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都市>七零妇产圣手> 作品相关 (1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作品相关 (12)(2 / 2)

他一斧头下去,整个知青点都抖了三抖,然后悲哀的事情发生了,斧头劈在门槛里,死活拔不出来。


何东胜赶紧阻止要上去硬拔的男知青,自己走到门槛边,朝门槛踢了几脚,那卡住的斧头晃了晃,终于松开来。


周卫东赶紧冲过去,拔出了斧头。


胡将军饶有兴致地看着何东胜:“你这几脚准的很啊。”


一脚接着一脚,力气都是累加起来的。


何东胜笑道:“小时候力气小,砍树斧头老卡着,时间久了就有经验了。”


只是两个门槛也做不了多少木框子,想要大面积种植的话,还得想其他办法。


胡杨又吸溜了一口面条:“竹子也应该能够浮在水里头吧?”


毫不意外的,马后炮胡会计遭到了众人的唾弃。


想个事情都慢半拍。


胡杨委屈,明明刚才是周卫东说要找木头的。


胡奶奶又一次出门喊:“吃饭,都赶紧给我吃饭,面条都要全坨在锅里头了。”


她直接过来拉何东胜的胳膊,“吃完了再做,有多少事情你怕做不完的。


何东胜企图挣扎:“我先把秧苗都下到水里头,不然得干死了啊。”


“先把插好的这些放水沟里头,剩下的用桶泡着。”胡奶奶一双手执掌乾坤,完全不肯松开,“年纪轻的时候别不当回事,把胃饿坏了,等老了还是你自己吃亏。”


何东胜哪里是胡奶奶的对手,只得作罢。


秀秀已经给何东胜盛了面条过来。


双抢结束,各个生产队要么休息两天,让社员处理下大忙期间家里头积压下来的活计,要么还是按照老时间上工,反正都不用起天不亮上早工了。大家伙儿也总算都能坐下来踏踏实实吃顿早饭。


何东胜看着碗里头卧着的荷包蛋跟面汤上泛着的油花,笑得眼睛眉毛都弯了下来:“哎哟,我贪胡奶奶的好东西吃咯。”


“又不是我的,今儿鸡婆还没来得及下蛋。”胡奶奶痛快的很,直接指着胡将军道,“我也是沾光的。”


余秋福至心灵,惊讶地看着胡杨:“今天你生日?”


她记得有些地方的传统就是生日的时候吃长寿面卧鸡蛋。


按照胡将军对儿子的严厉程度,没个正经事,他好像还真不会让儿子吃鸡蛋面。说不定胡奶奶给做了,他都要再训斥一顿胡杨的。


胡杨茫然地抬起头,侧脸问田雨:“今天多少号啊?”


田雨歪着头想了想,不太肯定的样子:“十四还是十五来着?我记不得了。”


反正天不亮就起床干活,天黑透了才回家,她感觉不到日期的变化。


胡奶奶扑哧笑出声:“今儿六月六,礼拜天,要开箱晒衣服的。”


平常看着怪聪明的娃娃,讲起正经事,竟然一个比一个糊涂。


胡杨恍然大悟:“那就是了。嗯,今儿我生日。”


他说的轻飘飘的,跟旁人的事情一样,半点儿激动的情绪都没有。


余秋被这孩子闹得哭笑不得:“你也真够洒脱的啊,这都能忘了。十八岁生日,好歹也是个大日子。”


按照她穿越前学校的习惯,还会组织学生参加成.人仪式。


她就说昨晚上胡将军怎么会突然间下乡来了呢,原来是为了替胡杨过生日。


当着人前,胡将军面对儿子的时候总是板着张脸:“过了十八岁就是正经的大人了,自己做什么事,都要心里头有数。人对自己严格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不知道是不是昨夜的父子谈心起了效果,胡杨对着父亲居然不再大气不敢喘一声,反而相当活泼,笑得眼睛都弯成了月牙,声音也轻快的很:“我晓得咯,爸爸。”


这一声“爸爸”,叫的胡将军反而有些撑不住,他别扭地转过脸去,嘴里头还嘟囔了句什么。


余秋看他凳子上像是突然间长出了牙齿,咬他屁.股似的模样,忍俊不禁。她赶紧埋头吃面条,生怕叫人看出来她在偷笑。


何东胜看了眼小赤脚医生,下意识地将凉拌黄瓜丝往她的方向推了推:“都多吃点儿啊,给我们小胡会计的生日添添热闹。”


这孩子估计是睹物思情,想她爸爸了。


也怪可怜的。


吃过饭,何东胜又从生产队库房里头翻出了破渔网,直接撑在木头订好的框子上。制成的浮床看着有点儿像古代晒纸时用的模板。只是孔隙当中要插上秧苗。


胡杨在边上帮忙,突然间喊出一句:“我知道用什么做秧盘了,就用渔网跟竹子就好。”


他兴奋地跟众人比划,“下面是小花坛,里面装沙子,等到稻种发芽之后,我就把这个秧盘架在上头,苗不就从空隙中冒出来了吗?”


要是都在水上长得话,他连插秧的步骤都可以省了,直接一个个秧盘放进水里头,方便的很。


“可以啊,胡杨。”余秋竖起大拇指,“你这脑袋,绝对是这个。”


郝红梅正跟着田雨蹲在水沟边上拖空心菜浮床,准备掐长出来的嫩菜叶。她眼睛往边上瞥,兴奋地大喊:“哎,有螺蛳啊,好几个大螺蛳。咱们摸点儿,中午就又加个菜了。”


说着,她伸手就要够吸附在踏板边缘的螺蛳,结果这已经是被大佬盯上的主。


潜伏在旁的蚂蟥迅速从螺蛳伸出吸盘而造成的与硬壳之间的空隙钻进去,郝红梅还没反应过来时,螺蛳就变成了个空壳,跌入水坑中。蚂蟥肥胖的身子又快速移动,盯上了另一个螺蛳。


少女的尖叫声响彻天空时,何东胜刚好插完了最后一棵秧苗。


郝红梅带着哭腔喊:“蚂……蚂蟥,好可怕啊,蚂蟥。”


余秋搂住这可怜的姑娘,安慰她道:“没事,你看,蚂蟥吃螺蛳的,不吸血。”


她话音一落,突然间反应过来,“何队长,我找到用什么养蚂蝗了。”


她伸手指着空螺丝壳,“就是它。”


果然跟她最初想的一样,蚂蝗的食物来源还是在水中。


余秋伸手揉揉郝红梅的小脑袋,夸奖这姑娘:“咱们家红梅真是聪明又厉害。”


真宝藏女孩呀。


郝红梅眼睛里头含着两泡泪,太可怕了,她一点儿也不想发现蚂蝗还吃螺蛳。


她以后都不敢再吃螺蛳了。


余秋在心中暗笑,千万不要立这种flag,回头姐做道香辣田螺,看你吃不吃。


她蹲在水沟旁边,一声不吭地盯着蚂蝗。


那几只肥肥的蚂蝗小心翼翼地待了半天,感觉人类好像对它们没有什么威胁,又胆大包天地伸长了脑袋。


蚂蝗移动的方式有点儿像没有壳的蜗牛,它们极有耐心,非得等到螺蛳冒出脑袋的瞬间,就瞬间如闪电搬出击,直接钻入螺蛳壳中,吞噬掉里面的嫩肉。


郝红梅吓得心慌手抖,在边上又想看又害怕,整个人都蜷缩在陈媛的怀中。


太可怕了,难道余秋不觉得蚂蝗很恶心吗?


余秋心道,现在蚂蝗在姐姐眼中就是钱。为了钱,她连田鼠都能忍受,何况是蚂蝗呢。


连着观察了几只之后,余秋基本肯定蚂蝗的确可以靠螺蛳为食。


不过除了螺蛳之外,蚂蝗还需不需要补充其他食物来源来满足全面营养?


这个问题只能请教专业人士了。


杨树湾没有通电,自然不会有电话。就算想要咨询中药材公司的人,最方便的办法也是去公社借电话打到中药店去问。


胡将军要坐船回城里,他直接邀请何东胜等人上船:“别打什么电话了,电话里头未必能说清楚,还不如直接过去问,最好能当面看到,一次头把事情解决掉,总比问了半拉子做无用功强。


何东胜赶紧谢过胡将军,回了趟家拿了个布口袋就出门。


那里头装着他自己晒干的蚂蟥以及生产队其他人收的蝉蜕。


后者也是味中药,药材公司过来收,完整的是一分五一个,有人家孩子手脚灵活的,一个夏天也能攒下好几块钱。


胡将军又招呼其他几个知青:“都去县城逛逛吧,看看缺个什么东西,正好买回头。今儿礼拜天,你们也该松快松快了。”


胡杨立刻起身,他的确有一堆东西要买。红星公社的供销社卖的东西太少了,他还有好几样东西没有造出来呢。


田雨等人却直摇头,小田老师才不管什么礼拜天呢,反正这个夏天她一定要讲完四年级的课。她还想着如果等到开学再讲完五年级的课,这些学生可不可以跟公社小学的孩子一块儿考公社初中。


韩晓生他们则表示得赶紧回公社上班去了。大忙半个月,肯定积了不少事,他们正好趁着礼拜天拾掇清爽了,好继续开展工作。


最后手上没急事要立刻处理的人,居然只剩下余秋。


刚好她也的确想去县城,她要摸摸这儿的底子,看看是不是有更多能够挣点儿外快的门路。


胡将军最爱看年轻人积极主动工作,他夸奖了几句知青,也不再硬劝人,只叮嘱众人好好珍惜在农村锻炼的机会,便抬脚往外头去。


秀秀跟着八队上工,胡奶奶收拾屋子。转过身,她发现桌上菜罩子底下多了个没封口的信封。


她正琢磨着这是哪个娃娃丢下的,再一捏里头,是粮票跟纸币。十斤的全国通用粮票跟三块钱。


胡奶奶还是早在十多年前,干部下乡驻点时住在他家时,才见过这种粮票。


胡奶奶重重地叹了口气,这都什么习惯哦,个个都爱塞钱塞粮票。这胡杨肯定是随他爸爸,瞧这大手大脚的,十斤粮票要吃多少顿啊。


※※※※※※※※※※※※※※※※※※※※


当年城市居民的粮食严格实行计划分配、凭票供应。末成年人每人每月23斤,成年没工作的每月27斤,参加工作的每月29斤,强劳力每月30斤。粮票等票据凭户口本到居委会领取,一个季度发一次。粮票注明了使用月份,当月的当月用,逾月作废,翌月的不能提前用,遗失不补。粮票分地区、省和全国通用几种。全国通用的粮票,一般是给流动性较大的公务人员,如jūn_rén 、在外长期执行任务和超大型国企的人员等等。地方人员出省公干,可凭单位证明到指定的部门用地方粮票换取全国通用粮票。全国粮票没有使用年限,凭票每购10斤粮食可购一两食用油。


所以胡奶奶见到全国粮票,就晓得是胡杨的父亲留下的。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水葵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发挥积极性


大船顺风顺水, 沿江蜿蜒而下。太阳刚露出半张脸, 江上清风扑面而来,舒爽宜人。


胡杨看着江面上浮现出的太阳, 兴致勃勃地问余秋:“看, 像不像溏心蛋。”


余大夫伸手捂脸,完蛋了,集体堕落。你好歹也是将军之子,标准的高干子弟, 怎么现在看什么都能扯到吃上面。


不过红日的确很像溏心蛋,煮熟了, 缓缓浮出水面那种。


大约是因为在水里头泡过, 所以那光芒居然不刺眼,反而显出了柔和的色调。


江水被染红了, 红色安静地蔓延到河流两岸。水田里头插着的秧苗已经挺直了腰杆。红配绿, 美得质朴又明亮。


乡村总是醒来的分外早,农民没有礼拜天的概念。虽然还不到早上七点钟,已经有社员在田头忙碌。


那一小块一小块葱郁的农田,里头的翠色浓郁的几乎要滴出来了。


胡杨高兴地大喊:“看,好漂亮的小麦。”


“这是芝麻!”船舱里传来胡将军的怒吼,“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东西。”


可怜刚得意不到半天的胡杨, 立刻又缩下脑袋蔫吧了。


余秋好奇地伸长了脖子, 原来芝麻长这样啊, 她还真不知道。


一簇簇的, 挺直的秸秆, 叶子碧绿。


她不由得看笑了:“我还以为咱们这儿只种油菜收菜籽呢。”


“这是自留地。”何东胜笑了起来,语气略带点儿调侃,“像这种山地还种得好的都是自留地。”


胡杨瞪大了眼睛,茫然地问了句:“为什么?”


人多力量大,应当集体的地种的更好啊。


余秋心念微动,她想到昨天晚上听到的大队书记的抱怨。


是啊,没错,人都会舍得为自己的东西下力气。所有违背人类本性的政策,最终都会导致失败。


种庄稼乃至于种所有的农作物,说到底一个水一个肥,这二者其实是可以通过人力进行扭转的。肥地可以拖成瘦地,瘦地也可以改造成成肥沃的良田。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的确可以胜天。


她清清嗓子:“因为自留地从头到尾都是自己种。这块地上究竟缺水还是缺肥,种的人心里头清楚,也就能相应性的给予解决的措施。但是生产队的话就不一样了,每天大家都是集体劳动,每一块地的具体情况,干活的人反而不清楚,如果固定下来,比方说这一亩地始终是哪几个人打理,说不定情况就会好很多。”


胡杨仍旧迷惑:“那种的时候,既然发现有问题,为什么不直接跟生产队长说,生产队来处理呢?”


余秋真不忍心打击天真的孩子,说个屁,凭什么要说,说了还给自己找事。说了他又有什么好处呀?


她绞尽脑汁给出了一个答案:“因为有些事情是介于好跟坏之间的,你非要说不行的话,其实也行,但你要说行的话又有点儿欠缺。这种情况你让社员怎么说?还不如分开来让大家负责。”


何东胜点点头:“你说的是计件工分,生产队栽秧割稻子也这样记的,几个人负责一亩田。”


这样干完的人可以歇歇脚,能够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余秋摇头:“我说的不是这种临时性质的,而是长期持续性。”


这种临时性的计件工分完全不适合农业生产。因为农业生产并不能立刻看到成效。


就说栽秧吧,秧苗栽下去了,重点看的不是速度,而是秧苗能不能成活。


要是一味的追求速度,迅速把秧给插好了,但是秧苗不能活下来,这其实反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当年大越进的时候追求的多快好省,从本质上来讲并没有错误,可实际上,多与快可以迅速的看到,好跟省却没有量化指标,所以才导致了浮夸风的盛行。


同样的在生产队使用计件工资也是这么回事。


胡杨来了兴趣:“那你说要怎么算?”


“对事不对人。”余秋眉头微蹙,“我看现在生产队定工分是定死了的,一个人是拿什么工分,定下来之后就始终是这个公分。这样很容易打消大家的积极性。”


工分高的始终高,工分低的,长时间都是低,很难再调整。前者可能懈怠,后者则是失望,不想干活。


拖后腿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集体财产变少,工分高的人也拿不到钱,同样也不愿意出力。


胡杨皱眉:“工分都是生产队开大会决定下来的,也不是谁的一言堂啊。”


社员都不能做决定,那还有谁能定下来工分的高低呢?


“土地呀。”余秋笑了起来,“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干活有没有出力出力,有没有出到点子上,庄稼地最有发言权。伟大的主席不是教导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吗?庄稼地调查了多少年了?它对人最有发言权。”


何东胜觉得小赤脚医生说话极为有趣,饶有兴致地追问下去:“那你要土地怎么给人定工分?田又不会说话。”


“看收成呗。”余秋笑容满面,“田不会说话,田会写字。产出来的稻子,麦子,油菜籽,就是田写的字。量多量少,量好量坏,一目了然。”


“田写了字之后,又要怎么记工分呢?”船舱里头传来了胡将军的声音,“社员可是凭工分算收入的呀。”


余秋不假思索:“每亩田现在是700斤的任务量,是不是?那么刨除这700斤的公余粮任务之后,剩下的就是种这亩地人的工分。到底要怎么算?他们自己内部讨论决定就好。大队不管生产队定工分,生产队也没必要管合作小组如何定工分。”


只要脑袋瓜子转得够灵活的人,都会选择自己亲近的人作为合作小组。


不出意外,就是自己的家人。


其他人就算木讷,也会有样学样。


再说农民本身也不笨,有自己的生存智慧,看他们家家户户将一分地的自留地打理的如此生机勃勃就知道了。


胡将军从船舱伸出脑袋来,看着余秋笑:“你这娃娃倒是很能想啊。”


余秋面带微笑:“我想的是如何让广大社员同志吃饱吃好,只有营养充足人的健康状况才会好转,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才能够真正推行下去。药补不如食补。”


胡杨兴奋地连连点头:“对,没错,就该这个样。大家伙儿只有吃饱吃好了,才有力气干活呀。”


没力气还怎么建设农村?


胡将军只微笑不说话。


胡杨已经开始发散性思维:“种田需要肥料,除了农家肥之外还有化肥,还有农药,用化肥跟农药,也是合作小组跟生产队申请,到时候从他们全组的工分里头扣。”


余秋忍不住又插了句嘴:“我还有个想法,其实生产队可以多养些鸭子。这些鸭子平常就交给社员照应。”


胡杨有些算不过来,试探着提问:“那这工分应该怎么算?算鸭蛋吗?”


“不,算鸭粪。”余秋正色道,“昨晚上那个大肚子她丈夫不是在农场当短工嘛,人家也不赚钱的,就是将养猪场的猪屎交给生产队作为报酬。”


既然要沤农家肥,那鸭粪也是肥料的重要来源。


而且小鸭子放在稻田里头吃浮萍吃浮游生物吃螺蛳,可以省下好大一笔饲料费用。相当于农民可以白得农家肥来源。


余秋咽下了另外一点,农民需要上缴的鸭蛋数目是固定的,多余的鸭蛋就归他们自己所有。这其实也是笔隐形收入。


种田需要重劳力,但是养鸭子却是老人跟孩子都能做的事,这相当于将全家人的潜能都发挥出来了。


这一切,上面仍旧可以扣着集体的大帽子,是广大社员同志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为国家做贡献。


何东胜立刻表达了对余秋想法的支持:“我看养鸭子就挺好,起码省下了好大一笔肥料钱。鸭子在稻田里头划水,还起到了松土的作用。”


社员一开始可能会害怕,但有那20亩稻鸭鱼共生田做示范,总有人胆子会大起来的。


要是旁人恐慌,组起来的合作组不敢要那20亩水田作为自己分到的对象,那他来管那20亩田。


“你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胡杨兴致勃勃,主动请缨,“加上我们三个吧,我们四个人负责20亩试验田。我们细细地做,我就不信种不出来。”


他今天就去县城的书店找资料,跟着技术员教的做,肯定能办好。


哈,到时候所有的试验都成功了,那肯定整个生产队,哦不,是整个杨树湾,整个红星公社的稻田都长得又肥又壮。家家户户的大人孩子也不愁吃不饱,还能时不时吃到生产队上缴完了剩下来的鸭蛋呢。


反正浮萍是现成的,螺蛳也是现成的,不愁没有饲料喂。


余秋看这孩子两个眼睛比太阳光都亮的模样,忍不住笑着摇头:“那螺蛳可真是不够吃了,我还要指望它养蚂蝗呢。”


一个小水沟自然是不够的,如果养得好,的确可以考虑稻田。


反正基本上有一点可以肯定,蚂蝗吃荤腥,不吃稻子。


螺蛳现在是廉价,到处可得,但如果大家养鸭子养的多了,螺蛳恐怕就不够用了。她的蚂蝗又要吃什么呢?


船上的水手到甲板上抽烟,听到他们说螺蛳,立刻笑着主动搭话:“螺蛳呀,螺蛳多的去,护城河里头随手一捞一大把呢。”


螺蛳不是受欢迎的水产品,因为烧螺蛳需要大量的佐料,尤其的费油。不给足了料,烧出来的螺蛳也不好吃。


况且当地有句俗语叫做垃圾婆吃螺蛳,不是讨饭的,最底层的饿得要死的人,是不吃螺蛳的。


农村好一些,基本上没太多讲究。城里头人却对这一点尤为看重。


没有人捕捞,有些生活污水却又直接排到护城河里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护城河自然遍地都是螺蛳。


“就在前头。”水手伸出胳膊一指,“那片河到处都是螺蛳。”


众人大喜过望,其他地方沟河都是集体的,他们去捞人家的螺蛳容易起纠纷。


护城河没关系呀,她就像位慷慨的母亲,源源不断地为自己的孩子们做着奉献,不求回报也不会找他们算账。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我要换一个名字 30瓶;yoyo1015 10瓶;水叮咚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菜场是个宝(捉虫)


水手说的护城河其实是连着护城河的一个大水塘, 就在渡口边上。


虽然通了电, 不少人家也有电风扇,但在县城, 水塘仍旧承担着防暑降温以及储备水源的作用。附近有些人家的生活垃圾就直接丢进去, 导致水质浑浊,塘里头长了大量水草跟螺蛳以及水藻之类的浮游生物。


胡杨在乡下泡了一个月,很有广积农家肥的意识。他心痛地指着塘里头茂密的水草道:“这个可以沤肥。”


余秋伸长脖子仔细辨认:“这好像是水葫芦,可以喂鸭子喂鹅的。”


唉, 她在农村待久了,也形成定势思维。这个水塘要是能养鸭子的话, 肯定连饲料都不用喂。


其实小鸭子挺好的, 基本上不叫。


船快要停下的时候,水手从舱里头拿出个倒三角体用长毛竹固定住的渔网, 当地人称之为淌网。他抓着长毛竹杆子往水下伸, 不多时渔网就像到了底,然后他再拎出来,在水中晃晃,冲洗干净淤泥收回网。


金晃晃的太阳底下,渔网中收获不少,有两条巴掌大小的鲫鱼, 还有好几个大河蚌以及壳子近乎于半透明的河虾;不过最多的还是螺蛳, 这一网捞上来, 足足有五六斤重的螺蛳。


大约是常年缺乏人类作为天敌, 这些螺蛳存活的时间似乎都不短, 不少壳子上都长着厚厚的青苔。


水手笑嘻嘻的:“你们要捞螺蛳的话,这儿多的是。”


他话音刚落,船要靠码头了。


船长走出来,看他手里头的家伙,立刻眉头大皱:“也不嫌脏,垃圾堆里头长出来的东西。”


水手不过十七八岁,活泼的很,对船长的畏惧也有限。他朝着自己的领导做了个鬼脸,然后告诫自己的新朋友们:“你们要捞的话,最好一大早来捞,不然可能会被人呢嫌弃的。”


船长见叫不动他,直接捋着袖子过来要拽人耳朵:“叫你不要吃这些,蚂蟥钻螺蛳壳。到时候蚂蟥进了你的肚子,在里头吸血,你哭都没地方哭去。”


水手被船长拽走了。


余秋突然间冒出一句:“看,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蚂蟥吃螺蛳啊。不过只要不是生吃,将螺蛳煮熟了的话,就不用担心蚂蟥吸血的问题了。”


何东胜笑了起来:“有些地方喝生水的。柴草不够烧,就只能喝生水。”


杨树湾是因为背靠着山,可以上山捡树枝,还能挖草根,所以省着点儿总还是能喝上开水的。


他说话的时候,船靠在了码头边上。不远处的踏板边上,有人在捶洗衣服,旁边人直接拿水桶担水。一桶水上来,她带着的小孩就从桶里头捧着水喝。


胡杨顿时惊呼,他没想到县城里头的人居然可以比杨树湾的社员还不讲究。


那水哪能直接喝,他都看到水里头的水藻了!


胡将军上了码头,他要从县城转车,直接回部队去。听到儿子的大呼小叫,他立刻冷冷地看了小儿子一眼:“你以为老百姓都过着大院里头的日子,吃白饭馒头,喝烧开的自来水?


胡杨瑟缩着脖子,相当识相地不敢再吭声。


胡将军反而叹了口气,伸手摸摸他的脑袋,又从口袋里摸出十块钱塞给儿子:“爸爸等着看你们把祖国建设成.人人都喝上烧开的自来水的那一天。”


胡杨立刻挺起胸膛:“爸爸,我们肯定能做到的。”


胡将军在渡口跟孩子们分了手,除了钱之外,他还极为体贴地给胡杨留了粮票。不然他们在县城拿着钱也找不到吃饭的地方。


三人沿着大水塘边上走了一圈,发现这个池塘之所以卫生状况堪忧,有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靠近菜场。


眼下蔬菜属于少数绝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凭票购买的物资,但是同样不允许自由买卖。居民想要买菜都得去国营菜场,菜场的蔬菜来源则是郊区人民公社的蔬菜供应基地。因为是定量的统购统销,所以生产队基本上只种植好长易活且产量高的大路货。


现在是蔬菜上市高峰期,冬瓜、南瓜、黄瓜、豇豆跟辣椒之类的堆成小山,想吃其他蔬菜,对不起,没有。


由于不用担心成本跟销路问题,菜场对待自己卖的蔬菜也极为简单粗暴。卖不完拉倒,天热由着它们放坏了,然后作为垃圾倒掉。


胡杨看着倒在菜场门口烂了一半的黄瓜,心痛得无以复加:“这个腌起来做酸黄瓜的。”


他家阿姨就会做酸黄瓜,就算不加鸡蛋一块儿炒,直接滴两滴香油拌一拌,他就着也能淘两大碗稀饭。


胡会计话音刚落,旁边巷子里头就蹿出两个七八岁大的孩子,胳膊上挎着足有他们半个身子大的竹篮,动作灵活的从烂菜叶当中拖出坏了一半的黄瓜,然后又翻找出一捆烂得已经滴水的空心菜。


就是在什么都缺的杨树湾,这样的菜也恐怕喂鸡,鸡都不吃,只能丢进草肥塘里头沤肥。


那两个孩子却完全不嫌弃,接着又扒拉出烂糟糟的豇豆,然后在从菜场里头出来的一个打了赤膊的男人训斥声中逃之夭夭。


男人嘴里头骂了声小兔崽子,七点钟就卖完的菜,到九点钟才来,活该只能捡烂菜叶。


胡杨看着那两个同样打着赤膊只穿屁.股上缝着补丁裤衩的小孩,突然间反应过来,他们既没钱买菜也没有能力同大人们争抢头一波剩下来的比较好的菜。


“其实这些可以沤肥。”余秋显然要比胡杨冷酷的多。


她在医院里看到过更多穷困潦倒的人,她解决不了的问题她就暂且放下,她只看现在她能做的事。


“这个季节菜场每天肯定都产生大量的垃圾,这对菜场来说是负担,但却是很好的肥料来源。”


其实在她穿过来之前,就有很多专家提过将菜场垃圾变废为宝,变成有机肥还田。但她生活的时代人力成本已经很高了,工厂都常常招不到工人,何况是又脏又臭的垃圾处理工作。


可是这个时代不同,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人力。


为了解决城市青年学生就业问题,所以安排知识青年下乡。


为了缓解大量青壮年劳力过剩问题,所以兴建基础设施。


农民从天到晚忙忙碌碌,其实做的主要还是两件事,一个是解决水的问题,具体表现通常是挖水渠。另一个就是沤肥,为了增加农田的肥力,他们甚至会从山坡上铲地表土跟青草还有牲畜粪便混合在一起沤肥。


比起这些,显然从菜场拖烂瓜菜回去沤肥效率更高。杨树湾有乌篷船,要是每天过来捞螺蛳的时候,可以顺带着将垃圾运回去。


养猪场的圈肥已经有很多人盯上了,早就轮不到他们。菜场却是随处可见,完全可以好好挖掘。


不过这个味道很够呛,最好设计个挂在船尾巴上的箱子,垃圾装进去之后立刻盖上盖子,应该可以缓解不少味道。


胡杨眼睛发亮,连连点头:“这主意不错。”


只是要想促成这件事,还得菜场的人答应。


胡杨兴冲冲地跑上去,决定促成这桩美事。看,一个得了方便;一个得了肥料,多美的事情啊。


然而饶是胡会计嘴巴都要说干了,刚才那个赤膊男人却板着脸,死活不肯答应。他们菜场的垃圾有环卫工收,不劳旁人费心。


何东胜从包里头摸出盒香烟,笑容满面地凑上前打招呼。


铩羽而归的胡杨只得悻悻退下,哭丧着脸问余秋:“你说他怎么就油盐不进呢。”


余秋看着何东胜给光膀子的男人递烟,目光落在香烟盒上的时候,她突然间冒出一句:“我知道要怎么做太阳能灶了。”


胡杨没反应过来:“啊?”


“给胡奶奶做个烧水的太阳灶啊。”余秋指着何东胜手中的烟盒,“看,那是锡纸,将锡纸贴在锅上就可以加强吸热而且不用担心会被烧掉了。”


锡纸的具体燃点是多少,余秋不清楚,但她知道肯定不低。因为锡纸烫啊,而且某些瘾.君子烫.吸的时候用的就是锡纸。


胡杨也眼睛发亮,高兴地拍余秋的肩膀:“可以啊,余秋,你这脑袋瓜子也是这个。”


说着,他竖起了大拇指。


今儿他上县城来,就打着想找找看到底要怎样才能弄个太阳灶的事情。刚才他爸爸说全国还有很多人连口热水都喝不上,直接从河里头捞凉水喝。那该有多少病菌啊。


如果全国人民都用上太阳灶的话,那又要节约多少煤呢?这些煤又能支援多少国家建设呢?


余秋被她拍得差点儿一口气没喘上来。再听他的雄心壮志,她直接要背过气去。


她赶紧苦口婆心地把人往回拽:“你先把这个太阳灶弄出来。因地制宜啊,我国有很多地区日照短,而且天寒地冻阴雨绵延,未必合适。”


尽管有如此多的限制条件,功效似乎打了不止一半的折扣,胡杨仍旧高兴得不行。


能节约一户人家的用柴,能省下来一斤煤也是好的。况且太阳烧水,还不用怕烟呛到呢。


余秋下意识地想要叹气,年轻人到底不一样。看看这孩子乐观热血的,老阿姨都要被感染了。


何东胜谈判归来时,沉浸在太阳灶喜悦中的胡杨连谈话结果都忘了问,直接表示大家兵分两路,他要去买东西了。


万一去迟了,东西都叫人卖光了可怎么办。


余秋不得不提醒他:“挖土机,你还要造挖土机呢。”


胡杨挥挥手,头也不回地往前走:“晓得唻,我这趟绝对满载而归。”


“那你买好了东西去药店跟我们碰头啊。哦不,中午十二点我们还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