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小说>都市>七零妇产圣手> 一篇通讯稿结束之后,又是慷慨激昂的乐曲。 (1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篇通讯稿结束之后,又是慷慨激昂的乐曲。 (10)(1 / 2)

巧差事多的是人愿意干,也不容易轮到他这个外乡人啊。


余秋高兴起来:“这倒是不错。兰花这个病例一定得追踪,我要看她的预后情况。”


说话间的功夫,他们已经走到了兰花面前。


比起半个月前,三位小姑娘母亲的气色又好了些,显然将养的不错。她牵着手的小女儿正睁着一双黑漆漆的大眼睛,满怀好奇地看着面前的大人们。


瞧见那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时,她惊讶地伸出手,大声喊了起来:“哇!蓝眼睛!”


她的表情是如此的生动,旁边人都被她逗笑了,大队书记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对,是蓝眼睛。三妞妞,走,大爹带你找姐姐们去,让你妈妈自己慢慢走回去。”


兰花笑容满面:“哎,大爹,麻烦你了啊。”


女儿活泼好动,虽然乖巧懂事,但毕竟年纪小,免不了玩心重,她真怕自己招架不住。


廖主任已经等不及,积极主动地在前头带路,领着领导跟客人们往山里头去,嘴里头还一个劲儿的催促:“快点啊,等你们看完了医疗器械厂,还可以赶回公社去上夜市呢。我保准顶顶热闹,顶顶有意思。”


余秋瞧着廖主任的上山路线就眼皮子直跳,快点儿个屁,装模作样,这家伙显然是在绕远路啊,还不晓得前头有什么等着他们呢。


不待她多腹诽几句,前头已经传来热热闹闹的声响。


胡奶奶指挥婆婆婶子们将山坡湖泊上长的稻子拖上岸来收割,然后直接撒了活了泥巴吹过芽的麦种,再重新推回水里头。


那收割机咔嚓嚓的,一排排稻子就倒在地上,哦,不,准确点儿讲是倒在打稻机里头。


农机合作社又对他们的农具进行了升级改造,收割脱粒一体机,最适合用于这种小面积作物。


人推着机器走过去,稻子就首尾分离,脱了粒的稻草被抛在旁边,叫胡奶奶他们耙成一束束的,打成了草把子。


整个山坡热闹纷呈,大家分工合作,全都忙得不可开交。就连来了金发碧眼高鼻深目的外国人,忙碌的婆婆婶婶们也没有心思抬起头多看一眼。


哎呀呀,就是洋人嘛,她们又不是没见过。去年不也有洋人过来,还扛着个大机器,说要在这儿拍电影来着。


他们杨树湾人见多识广,才不会为这点儿事情大惊小怪呢。


倒是小秋大夫回来,胡奶奶没办法假装看不到。她松下手上的活计,过来抓着姑娘的胳膊,心疼得厉害:“你等着啊,太阳灶上焖着鸡呢,晚上你给我好好喝鸡汤。”


余秋伸出胳膊抱住老人,安慰她道:“我就是在县城里头耽搁了几天,卫生防疫站找我有事。我好好的,什么事都没有。”


胡奶奶心疼地摸着这姑娘单薄的脊背,还说没事,人都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架子了。


可现在情况不对,现在他们有重要的任务呢。胡奶奶松开手,又开始在机器前头忙碌了。


没错,廖主任带着人绕远路的心思昭然若揭,他就是为了让外国友人好好看一看他们的现代化农业收割。


那种大机器他也见过,不过每个地方情况不一样嘛,他们讲究的是因地制宜。


小型农具合作社是从自身根本出发,满足了广大社员同志们对于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求。这么好的东西,他就不信还入不了外国人的眼睛。


廖主任跟大队书记的这番苦心没白费,起码洋鬼子脸上露出了笑脸,还有人扶着手上的照相机对着劳动中的妇女们卡擦擦连着按下快门。


中年干部非常满意,总算冲廖主任微微点了点头,钻石正面表达了对他的认同。他感觉这个基层干部有点搞头,的确有两把刷子。


收割现场到底吵闹,而且灰尘满天,客人们只要在旁边见一见就好,他们还得朝着医疗器械厂出发。


廖主任跟大队书记挤挤眼睛,看眼前的架势,这个农机厂应该也能保住。这体现了什么呀?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灵活机变,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完全从实际出发搞生产。


余秋本来心里头有点儿堵,结果看着两人挤眉弄眼,眉毛眼睛跳舞都快蹿上天的样子,她又忍不住好笑。


是啊,人生在世谁不想痛痛快快,可谁又免得了装孙子的时候呢?越是肩上担着责任,越是有这么多人指望着你吃饭,你就越得在外面低头哈腰,不管什么手段,把东西弄到手再说嘛。


过刚易折,柳条才能承受压力。


众人一路往山上去,毫不意外地碰上了在水池边整理羽毛的鸭子跟在草丛间吃草的兔子。一只只小东西都怡然自得,看到人也不害怕,继续悠悠然地做自己的事。


这种野趣显然打动了宾客,照相机响个不停,简直闪瞎人的眼睛。就算这样,他们居然都没有吓跑小麻鸭跟长毛兔。


它们常年跟人打交道,晓得这群家伙就是想从它们身上捞钱,没有要宰了他们吃肉的意思,所以完全没必要害怕。


余秋估摸着是养猪场还要再往上头去,实在没道理把人带上山再拖下山,否则他们肯定也能“偶遇”散养的猪群。


廖主任还在夸奖余秋呢:“我们的赤脚医生不仅要给人看病,村里头的鸡鸭猪牛生了病,他们也要想办法的。这个搞自然养殖,就是结合了生态养殖跟草药预防,在他们的饲料里头增加草药,减少了鸡鸭鱼兔子猪生病的概率,使得它们茁壮成长。”


他伸手指着前面的庄稼地,“我们使用玉米、土豆以及山芋跟草药套中的技术,既充分利用了光照以及土地,又减少了病虫灾害发生的概率跟农药的使用量。这动物植物都长好了不容易生病,人在这儿生活自然也就健健康康,有利于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嘛。”


余秋忍不住在心中给廖主任竖大拇指,这个她可真得好好夸奖一下领导干部。没错,健康是个整体的观念,必须得综合统筹规划,人畜共患疾病可不少。


何东胜在旁边笑,看那些外宾不停地拍照,就冲余秋眨眨眼睛,然后压低了声音跟她咬耳朵:“大爹准备做展板呢,就做在我们村口边上。”


这些照片就是他们最好的宣传名片,也是他们的护身符。


国家让外国人参观他们杨树湾,就代表他们杨树湾做得好,能拿出手给人看。


要是谁还在背后诋毁他们杨树湾,就是在质疑国家政策,专门跟中央对着干。


余秋也跟他咬耳朵:“你们应该找人过来拍录像做成宣传片,到时候弄成电影一遍遍放,谁来了都放宣传片给他们看。”


她本是带着点儿调侃的意思,不想何东胜却难掩惋惜:“本来是联系了电影制片厂的。结果他们也在接受意识形态调查,抓白专路线,所以没搞成。”


不然的话,小秋开刀给外国人看的场景拍成电影一遍遍的拿出去放,才是护身符呢。


余秋看了他一眼,忍不住想伸手摸摸他的脸。她的田螺小伙儿哦,真是傻的可爱,又聪明的吓人。


廖主任既然都让鸡鸭登场了,小兔子也竖起了长耳朵,怎么会放过蘑菇木耳呢?


这会儿田里头没长,那必须得树下的走起。他们没走几步,果然不期而遇采蘑菇的小姑娘。


小田老师跟育红班的小老师两人一队,正领着一群小姑娘小小子认认真真地采蘑菇呢。马上就要霜降了,地里头的蔬菜肉眼可见的品种变少,他们的蘑菇木耳可是重要的副食品组成部分。


蘑菇长在架子上,刚好他们能够到。木耳挂在树梢头,那就是两位老师的工作。


廖主任大老远地就跟两个小老师打招呼,还故意夸张地强调:“哎呀,还是你们工作做得到位,寓教于乐,尊重孩子的天性。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习惯,让他们领略劳动的美与劳动的意义。”


他叽里呱啦的话实在太多了,小孩子明显不耐烦听。


大队书记牵着的三妞妞欢喜地冲上去找自己的姐姐。那头的二丫则扭过小脑袋,直接挥舞着两条小胳膊,喜气冲天地跑过来。


廖主任瞧着自家干女儿那喜不胜喜的模样,顿时一颗老父亲的心荡漾。


哎哟,瞧瞧他眼神多好,找了个厉害能干的老婆不说,还收了乖巧懂事的干闺女。瞧见干爸,反应多热情啊。


廖主任张开双臂,就等着自己的干女儿乳燕投林。他可有半个月没见二姑娘了,小二丫真是越长越可爱,瞧着就叫人欢喜。


可怜老父亲胳膊张开了半天,也没感觉到炮弹冲击的分量跟怀抱中的温暖。他疑惑地睁开眼睛,顿时感觉自己的内心受到了重重一击。


炮弹不是没有发射,只不过爱的子弹是对准了余秋。小二丫欢喜地冲进余秋怀中,一把抱住自己的师傅:“小秋大夫,二丫好想你呀。”


余秋看着她那太阳花一般的圆脸蛋,忍不住就是吧唧一口:“小秋大夫也好想我们二丫啊,我们二丫顶顶好了。”


说着,她伸出手,就想抱抱亲亲举高高。结果手都扶到了二丫的胳膊底下,她却悲伤的发现自己根本就抱不动。


可怜的师傅只能抱着自家很有分量的小徒弟,顺带着又吧唧了一口:“我们二丫现在越长越好啦。”


二丫还没有意识到师傅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只搂着人一个劲儿的叽叽喳喳:“石头爷爷没有骗二丫,小秋大夫果然很快就回家了。石头爷爷要知道的话,一定会很高兴的。”


余秋摸着她的脑袋,柔声道:“石头爷爷晚上就知道了呀。”


二丫惊讶地抬起眼睛,十分困惑:“石头爷爷已经找到家里人了吗?哇,好快哦。”


余秋满头雾水,疑惑地问何东胜:“什么找家里人?”


何队长言简意赅:“老石大爹说已经想起家住在哪儿,他回家去了。就是调查组进驻的时候。”


余秋大惊失色,真是要拽着何东胜大吼大叫,开什么玩笑啊?他们怎么能够让老石走?外头还不晓得有多少人盯着他呢。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myope 25瓶;mmmmmary 20瓶;胖团爱吃团团 15瓶;长月、夭华、淇淇 10瓶;君?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她没有理由辜负


余秋抓狂, 在暴走的边缘疯狂试探。


找亲人?找个屁的亲人!他现在对家人来说就是负担,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负担。


家人又怎么样?冷血的家人她见多了, 把老头老太丢在医院里头撒手不管,一旦死了还要挟尸要价的又不是什么稀罕角色。


老石的家人要想管他这个糟老头子的话早管了, 为了伟大的格命,他的家人早就迫不及待地跟他划清界限了。


所谓同甘易共苦难,当年老石风光的时候,估计家里头人没跟着少沾光。可惜他们以为这光理所当然, 完全不值得珍惜更加谈不上感激。等到因为老石,他们被人另眼相看的时候,他们就该记恨了,全怪这个死老头子。


一个老头子, 七老八十的老头儿,开过直肠癌手术,上过化疗,身上还带着人工粪口,癌症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复发,他们到底有多大的心啊,居然就让这老头走了。


余秋恨不得掐死何东胜。


她的田螺小伙儿平常挺聪明的人,怎么这会儿就这么傻呢?人家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呀。


当初她虽然没有明说, 可是态度已经很清楚了, 这人情况特殊, 根本就不是什么普通病人, 谁需要他回忆什么家里人在哪儿啊, 他又没失忆。


说个不好听的,他这样还不如失忆呢。


何东胜想开口解释,可是当着这么多外国人跟领导的面,他又什么都不能说,只能被女友愤恨的眼神一路盯着进了医疗器械厂。


厂子里头正忙忙碌碌。工人师傅们都没有下班,他们要趁着天黑前做完最后一批工,然后吃饭紧接着去夜校开始学习。


师傅要给这帮徒弟上课。


余秋都没有心思推销她的医疗器械了。


她将客人交接给陆师傅他们后,就直接拽着胡杨到边上,厉声质问:“你是怎么搞的呀?老石走了你不知道吗?”


胡杨满头雾水:“我晓得啊,他自己走的。”


余秋看他这副天真明媚又无辜的傻白甜模样就想动手揍死这娃。


“他要走你就让他走,你脑袋瓜子到底装的什么啊?就算当时调查组进驻搞不好容易发现他的身份,那么藏进山里头躲几天,也比他这么贸贸然就跑出去强啊。”


别看老石现在好像身体恢复的不错,每天还跟着郑大婶他们上工,这个前提是他每天不能劳累,一日三餐有人管,到点儿就睡觉,日常护理工作能够持续进行,拥有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你让他在外头风餐露宿几天试试,前头几个月好不容易养出来的一点精气神,保准分分钟就散架了。


胡杨被她骂得狗血淋头,可怜的不得了:“他也没问我呀,他走的时候都没跟我打招呼。”


小胡会计当时发现老石不见了,也吓得不轻,生怕他被调查组的人带走了。


结果郑大爹他们却告诉他,老石是自己回家去了。老石想起了自己的家人,就坐着船走了。


郑大婶跟老太还有秀华特地给他做了厚衣裳,又给他准备了行李,郑家人都替老石欢喜。


既然是想起了家里人,那就再好不过了,他在外头待这么久,家里说不定早就急疯了。


胡杨面对满脸淳朴的郑家人,还能再说什么呢?


余秋还是想掐死胡杨,郑家人不明所以放老石走了也就算了,他不知道想办法追吗?真要是半路上被人逮着了,那就完蛋了。


好吧,贺阳现在都生死未卜,估计也分不出心去抓老石。况且如果她没有猜错的话,胡家人先前摆了龙门阵,玩了出灯下黑,故意让贺阳以为老石早就离开了本省地面,不晓得跑到哪个旮旯角落里头去了。


也许在官面上,老石已经死了。毕竟当初他们就是误以为直肠癌术后的老石没了命,才稀里糊涂把人拖出来丢了出去。


只不过后来贺阳怀疑其中有诈,这才追查发现了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他要将这件事情一床大被压下,直接下定论也不是不可以。


毕竟这场浩劫当中死掉的几个老帅,还有人是被匿名火化的,过了好多年才找到骨灰跟坟墓在哪里。都变成一捧灰了,真正要追查起身份来,其实比登天还难。


随便找具尸体代替老石火化,将这件事情定了性,反而是最轻省的做法。老石的家人都已经抛弃他了,谁还去计较这些啊?


格命当中死掉的人多了去,一个个追究的话又怎么追究的过来。


但是,这并不能保证没有人继续追查老石的下落。贺阳自己不好亲自动手,那后面他还会安排其他人,说不定一直都有人盯着杨树湾呢。


每天这么多来来往往的病人跟家属,一个个甄别起来的确困难。可是调查组一进村,就有人忙不迭地离开,怎么会不落了有心人的眼睛?


胡杨愁眉苦脸。他是真的不知道,不仅他不知道,按照他父母的意思是他们都不知道。


老石并没有再联系胡家人,他上了船就这么晃晃悠悠随着大江东去,哪个晓得他究竟会在哪儿落脚呢?


余秋两只手捏得咯咯响,又想揍人了,没有粮票就算有钱的话,老石都买不到吃的,他们的心可真够宽的啊。


不想小胡会计却轻轻地叹了口气:“心不宽不行,我爸爸的好多朋友都被打倒了。有的人调查了很多年,现在都没个定论。”


余秋一下子说不出话来,她是穿越者,带着旁观者的滤镜看待以前的一切。但对于经历的人来说,这就是他们的人生。


除了坦然的面对人生的一切遭遇,并且试图宽解自己外,他们还能做什么呢?


前头的陆师傅正在回答外国友人的提问:“当然,我们都是自愿下放的,因为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大部分,如果农村的科技不能发展的话,那么实现技术进步就是一句空话,我跟我的同事还有朋友们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农村逐步实现工业化,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四个现代化。”


他的表情看上去真挚极了。看着此刻的他,谁能想到前天晚上他还在崩溃中,恨不得砸了他们正在研究的一切。


有什么意义呢?他问余教授,他们所做的一切有任何意义可言吗?他们不过是想做点儿事情,怎么就这么难呢?为什么做了事的人反而成了罪人?


余教授没有办法回答他,看样子他自己找到了答案,又或者,大家都得学会自我宽解。


假装一切都是发自本心,坦然地面对生命赐予自己的一切。


陆师傅慷慨激昂完毕之后,其他前来支援的工程师们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


没错,他们从大型医疗器械厂的研究所过来,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农民朋友们,好让他们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每个人都争先恐后,表达自己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对于自己工作环境的满意。他们是来奉献的,从未想过享受。


然而余秋却清楚得很,下来支援的工程师们在她被抓走前就已经有意见,给上级打报告要求回去。


毕竟亲人不在身边,乡村再世外桃源也是乡村,他们是习惯了大城市的人。


看,大家都要学会坦然的接受生命赐予的一切将它们当做生命的馈赠。


陆师傅从人群中央退出来,瞧见余秋发呆,他冲年轻的赤脚医生微微笑:“怎么啦?你怕我会说什么出格的话吗?我又不是傻子。”


对着外国人说什么出格的话啊,一来没有任何用处,他又不是什么羸弱的旧政权,指望国际社会为他做主。


再说他要脸呢,家丑不可外扬,当着外人的面,他怎么也得说好话。说不定讲的次数多了,他自己也就相信是真的了。


余秋不知道该怎么接陆师傅的话,他只能看着头发泛灰的老人又重新脸上堆积起微笑,回到了自己的同事身旁,继续接受外国人的提问。


何东胜在旁边安慰了句余秋:“你不要想太多。我看老石临走前一天晚上跟刘主任说过话,说不定他自己有什么安排呢。”


余秋轻轻叹了口气:“但愿吧。”


第二天早上,她在卫生院见到刘主任的时候,嘴巴张了几张,话都到嘴边了,最终又被她咽回肚子里。


其实问了又有什么意思呢?刘主任认不认识老石?认识又怎样?不认识又怎样?


老石去哪里了?刘主任到底知不知道呢?知道如何?不知道又如何?反正他是绝对不可能告诉自己的。


就像她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老石的身份一样,那么老石的下落,也同样不需要知道。


这个人就像一颗闪亮的流星,在她的生命中短暂的出现了一瞬,然后又消失不见。


余秋收敛了心神,朝食堂走。


今天她有大手术,要开一台腹腔镜下的膀胱癌根治术加膀胱再造术,她必须得集中起全部的精力,首先得好好吃一顿。


今天一大早,杨树湾的社员基本上都出动了。大家伙儿私底下互相传话,往后红星公社的交流会或者说整个江县各个公社的交流会能不能再搞起来,主要就看他们今天热闹够不够了。


这么一来的话,就连胡奶奶都顾不上再给他们精心准备早饭。反正所有人都是上公社吃。


公社革委会的食堂、副食品店还有粮管所的小吃店跟卫生院食堂天不亮就开放,满足大家的吃饭需求。


余秋进了食堂,也不跟大家伙儿抢桌子,直接打了大骨头汤面又加了个刚煎好的荷包蛋,准备端上楼去吃。


她转头的时候认出了张好久不见的熟面孔,快过年的时候生孩子却意外被发现主动脉夹层的那位产妇小芬的婆婆。


婆婆身边陪伴着的不是儿媳妇,而是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瞧这估计年逾古稀,不过精神头倒是好,气色也很不错。


小芬的婆婆正在跟老太太说话:“奶奶,我说你没来错吧?我们红星公社啊,这年把的功夫好生热闹的。多少人特地坐了大船过来瞧。前头我儿子就说了,春天那会儿我没赶上农交会,真是白错过了一场好热闹。”


那老太太饶有兴致地看着窗户外头,颇为感慨的模样:“我已经很多年没见过,这么欢闹了。”


小芬的婆婆笑容满面:“那还不是因为主席英明,政策好。打倒了林飚这个卖国贼,大家伙儿就不瞎胡闹了,一门心思的抓格命促生产,这才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您尝尝这个大骨头汤面,卫生院的师傅做事可精细了,东西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不然医生护士埋汰他呢。”


余秋笑着过去打了声招呼,顺带着询问小芬的情况,又跟老太太问好。


小芬婆婆称这位是自己娘家的长辈,好多年没到杨树湾了,今天听说有热闹,就跟着过来瞧了瞧。


“我家小芬啊,好的很。”小芬的婆婆笑得合不拢嘴,又伸手抓着余秋,“多亏了你呀,小秋大夫。要不是你当时一眼就瞧出问题来了,说不定我家小芬连命都没了。”


余秋赶紧摇头,表示不敢居功,还是靠工人医院的教授们做出的诊断又给了积极处理。最重要的是她这个婆婆跟她家儿子好样的,坚持给小芬治疗,所以人的情况才能稳定下来。


她也没有跟人多寒暄,简单打过招呼之后就端着搪瓷缸子出去。


她走到门口的时候,还听见小芬的婆婆在跟那位老太太夸奖自己:“厉害着呢,别瞧着年纪小,那手上的技术真是扎实。不管什么毛病叫她眼睛瞧一瞧,再上手摸一摸,就有数了。这方圆百八十里,十村八乡的,就没有不夸她好的。”


余秋转过头,瞧见那陪同外宾的中年干部见了老太太人,就立刻上前打招呼。


她又收回了脑袋,低声问何东胜:“你还找了他们啊?”


她就说学术界跟政界其实是两条线,就算穆教授他们联系上了感兴趣的外国人,想要促成这件事也必须得有官方出面。


在这个意识形态大于一切的时代,外国人并不是想去什么地方就能去什么地方,他们必须得经过官方的审批,才能看到那些官方希望他们看到的东西。


“也不是要找。”何东胜解释,“我上工人医院找穆教授他们,想这件事情要怎么办。刚好就在医院附近碰到了小芬跟她婆婆。话赶话的,就说了。”


跟高层递话无比艰难,有的时候首长的司机比县长市长还管用。同样的,老领导家里头的保姆也有跟领导说话的机会。


老人住院时间长了,儿女又没空陪伴身旁。保姆就跟老人扯闲篇,好歹打打岔,不然这一天天的日子实在太难熬了。


保姆从小生活在乡下,也没得什么心养情,可以给人说西吉就只能说说乡野生活。


他们红星公社热闹着嘞,每年春秋还搞交流会。


他们红星公社出能耐人嘞,像她家的儿媳妇,教授都说是死里逃生,全靠卫生院的大夫火眼金睛,一眼就瞧出了大问题。


嘿,说她吹牛呢?才没有。她瞧见工人医院小礼堂里头放的电影啦,那开刀的大夫就是他们卫生院的小秋大夫。


别不信哦,厉害着呢,开出来的刀就连教授都说好。


余秋可以想象小芬的婆婆是怎样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在老领导的面前刷自己的存在感的。


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她不过是做了自己的份内之事,人家就拼了命地想要帮助自己。


这个世界太冷漠太残酷,所有人都是依靠别人的善意与温暖才生活下来的。


她侧过头,朝着小芬婆婆所在的方向,无声地道了声谢谢。


她走进手术室,她要开始战斗了,他不能辜负了这么多人的煞费苦心。


外国人的摄像机打开了,麻醉药推入了病人体内,她洗手上台,开始今天的手术。


卫生院外头的世界热闹纷呈,虽然这个农交会开的仓促,却丝毫不影响大家伙儿的热情。


摊子上的货物不断减少又不断增加,摊子前的客人不断离开又不断走来,人与物的交替,划拨的是时间的轨道,留下的是日光的温度与影子的痕迹。


太阳挂在山头的时候,余秋结束了今天的手术。她缓缓嘘了口气,然后示意大家清点器械准备退出腔镜。


廖主任虽然嘴巴上将腹腔镜手术吹得天上有地下无,今天却是第一次见到。手术结束后,他看余秋的眼神都不对了,感觉这个小赤脚大夫还是挺可怕的。


要是她也伸两个杆子到自己肚子里头,说不定切了自己的心肝脾肺肾,完了自己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不想余秋看着他,倒是认真地给了他建议:“廖主任,你要是开刀的话,最好首选腹腔镜。你的肚子太厚了,到时候东西不好掏,开完刀口子也不好长。”


廖主任跳脚,感觉这姑娘实在太不会讲话了,说什么不好,居然说他开刀。


余秋却是满脸无辜,她说正经的呀。


他们腔镜中心的老师一致认定,之所以外国人会发明腹腔镜技术,完全是因为国外的大胖子实在太多了。


那么厚实的一个人往手术床上一躺,压垮了手术床不说,那个肚子厚的,开刀的人一条胳膊伸进去都探不到底。


人的手不够用,那就只能借助机械的帮助啦。所以说腔镜技术的发展最初的推动力肯定是因为开腹手术进行不下去。


廖主任可不乐意听她胡说八道。再说他哪里胖了?今天他们家招娣瞧见他时都心疼的哭了,说他瘦得太厉害了,一定要给他好好补补,争取早日养回头。


就连他家的小女儿都不认识他了,肯定是因为他马瘦毛长,瞧着就没了气势。


余秋送完病人回病房,又叮嘱自己的徒弟跟护士注意观察,然后微笑着送外国友人出卫生院。


按照他们的行程安排,竟然已经看了宫腹腔镜手术,下面自然该好好体验民情,逛一逛中国农村的集市。


大概是因为手术顺利,让领导觉得长了脸,那位中年领导居然破天荒地邀请余秋也一块儿出去逛逛。


“劳逸结合,我们的医生还是要讲究生活的。”他朝卫生院长点点头,竟然还开了玩笑,“小秋大夫就被我们借走了,早退几个小时,你可不要扣人家的工资呀。”


卫生院长赶紧笑着解释:“扣不了的,小秋大夫拿的是大队的工分,卫生院不给她开工资的。”


那中年领导愣了一下,半晌才点点头:“哦,没错,赤脚大夫是农民。”


廖主任在旁边添话:“这贫下中农专出能耐人,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才能有大智慧。”


他点点头,破天荒地准许赤脚医生可以提前下班,好好陪陪外国友人,也顺带着帮他们答疑解惑。


余秋却谢绝了领导的恩准,她从李伟民手里头接过个口袋,然后毕恭毕敬地送到这一行人领头的那位史蒂夫博士手上。


“先前您说对于我们编写的教材很感兴趣,小小礼物不成敬意,这一套我们编写的教材就送给您。希望我们两国的医学界可以加深交流,彼此促进沟通,共同进步。”


说着她将一本本书都摊开来给人做介绍,“因为时间仓促,很抱歉,我来不及将它们翻译成英文了。我相信你们一定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廖主任瞧见那一堆教材里头夹杂的医学小故事合集,顿时喜上眉梢,都不记得要记余秋刚才说自己胖的仇了,在心里头都夸了句这小赤脚医生果然会打蛇随棍上。


既然国家都允许她将医学故事小册子作为礼物送给外国友人,那谁还能说这是非法出版物?这不是要打国家的脸吗?哪里有这么个道理呢?


廖主任目光看着那中年领导,眼神无比真诚,似乎在请示,要不要他劈手夺了那小册子直接撕碎了?毕竟现在还在调查非法出版物的事情呢?


中年领导微微蹙额,十分头痛这些人给他出难题。可这个时候他怎么能够将小册子再收回头,要让人家怎么看啊?


于是他不得不硬着头皮给事情定了性:“余秋医生是我们赤脚医生的先进楷模扎根农村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服务。她积累出丰富的临床经验,写成的这些教材,对于其他赤脚医生,医务工作者以及人民群众,都有一定的帮助。礼轻情意重,在我国送书是极为高雅的事情,小小礼物,还请你们笑纳。”


廖主任笑逐颜开,立刻张罗着人帮忙拿东西装着。哎呀,这么多书,捧在手里头可沉了。


他扭头喊余秋:“走吧,你也出去松快松快。”


余秋笑着摇头拒绝:“不了,还有病人等着我,你们请自便。”


说着,她点点头欠了欠身,转身往楼梯口上走去。


等到访客们被领导簇拥着离开卫生院大楼,走到楼梯口上的余秋眼前发黑,身子一软,直接倒在地上晕了过去。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书虫、guo 10瓶;


请收藏:https://m.shucaiqxsb.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