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你了。要顶住。”
原来如此!……全会休息时间在主席团房间里接受祝贺时,我发现安德罗波夫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看来,他并未放过柯西金那句话和说话时信任的口气。
我问道: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请您原谅……至今我认为我们俩是朋友。现在有什么变化吗?”
”没有,没有,”他回答说,”此话不假,我们俩是朋友。” 安德罗波夫此后并未食言。
然后我给苏斯洛夫去电话,他请我过去。我早就认识他,他对斯塔夫罗波尔有着深厚的感情。1939年他从罗斯托夫到我们边疆区来当第一书记。在斯塔夫罗波尔,人们将走出残酷的30年代斯大林大清洗时期与他的活动联系在一起。他在同我谈话时回忆道,当初形势极其严峻,他纠正错误的最初步骤受到部分干部的反抗。斯塔夫罗波尔市卡阿诺维奇区代表会议通过决议,宣布以苏斯洛夫为首的整个边疆区委常委为”人民的敌人”。不过挺过来了。
附带说说,同苏斯洛夫的谈话总是很简短。他讨厌饶舌的人,谈话时善于迅速抓住问题的实质。不喜欢多愁善感,与对谈者保持距离,对所有人都客客气气、一本正经,一律以”您” 相称,只有极少数几个人例外。
这次他把我叫去,是为了讨论由谁来接替边疆区委第一书记的问题。桌上放了两份个人档案:穆拉霍夫斯基,1926年生,卡拉恰耶夫一切尔克斯州委第一书记;卡兹纳切耶夫,1935年生,边疆区委第二书记。
”你是什么意见?” 苏斯洛夫问道。
”我认为应当推荐穆拉霍夫斯基,”我回答说。”他经验很丰富。这个人已经很成熟。至于卡兹纳切耶夫,要么还当第二书记,要么去卡拉恰耶夫一切尔克斯州当第一书记。”
”就这么说定了,”最后苏斯洛夫站起来说道。”你去搞个决议。所有的文件这边随后寄去。”
不久,我乘机前往斯塔夫罗波尔。□ 作者:米?谢?戈尔巴乔夫第二章 往事在我心中 从斯塔夫罗波尔乘飞机去莫斯科,对我说来已是家常便饭。中央全会,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会议和讨论会,去首都解决边疆区的问题……
起初是在矿水城上飞机,而当斯塔夫罗波尔郊区的机场和可供大型飞机起落的跑道竣工(我也曾参与其事)之后,事情就变得更加简单,时间也更加节省了。生活节奏变快了,老得节省时间,我当时认为那些坐火车的人都是在逃避工作,合法地为自己另外安排一次休假。
飞行本身总是激起我积极的情感。我喜欢飞行。遇上阴云密布或者风雪交加的天气,飞机升至云层之上,你又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之中,一种不可言状的无比开阔和自由自在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时若再步人驾驶舱,就会分外感觉到飞行之速度和强度,仿佛整个世界在你的面前展开,无边无际。宇航员说,从太空看我们的星球,觉得它没有那么大。而从飞机里看出去,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只觉得地球真是其大无比。
这次去斯塔夫罗波尔我是第一次乘坐专机,它由为国家领导人服务的特别航空分队提供。陪同的卫队坐在另一个机舱,这边就我一个人。我靠近舷窗,期待着这次飞行也会给我带来自由自在和生活充实的感觉。心中却很不平静。我猛然醒悟到:我要长期地以至永远地告别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了。47年的生活中,我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42年。上大学期间,我每次放暑假都回来(冬天不回来是因为经济上捉襟见肘)。
对我说来,这个地方是什么呢?
这里有我的根,我的故乡。我与这片土地生在一起了,她那生命的乳汁在我身上流动。我热爱斯塔夫罗波尔。
根
我曾不止一次地听到莫斯科人的说法,尤其是在大学期间:”你们那个外省嘛,愚昧落后…… 死气沉沉的王国。平平静静。” 说话者坚信,千百年来的整个人类历史全是在首都创造出来的。但我知道,情况并非如此。我故乡的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并不是”死气沉沉的王国”,并不是外省,而是两个大陆的接合处,各种文明、文化和宗教的交汇处,许多民族、语言、传统和生活方式的接触点。
我不仅是从教科书和我仔细收集的地方志著作中了解到这些情况的。1975年在皮亚季戈尔斯克附近的建筑施工中,马舒克国营农场内发掘出一个古墓。发现了墓穴,那是一位领袖及其四名亲信的遗骨。学者确定墓葬已有将近4000年的历史。