肚子突然半路上疼起来了。
“本来想忍忍的,到了农场再说。结果越疼越紧,船东就让我们上岸来,说正好有大夫。”
余秋一边摸孕妇的肚子判断胎方位,一边笑着应了句:“那船东消息还挺灵通啊。”
“是方英的男人。”胡奶奶听到声响,已经从厨房里头打了热水过来,放在床边。
余秋挑挑眉毛,笑道:“那可多亏得他给我们做宣传。”
她拿了听诊器,听了会儿宝宝的心跳,又伸手摸肚子,数了一刻钟的宮缩。
做完产科检查之后,她示意姑奶奶:“奶奶,这个孩子你来接。”
胡奶奶下意识地要拒绝,不行的,她都多少年不接孩子了。既然小秋在,当然小秋接好。
“没事,奶奶你来。”余秋笑嘻嘻的。
讲再多的理论知识也比不上亲自动手实践一次。杨树湾不可能天天有人来生孩子,她们必须得珍惜每一次机会。
孕妇的丈夫也赶紧央求胡奶奶出手。
说实在的,看赤脚大夫这副娃娃的样子,年纪还没自己老婆大呢,他真不放心叫个小姑娘来接生。
胡奶奶眉毛眼睛皱成一团,叫两边架着央着,只好勉为其难地点点头表示同意。
余秋让胡奶奶也给大肚子做了遍检查。
这人骨盆条件很好,宮颈也非常松软,胎头位置很低,宮缩更是一阵接着一阵,产程进展非常顺利。
胡奶奶抬头看了眼窗外,估摸着照这状况,天完全黑下来之前,娃娃能生出来。
这可是大好事,黑灯瞎火的,做什么都不方便。
田雨好奇心强,试图想要围观全场。
余秋赶紧打发小姑娘去祠堂看演出吃饭:“别耽误了,贫下中农还等着你们演出呢。”
生孩子的场景还是别让小姑娘看比较好,免得留下心理阴影。
田雨回头看看,只得重重地叹了口气:“那好吧,等孩子生下来,你可得赶紧过来。”
余秋点头,带着胡奶奶在井边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
杨树湾没有自来水,余秋就在井边做了个竹筒,竹筒微微倾斜,漂□□消毒从低处出口落下,好歹达到流动水洗手的条件。
胡奶奶表情极为严肃,认认真真拿肥皂洗干净手之后,看到宝宝的头已经开始往外头冒,这才打开接生包,戴上手套,准备接生孩子。
她接生的方法更加类似于余秋穿越前比较流行的无保护会荫分娩,基本上不干预产程,让孩子自己出来就好。
这种办法跟八年制《妇产科学》书上讲的不一样,但余秋并不认为是错误的。事实上,国内有些医院也已经开始推行这种方式。
她在旁边看胡奶奶接生,从头到尾只指点胡奶奶在胎头娩出1/3的时候,右手五指张开,轻轻挡着胎头,防止孩子过快的冲出来,以至于损伤了产道。
这个小家伙并不大,估计六斤重都没有。放在秤上一称,果然只有五斤四两重。
妈妈生他也没受太大的罪,下面更是没有裂伤。
余秋笑着给胡奶奶抬轿:“还是我们胡奶奶厉害,瞧瞧,都不用缝针的。”
胡奶奶有点儿害羞,嘴里头嘟囔着:“娃娃不大嘛,大了就要受罪了。”
她揉着产妇的肚子,小心翼翼地拉下了胎盘。
余秋也伸过脑袋去帮忙检查胎盘的完整性,防止有胎盘残留时,产妇突然间开口道:“医生,我还想生。”
余秋跟胡奶奶都大吃一惊,难不成她俩全摸失手了,这居然怀了个双胞胎?
余秋赶紧伸手摸产妇的肚子,叮嘱她先不要往下用力。
然而已经迟了,产妇控制不住她自己,往下拼命一挣,掉下个红彤彤的拳头样的东西。
等定睛看清楚那东西究竟是什么,余秋不由地倒吸了口凉气。
妈呀,子宮脱垂的病人她见多了,可她真头回见到生个孩子直接把子宮生掉下来的人啊。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故人未辞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那就送回去
余秋大脑一片空白。
她当然知道子宮脱垂的病人应当怎样处理, 连手术指征她都能一条条地背出来。
这种典型的重度脱垂患者, 毫无疑问应当选择手术治疗。
但这都应当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她应当怎么办?
明明这位产妇还是第一次生孩子, 明明整个产程进展的非常顺利, 明明她们没有动用任何助产技术,明明孩子也很小,按道理来说应该没事的,偏偏她就子宮脱垂了。
而且还脱得这么彻底。
哦不, 漏掉了一条,这是位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妇女, 属于子宮脱垂的高发人群。
余秋真忍不住想要哀嚎, 可现在她首先要做的是赶紧处理掉下来的子宮。
妈呀,无论如何, 都先将子宮塞回头再说吧。
可要命的是, 这人一动,子宮会不会再度掉下来?毕竟整个产道恢复需要时间 。
胡奶奶要比余秋沉静多了,她直接抓着掉下来的子宮就塞回头,沉声吩咐:“好好躺着,不许往下用劲,知道吗?”
产妇只觉得先前有个东西掉下去了, 现在又被放了回头。她懵懵懂懂的, 只会连声称是。
余秋心惊胆战, 生怕她一个咳嗽, 子宮又掉下来了。现在任何可能用到腹压的动作, 都是巨大的灾难啊。
好在产妇最近并没有感冒受凉,近来排便也正常,不然真是麻烦中的麻烦。
余秋将她的丈夫喊进屋,直接交代情况:“你老婆怀孕的时候没少干活吧?身体吃大亏了,生孩子的时候,子宮就掉下来了。子宮知道吗?就是娃娃在她肚子里头待着的那个地方。这回生完了孩子,她必须得好好休养。”
那男人也不知道听明白没有,只连连点头:“我晓得的,生过娃娃要坐月子。”
余秋现在听到坐月子这三个字就头皮发麻,赶紧强调:“坐月子也得开窗通风换气,不能大夏天的给人盖大棉被,大棉袄。不然会热出毛病来的。”
男人笑了起来:“我家也没大棉被大棉袄啊。”
他头回当爸爸,看老婆好好的,孩子也健健康康,高兴的很,只惦记着问胡奶奶买鸡蛋,好给老婆补身体。
余秋头痛,再度强调:“卧床静养,你也不要想着上班了,必须得好好养着。”
产妇跟她丈夫全都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他们得去农场干活呀,这是不能入了工期的,不然生产队肯定扣工分,说不定这份工作也会丢了。
余秋没办法教训他们到底是工作重要还是健康重要?因为在这里,在这个时代,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
这对夫妻在农场虽然没有工资拿,但跟农场职工吃同样的伙食。
现在的农场职工生活其实也不好,什么都要限量供应,但比起农民已经好很多。
最起码的,他们能够顿顿吃上白米饭,汤里头是有油花的,因为食堂大师傅每天都拿剃干净了肉的大骨头熬汤。
谁不会用脚底投票啊,他要了是误了工时,明儿就有消息灵通的人顶了他的位置。
产妇留下来休养也不行,休养包括休息跟营养两个部分。他之所以要把妻子带过去,主要想的就是能够让妻子也能够吃点儿好的。
余秋叹了口气,只得赶紧抱来稻草,临时打成地铺,躺着教授产妇盆底肌修复操。
她年纪还这么轻,才生了第一个孩子,手术治疗未必适合她。
只好先保守试试,再看她后面恢复的情况。
“生了没有?”
房门被敲响了,何东胜伸进脑袋来,笑着道,“他们还等着听小秋大夫唱歌呢。”
再看余秋躺在地上做骨盆运动,他忍不住挑起眉毛,“哟,小秋大夫这是打算跳舞?”
跳你个大头鬼!余秋没好气:“这是产后恢复操。”
胡奶奶一见何东胜就眼睛发亮,立刻伸手把人拉进门来:“快快快,东胜,也别藏着掖着了,给人家扎针。”
何东胜看着趴在产妇身旁的孩子,满头雾水:“怎么了这是?孩子都生下来了,扎什么针啊?”
“子宮掉下来了。”胡奶奶满脸一言难尽的表情,“年纪还这么轻,你赶紧扎几针吧。”
何东胜连连摆手:“我那三脚猫的功夫还是算了吧。听小秋大夫的。”
“我也没办法。”余秋叹气,“这儿什么都没有。要是你知道怎么扎针的话,就试试看吧。”
产科教科书上倒是说针灸对于治疗子宮脱垂有用,但实际上除了治疗产后尿潴留他们会请针灸康复科会诊之外,基本上产科不会劳烦中医的。
何东胜看了看产妇,仔细问了一通平常身体状况,又让人伸出舌头来,还抓着人的手腕子,搭了会儿脉象,这才勉为其难地点点头:“我跟你说实话,我也不是什么正经大夫。自己从草药书上看来的,扎了未必有效,说不定你就是白挨针。”
产妇倒是不怕扎针,她做工时伤到腰,农场的大夫就给她扎过针,一点儿也不疼。
她丈夫听说又来了个大夫要给扎银针,立刻高兴的不得了,还连声夸奖:“你们杨树湾医疗站真不错,大夫都是顶呱呱的。”
何东胜拿酒精棉球给扎针部位消毒,闻声就是笑:“我这叫死马当成活马医。正经的,你就应该上县医院去。”
产妇连连摆手:“不去不去,我生个娃娃而已,去什么医院啊。”
农民都是这样,小病忍着大病等死。多少人一辈子都不可能迈进医院的大门。因为他们没钱看病。
余秋也猜出来了。
大肚子第一胎生孩子,肯定疼了不少时间才生下来。这中间船明明经过了公社卫生院,他们却坚持要到杨树湾才生,其实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省钱。
何东胜身上没有带银针,而是问余秋借的。
余秋的这盒银针,又是卫生院的丁大夫送的,只是她除了在自己身上又扎了几回委中穴来缓解腰痛外,并没有在其他病人上试过。
何东胜让产妇屈起腿,事先让人做好思想准备:“这其实治疗程度轻的情况比较管用。你这样的挺严重的。下次要是再怀孕生娃娃,必须得先去医院看看情况。不然怀上了搞不好也得流掉。”
他给余秋指了位置,示意余秋跟他一块儿双侧扎针。
长芒针尖沿着产妇腹股沟朝耻骨联合方向透刺。
余秋感觉到针被吸住,有了所谓的得气之感后,何东胜吩咐她:“捻吧,跟着我的速度转。”
扎进人体内的银针捻转幅度由小到大,频率由慢渐快,到最后余秋都怀疑产妇会吃不消了。
产妇果然喊了一声:“哎哟哟,抽起来了。”
何东胜笑了:“那就代表有效果了。就是这样的抽动感。感觉到有东西往上面升了吗?”
产妇立刻表示肯定。
余秋十分怀疑这是心理效果,不过良好的心理暗示总不是什么坏事。
何东胜拔出了针,问余秋借了纸笔写下穴位的名称,交给产妇丈夫:“行了,连着扎10天,隔一个礼拜以后,再持续10天。要是还没效果的话,那就真没效了。”
那男人小心翼翼:“不能埋线吗?”
何东胜挑挑眉毛:“先试试这个方法再说吧。”
余秋赶紧补充:“我教你的方法每天都要做。不要怕麻烦,这个做好了,比你打针吃药效果都好。”
何东胜看了她一眼,脸上的笑容加深了,十分肯定地点头:“对,要听小秋大夫的。”
产妇跟她丈夫连连点头。
余秋莫名有些沮丧,总觉得他们夫妻俩像是看在何东胜的面子上,勉为其难才答应的。
明明她才是这个医疗站的医生。
何东胜抬头看了眼桌上的闹钟,笑着示意余秋:“去看表演吧,他们今天唱《红灯记》。”
余秋摇摇头,即使产妇跟她的丈夫似乎并不太相信她,她还是得在边上看着:“我要写产后观察记录。你跟胡奶奶去看吧。”
何东胜笑了起来:“《红灯记》我看了好多回,还是坐在这儿歇会儿吧。祠堂的蚊子实在太多了。”
“你们这么多人,身上全是汗,蚊子不找过去才怪。”胡奶奶笑道。
余秋眼珠子一转,赶紧催促胡奶奶:“奶奶,那你给他们送几把扇子过去吧。”
胡奶奶一拍大腿:“哎哟,这还真是的,我给他们拿几把扇子。”
屋子里头又安静下来。
产妇的丈夫喂妻子吃糖水炒米荷包蛋。因为产妇暂时不能坐起来,所以那一碗糖水炒米似乎永远都见不了底。
余秋每隔半小时过去看一看她下面出血的情况,然后又重新回到竹椅上,就着煤油灯光翻看那本《赤脚医生手册》。
何东胜看她手捏成空心拳捶着腰,突然间站起身道:“我给你扎两针吧。你这腰是不是被撞过?有一阵子了吧?”
余秋点点头:“来的那天,船在渡口翻了,砸到了我的腰。”
“难怪呢。你这是受了伤以后又没调理好,所以一累一变天就老犯。”何东胜走到了余秋身旁,在她后腰位置按了按,微微皱眉,“你才这点大的年纪,怎么有个老腰啊?”
余秋浑身僵硬。
干产科医生的基本上没有腰好的,手术台接生台上多了,多半都会落下腰腿方面的毛病。
可这些症状从哪方面讲都不应该出现在一个15岁的小姑娘身上。
余秋急中生智,含含糊糊道:“有人踢了我的腰,一直没好。”
何东胜反应过来,她家都被抄,父亲下牛棚,母亲被逼的自杀。
覆巢之下,岂有安卵?估计这孩子没少受罪。别看那些小姑娘小小子一个个都细条条的,闹起革命来下手真是一个狠准稳,折磨起人来花样百出。
何东胜微微皱眉。
他拿了银针过来,安慰了余秋一句:“没事,我给你多扎几次,以后好好养养就好了。”
余秋绷紧的身体这才放松下来,感觉这一天实在过得太刺激了。
何东胜将她额头上的刘海往后梳,吓得余秋不轻,本能地往后仰:“你干什么呀?”
开什么玩笑?多少姑娘就靠刘海拯救脸型了。头脸比得多好,发际线要多优越才敢肆无忌惮的大光明啊。
发型可是女人的第二张脸。
何东胜点着她额头正中的位置,笑道:“这里,这里有个腰痛穴,别翻你手上的书了,那上面很多穴位都没有讲到的。”
他手往下按,疼得余秋忍不住皱起了眉头,连着脚后跟都感觉一阵酸胀。
何东胜笑了起来:“这就对了,没事多按一按。”
他一边说话,一边拿酒精棉球消毒额头正中的位置,然后抓起银针扎了下去,扎到一定深度之后,就用往上提针,如此反复震荡,差不多一秒钟一次,持续了足有三五分钟之后,他才松开手:“晕不晕的慌?”
余秋举起手指头晃了晃,感觉还好,就是又麻又胀的。
何东胜点点头:“那就留针一个小时吧。”
余秋想点头表示同意,又怕上下晃动脑袋会让扎进去的针掉下来。于是她只好又伸起手指头,屈指勾了勾。
何东胜扑哧笑出声来,觉着这孩子实在是好玩。
余秋可没有取悦生产队长的意思,她悻悻地抓起《赤脚医生手册》,准备继续阅读。
何东胜伸手按住了书,摇摇头道:“你还是直着脖子吧,最好别弯,省得头晕。”
他翻开书,找到针灸那一章,“我来念,指给你看穴位。”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今天又是学习的一天 1个;
感谢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